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014-08-15 00:44姜晶晶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云南民族

车 辚 姜晶晶

(云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教育和思想领导放在党的领导的第一位。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型党组织,培养一大批学习型领导干部,养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党风、政风、学风,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必然环节。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执政环境、执政生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边疆民族地区党的理论建设提供基础和指南,党要善于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为边疆民族地区党的理论建设提供新鲜血液,党的思想建设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云南,创建一个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需要的学习型党组织,就需要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需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一、 为什么学

1、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云南是我国通往印度洋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决定了云南是一个地缘政治弹性和张力较大的边疆地区。云南和平解放后,边境地区地缘政治环境极为恶劣,和缅甸尚未勘定边界,中缅边境有国民党残军窜扰,中越边境承担着支援越南抗法斗争的艰巨任务。由于当时中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在东北(朝鲜战争)和东南沿海(解放台湾),云南边疆保持国防稳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极为重要。因此,在此后的较长时期内,云南一直是中国西南边疆剿匪、反帝、反特、反分裂斗争的前沿。这就对云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迅速改善民生、发展生产以顺利实施土改和民族区域自治,又要警惕境内外敌人的破坏干扰保持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这就需要建设一个有先进性、纯洁性、组织性、纪律性的执政党,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完成中央交给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当时,云南各级政权的干部结构较为复杂,既有军队南下干部,又有原云南地方党组织、“边纵”的干部,还有旧政权中的起义人员、土司头人、宗教首领,如何协调各类干部的关系,如何改造旧人员,如何在边疆民族地区进行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因此,加强党的基本理论、民族宗教知识和边疆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学习,是保持云南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性质上先进、组织上纯洁、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的关键环节。宋任穷同志担任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时指出:“如果不系统地学习理论,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问题,也不能从理论上获得解决。……我们的思想要跟上形势的发展,一方面要了解实际情况,加强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就要加强理论学习,只有这两方面的结合,才能跟得上形势。”①从1950年9月到1951年6月,云南省委共办了3期整风学习班,着重解决党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官僚思想、强迫命令作风和无组织无纪律问题。遵照中央的指示,从1951年5月至1953年春,云南进行了整党。这次整党是以原地下党的干部为重点,全省参加整党的党员有42350人。宋任穷回忆:“这次整党,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少奇、小平同志提出的‘坚决、严肃、稳慎’的方针,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虽然存在一些缺点,但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它对于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统一思想认识,纯洁党的队伍,加强党的团结,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起了积极的作用,为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②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临着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两极格局解体,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例如,“三讲”中“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摆在第一位,中央把学习的重要性上升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地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致力于建设学习型政党,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使全党在面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力。云南历届省委响应中央的号召,始终没有放松学习、放松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了一支经得起各种内外风险考验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1987年至1989年间,省委大力抓了各级干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学习,在干部中广泛开展了关于生产力标准的讨论,加深了对云南省情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正确路线上来,以党的先进性引领各项工作走在正确的轨道上。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云南省委通过举办党建理论研讨班的形式,分期分批轮训3000多名地县级领导干部,从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执政地位、领导作风等方面,认真讨论了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措施。全省50万名党政干部参加了政治理论培训。改革开放30多年,云南没有发生过重大的民族分裂活动,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沿边开放有序进行,各民族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在中缅、中越、中老边境地区,云南一方的跨境民族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超过对方,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和社会归属感。

2、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党的执政目标。解放之初,云南经济落后,民生困苦,民族宗教情况复杂,敌特分子又活动猖獗,境外蒋匪军不断袭扰边境,人民群众对新生政权还缺乏足够的信心。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基层政权面前的第一位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让工厂冒烟、让火车开动、让矿山开工,工人有工资、群众有事做、农民有田种。学会做土改工作、经济工作、管理工作是党员干部们的首要任务,是党赋予的历史使命。宋任穷同志提出:“首先是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从各方面加以解决,要反对空喊,不做具体工作。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提高群众,提高干部,提高领导”。他还指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生产工作的扶持问题,不仅在经济上是很重要的问题,而且是严重的政治任务。必须明确指出这是对敌斗争及实行区域自治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必须切实指导,必须以可能的财政经济力量投入这一工作,派遣有力干部有计划有重点去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有利于少数民族同胞的一两件生产工作,并创造经验,使其更好地普遍地开展起来。”③云南各级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不断丰富治理边疆、发展边疆、巩固边疆的经验,迅速地在剿匪、反特、土改、发展生产、建立自治区、管理城市等方面取得进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二、学什么

