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调适

2014-08-15 00:44:26李毅弘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功能农村

张 丽 李毅弘

(四川农业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雅安 62501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不仅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力量支撑,还需要社会组织的有效协同和人民群众的有序参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各类社会组织应运而生,逐渐成为农村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它是“在乡村范围内活动的,主要由农民自愿社会组织和参加,以维护、实现和发展农民利益为目的的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①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引导和正向调适,是当前农村社会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 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正功能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认为,社会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促进系统的适应和调整”即为“正功能”。②农村社会组织因其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社会组织性,在推进农村民主政治、服务社会、社会协调、道德调节等方面“适应和调整”了农村社会系统,即实现了其“正功能”。

1、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社会组织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权利和扩大公众的政治参与,能够“推动村民自治,促进农村民主和善治”。③农村社会组织的功能可以有效弥补“原子化”个人参与村民自治的局限性,实现村民自治中“四个民主”的科学化。第一,在农村社会组织内部,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运转,能够增强农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克服政治冷漠的心态,提高政治参与水平。第二,农村社会组织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能够消减传统行政力量与其他力量对选举过程的干预,增强选举过程与结果的民主性。第三,农村社会组织将群众的话语权和利益诉求统一整合,积极参与村务的民主决策,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第四,农村社会组织使民众对政府的监督有了组织化的保证,民众以组织的形式参与民主监督,有效减少原子化个人监督无力的状况,增强监督的实效性。

2、有利于服务社会。社会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决定了服务性是社会社会组织的根本属性。乡镇政府及村两委提供的“平均化”的公共服务,只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普遍利益,而难以满足多元利益群体的多层次需求,这给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和村两委提供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不足,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实践证明,农村现有的社会组织,如蔬菜协会、瓜果协会等,能够动员社会资本,发挥传递信息、提供技术培训和产品销售建议等综合服务功能,将会在未来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促进社会协调。农村社会组织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因为它与民众有着天然的联系,既可以通过活动增强农民的社会归属感,也可以通过了解、协调的方式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第一,协调政府与市场、农民之间的关系。农村社会社会组织作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中介机构,能够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发挥“减压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可以促进政府、市场与农户的交流与合作。第二,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农村社会组织作为一种中介社会组织,能够了解社会组织成员的利益需求,协调个体利益的关系,以求群体利益表达一致化,促使个体利益表达合法有序,避免利益表达井喷而失控无序。第三,协调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农村社会组织的自愿性、非政府性的特点,奠定了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平等地位,使其在处理矛盾中具有独特优势。农村社会组织不仅可以有力调解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也可以社会组织的身份和形式调解村民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避免矛盾升级和问题遗留,具有公正权威性。

4、促进道德调节。农村社会组织是志愿性和非营利性的,其活动是“以公共利益为宗旨,出于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而发生的,不牟取私利、不要求回报的自觉行为,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④农村社会组织容易在社会组织内部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并通过文化的传递和教育规范人的行为,促进农村道德风尚的完善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例如,农村文化服务类民间社会组织,承载着传递乡村文化元素,丰富群众娱乐生活的重任。在举办文娱活动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穿文化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的思想,规范农民的行为。

二、社会组织在农村社会建设中的负功能

社会系统中并非所有组成部分都对系统的整合与协调产生积极作用,因此,默顿提出“负功能”的概念,意指“一般性功能失调或者相对功能失调”。所谓农村社会组织的“负功能”,是指农村社会组织在组织、运行、监管等环节的漏洞,致使其在社会建设中相对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宗族势力和宗教社会组织等传统社会组织或草根类社会组织对农村社会建设的消极影响。

1、威胁正式社会组织和政治的权威。新时期能够代表农民利益诉求和进行政治表达的社会组织,大都游离于体制外,只能以非制度化形式影响农村的政治生态,试图干预和影响基层政权,以此不断扩大在农村的影响力。对基层政权影响最大的是传统社会组织的复兴,如宗族社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权力的逐步让渡,宗族社会组织开始复兴,并成为乡村社会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一些宗族势力活动较为频繁的地方,宗族势力为了本宗族的利益,不仅会干预村委会选举,还会直接与村两委抗衡,甚至会直接控制或操纵村两委的活动,以维护和保障宗族的利益,从而极大地削弱制度化权力的牢固性。如果不对这类非正式社会组织加以引导,并对其结构功能加以调适,民间权威的力量势必会超越政治权威,从而破坏政治稳定。