1、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云南的基层干部少数民族多,学历层次较低,受教育机会较少,很多干部缺乏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制约了干部提升理论修养、战略眼光和世界思维的能力。为此,中共云南省委从1991年至1995年,在省委党校连续举办了10期县以上领导干部“三基本”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轮训班,每期4个月,共轮训了3000多名县以上党员主要领导干部;地州市委党校和省委机关党校每期3个月,轮训了2万多名县和县以下党员干部。学习采取整风的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总结经验教训,着重解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民主集中制4个问题,达到改造世界观、增强党性、提高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的目的,以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1996年至1999年,云南省委又举办了县以上领导干部进修班、读书班,着重学习邓小平理论,提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在以后的“三讲”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云南省委都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倡读马列原著、读精品理论著作、读党史。譬如,在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云南省委组织部先后推荐《论学习》、《毛泽东箴言》、《论共产党员修养》、《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学习读本》、《云南读本》等10余种图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日常学习。

2、学习在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特别需要掌握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近代和汉族一起抵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曾经援助过处在困难中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和各中央分局对少数民族工作非常重视,中央主要领导和各分局如西北局、西南局、华南局主要负责人都发表过关于民族问题的重要讲话,做过很多批示,要求工作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包括少数民族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掌握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这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953年3月16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就要求全党批判大汉族主义,他指出:“在许多地方的党内和人民中,在民族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大汉族主义的残余的问题,而是严重的大汉族主义的问题,即资产阶级思想统治着这些同志和人民而尚未获得马克思主义教育,尚未学好中央民族政策的问题,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④这事实上提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学习的问题。1950年7月21日,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讲话,谦虚地说:“在少数民族问题上,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他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在西南来说是很重要的。”“西南的国境线从西藏到云南、广西,有几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边境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而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对少数民族问题不仅没有入门,连皮毛还没有摸着。”⑤因此,放下架子和身段,“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学习,多向少数民族兄弟请教,多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赢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工作就能顺利开展。周恩来指出:“汉族首先应该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其次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第三是要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⑥况且,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多样性等特点,学习了解民族文化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保护好、发扬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还能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提供新鲜血液。“一五”期间,以汉、傣、景颇、载瓦、傈僳5种文字出版的《德宏团结报》和以傣、汉两种文字出版的《西双版纳报》创刊,成为云南边疆地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宣传、教育、文化部门组织文化、教育、科研工作者深入傣族、彝族、白族、藏族、苗族等少数民族村寨进行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学考察,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学艺术资料,摸底排查各少数民族的人口、分布、支系、宗教、经济等各种情况,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民族文化资料。一大批反映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的歌曲、舞蹈、戏剧、雕塑、美术、电影、诗歌、散文、小说等脱颖而出,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各级党组织,积极探寻民族文化与党的建设的结合点,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取得很好效果。他们利用民族语言、文字、歌曲、舞蹈、服饰、建筑、体育、饮食、节庆、风俗等推动民族文化发展,党组织在其中起引领作用、导向作用,发挥组织功能、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反之,如果我们的干部没有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不了解当地的地理、历史、文化,就会犯错误,轻则影响当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重则产生全局性、长期性、国际性的后果。建国之初,新疆曾一度发生反阿訇的错误,内地许多回汉杂居区曾不断发生过侵犯回族宗教信仰的事件,某些蒙族和藏族地区曾发生强迫喇嘛还俗,限期消灭喇嘛的错误。中央认为,“发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我们有许多干部,甚至是个别领导干部,还不很了解我党对待宗教问题究应持什么态度,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宗教的特殊情况,更缺乏应有的认识。”⑦云南省解放之初在民族、宗教问题上也出现过类似错误。譬如,元阳县联防工作队的汉族干部竟将争取回来的彝族上层人物李希孔随便处死,造成恶劣影响。进入红河江外和文山的部队和干部,不了解少数民族的内部情况,而又习惯于汉族地区的工作方法,出现了企图立即废除少数民族地区旧制度的急躁冒进倾向,以致引起土司暴动。鉴于此,云南省委召开了全省少数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我们少数民族工作中许多错误的发生,都是干部中的大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工作中的急性病和无组织无纪律现象造成的。”⑧事实上,这是干部缺乏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理论的修养,没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的必然结果。这次会议在分析研究了全省各地少数民族的情况后,把全省分为“内地民族杂居区”和“有土司制度的边沿区”(包括执行边疆政策的藏族地区和小凉山彝族地区),实行分类指导。省委一方面组织民族工作干部学习理解中央慎重稳进的民族工作方针和一系列具体政策,随时警惕和自觉克服各种形式的急躁冒进思想;另一方面,对工作中发生的各种急躁冒进错误,及时认真地进行查处和总结,用以教育干部群众。

三、怎么学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十分重视学习的政党,明确了为什么学和学什么之后,最后的落实和学习效果是由怎么学决定的。具体的学习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学校系统学习、自学、在实践中学习。

1、学校系统的学习。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建设学校培养干部的政党。学校的系统学习是提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政治觉悟、党性修养、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云南省历届省委都非常重视干部的学校教育,承担这个任务的主要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校。

2、自学。学校的系统学习是重要的,但也是短暂的,三五个月、半年一年结束,大量的学习主要靠自学。对于脱产学习和自学的关系,第一代领导人都是辩证看待的。抗战时,延安相对和平稳定,学校也比较多,干部和青年知识分子云集,各抗日根据地有很多人都希望进延安的学校读书深造。陈云同志讲:“一些同志以为学习便要进党校、马列学院。能够进党校和马列学院学习当然很好,但不能大家都去。因为学校没有那样大,不可能住很多人;同时工作还要有人去做。问题怎样解决呢?就是毛主席说的进‘长期大学’,就是要坚持自学。”⑨宋任穷同志也谈过怎么学习的问题,他说:“还有些同志迫切要求学习,但是要求脱产学习,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还有些人说没有时间学习。工作忙是事实,但要懂得,只有把学习搞好了,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总之,只有自觉的学习,进步才会快。”⑩进入改革开放后,学习从方法、方式上已不是一个主要问题,更多的是体现为党性修养、党风廉政建设上的问题。党员、干部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是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水平、领导水平的重要保证。

3、在实践中学习。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学习和工作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是为了学而学,是为了用而学。马克思主义如果不和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就会变成空洞无用的词藻,就会失去理论指南的价值,最终会被教条主义、机会主义分子所利用,给党的事业带来伤害。学习是为了实践,但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过程。一个人在学校中的学习时间始终是短暂的,而工作和实践却是漫长的。人的修养和能力的提高更多地是靠实践,人的品质好坏的鉴定也依赖实践。云南地处边疆,民族众多,地理、气候、文化、历史、经济等迥异内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在云南顺利贯彻执行,必须结合云南实际,必须依赖云南本地干部,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民族干部来自基层,通晓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熟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善于体察本民族群众的心理和感情,同时,经过党的培养教育,熟悉大政方针政策,视野开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组织动员能力,是党委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使用好民族干部对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民族干部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先进地区学习,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锻炼、成长。

注释:

①③⑩《宋任穷回忆录(续集)》,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 336、334、337 页。

②《宋任穷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29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7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页。

⑥《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9页。

⑦《统一战线工作干部基本读物——统一战线文选》,燕山出版社,1992年版,第502页。

⑧《当代云南简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页。

⑨《陈云文选(一九二六——一九四九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云南民族
我们的民族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