2、影响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规范带来新的难度。一些农村社会组织由于合法性缺失、组织结构不完善、组织目标不明确、运行中缺乏监管等问题,容易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多种消极影响。这方面的影响多源于草根类社会组织和农村宗教组织。草根类社会组织一般具有自下而上的生长路径,是由民众为了共同信仰和目标自发建立的组织群体。目前,有的农村社会组织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资金缺乏等因素未进行登记注册,缺乏社会监管,导致社会组织开展活动随意性大;有的农村社会组织打着政府旗号,迷惑群众双眼,干扰群众的正常生活;有的农村社会组织传播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例如,有的宗教组织不做善事,以宣传伪科学的思想迷惑大众,干扰正常的宗教活动,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正常生活,影响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的安定;有的农村社会组织在表达利益诉求的过程中采取非理性行为,聚众闹事,实施破坏性行为,严重影响乡村秩序的稳定和构建。虽然草根类社会社会组织和传统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道德调节和增强群众的归属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如果政府不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势必会将其负功能扩大化,影响农村社会的和谐。

三、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的正向调适与有效实现

农村社会组织的“正功能”对社会建设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负功能”给农村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和谐农村的构建需要对农村社会组织的“负功能”进行正向调适,从而使“正功能”得到有效实现,这需要党和政府的规范引导、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监管机制和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

1、加强规范与引导,正向调适社会组织的功能。第一,加强党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政治领导,明确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⑤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党组织的领导。因此,要在具有三人以上党员的农村社会组织建立党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保证农村社会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防止农村社会组织与党的宗旨相背离,从价值理念上正向调适社会组织的功能。但需要注意是,党与农村社会组织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而非控制关系。第二,政府与村两委要对各类农村社会组织进行规范和引导,建立良性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是要协调和理顺政府与农村社会组织的关系。社会组织本身具有自主性的特性,并遵循“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原则。因此,政府要在保障农村社会组织独立性的基础上,对农村社会组织进行引导和帮助。二是政府应将部分职能让渡于农村社会组织,政社分开,职能分工,权责明确,从制度上保证农村社会组织的职权范围。三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社会组织的改造,特别是宗族、宗教组织,使其在正轨上活动,功能在法律内运行,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组织,实现和保持其“传统与现代的媾和功能”。⑥四是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存。政府要大力培育带有服务性、公益性、互益性的农村社会组织,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完善社会组织的监督机制,依法保障农村社会组织的运行效果和正确的发展方向。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现行的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成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功能发挥的重要障碍。法律法规是建立和规范秩序的最佳工具,完善法律法规是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的行为,推动其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第一,要在宪法中“公民结社权”的支撑下,将各类型社会组织的性质、地位、职能和相应的活动范围在相关法律中予以明确,以此保障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第二,国家对社会组织的管理采取“双重管理体制”,设立的登记门槛较高,使大多数农村社会组织游离于体制外,其行为规范不受法律法规的管制和约束。当务之急,国家要尽快废除双重管理体制,使直接登记制度得以推广和确立。这将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和运行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法律上的约束,有利于农村社会组织在体制内运行,在合法的轨道上发挥其正功能。

3、建立社会监管机制,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的行为。建立社会监管机制,可以有效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的行为,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第一,建立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农村社会组织将财务、运行状况等信息公开,接受外界的监督。社会监督的程序要坚持公开性、透明性,保证监督结果的公开透明。第二,完善社会评估机制。每年定期通过大众、媒体与社会评估机构三方主体,对农村社会组织进行评估,综合排名,评出最优与最差农村社会组织,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第三,建立举报机制。开通网上、电话、信箱等举报渠道,赋予民众民主参与和监督农村社会组织的权利。第四,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对没有按照农村社会组织宗旨办事,功能作用发挥不到位的社会组织进行一定程度的惩罚,从而达到规范农村社会组织行为的效果。

4、加强农村社会组织的自律,充分发挥其调适功能。自律是农村社会组织功能实现的内在动力,内部建设是农村社会组织自律的必要条件。第一,完善农村社会组织内部结构。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的决策、执行、监督机构,明确各职责部门的权责关系,保证并巩固农村社会组织的结构完整。第二,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相关制度。要将农村社会组织的章程和管理制度确立下来,做到有章可循。第三,要拟定相关的约束细则,制定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包括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第四,推进内部民主建设。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作用,以民主协商、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参与农村社会组织内部事务管理,调动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民主意识,强化法制观念。第五,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公民文化的培养,提高会员的合作能力和整合内外资源的能力。

注释:

①④黄晓勇著:《中国民间社会组织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91、107页。

②(美)默顿著,唐少杰、齐心等译:《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③俞可平著:《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月9日。

⑥李远行、朱士群:《农村宗族社会组织的制度性空间与法理性基础》,《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功能农村
也谈诗的“功能”
中华诗词(2022年6期)2022-12-31 06:41:24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48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28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怀孕了,凝血功能怎么变?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4
“简直”和“几乎”的表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