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五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学术年会于2014年1月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和辽宁大学、河北省社科院、湖北省社科院等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深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等主题展开了研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邓纯东研究员指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将其不断推向深入。在研究过程中应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阶级性和政治性。马克思主义不仅正确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它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规律,它是在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实践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离开了阶级性和政治性,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就很难体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然要遵循科学研究的规律,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这一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学术方向。第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又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我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科学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实际,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推动实践发展为目的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如果离开了实践性,仅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象牙塔里的学问,从而割裂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紧密联系,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整体部署,要全面落实这一部署,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导,深入研究落实上述整体部署的正确路径和办法,以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改革的方向正确,内容正确,才能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成功。如果改革的方向错了,不仅对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而言是一场灾难,而且对我们国家和民族而言也是一场灾难。苏东剧变,殷鉴不远。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要为推动改革全面深化贡献理论成果,为党中央的正确决策,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任程恩富教授提出:应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展开多视角研究。一是分类整体性研究,即把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和观点分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理、需要发展的理论判断、必须破除的教条式理解和必须澄清的错误观点,从整体上进行梳理和澄清。二是统一性整体性研究,即从立场、观点和方法三者统一的角度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三是定义整体性研究,即从创立主体、学术内涵、社会功能、价值观念等方面来从整体上界定马克思主义。四是综括整体性研究,即从理论特征、社会理想、政治立场和理论品质四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综合概括性研究。五是“三化”整体性研究,即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统一的要求出发推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六是层次整体性研究,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总体上分为一般原理和具体论断两个层次,分别进行梳理和研究。七是实践整体性研究,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八是互动整体性研究,即在党的领袖和马克思主义学者之间的互动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九是国别整体性研究,即对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发展和创新进行梳理和总结。十是学科整体性研究,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等马克思主义学科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十一是破立性研究,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理论和建设性理论联结起来进行整体研究。十二是分科整体性研究,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十三是发展整体性研究,即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的发展史和发展阶段的研究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全貌。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崇富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统一的科学体系。从其基本分支学科看,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划分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其统一性和整体性看,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三足鼎立的,而是以其哲学世界观和政治经济学作为两大理论支柱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即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直至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从后者的视角看,我们应该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中轴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第一,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结构上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中,其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任务,都是作为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和付诸实践的理论支柱。第二,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是马克思主义奋斗的“目标体系”。在指导社会实践中,是包括其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在内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综合地发挥作用的。但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内容、所干的事情、所要达到的目标,则是要开创、发展和成就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第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能够开创和保障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方向及其主体力量的充分发挥。
武汉大学梅荣政教授分析了马克思构建《资本论》“艺术整体”的科学抽象运用形式及其特点。他认为,马克思构建《资本论》这一“艺术整体”,运用了科学抽象法。第一,自始至终撇开某些因素,集中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第二,涉及包括技术性,又包括社会性的事物。第三,采用舍弃某些因素和补入某些因素相结合的抽象形式。《资本论》中科学抽象运用形式的明显特点有:它是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有独特的科学抽象行程,其总体构成是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由矛盾范畴“内在的行进”再现对象的整体;逻辑方式和历史“自然法则”的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梁树发教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包含的基本内容。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包含的首要问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的认识。第一,马克思主义整体形态。包括三个基本向度,一是思想关系整体。即关于观点、理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二是学科关系整体,马克思主义基础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三是形态关系整体。各具体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如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与马克思主义整体的关系。这三个方面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系统,属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研究。第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决定因素。从思想关系整体看,马克思的“三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有机整体;从学科关系整体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马克思主义基础学科的有机联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形态关系整体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原初形态和马恩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态之间的内在统一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内在的有机的整体。第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整体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整体的关系。思想整体是思想史整体的升华,是思想史的精炼和概括。思想史整体是思想在历史中的展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的第二个内容是运用整体性方法来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把整体性原则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既要防止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或附加,也要防止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一个开放的整体,是一个历史的整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张雷声教授分析了如何从发展史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她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研究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决定的。首先,从宏观层面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就是马克思主义史的整体性。从发展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从长时段的角度动态地分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史的整体性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史划分阶段,可以划分为原初的马克思主义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两个阶段。前一段是马克思主义史整体性的内在整体,后一段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外在整体,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由内在整体到外在整体过程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由源溯流的过程,是一个从发展史全局高度来观察分析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两个问题:第一,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是分为许多层次的。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本身思想的整体性发展、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以及国外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交锋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等等。第二,从发展的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应深入研究内在整体与外在整体的统一问题。应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如何与马克思主义对接的问题,即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与原初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从基本原理的角度看,就是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之后到底形成了哪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说明这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什么就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它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接的核心是什么。这些问题应该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的具体内容。其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史整体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统一,是共时性与历时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横向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逻辑整体性和方法整体性的体现;从纵向看,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就表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必须要有两个视角:共时性与历时性相统一的视角,以及历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视角。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认为: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呈现出三种态势。第一,从文本视角和发展史视角关注整体性。第二,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为中心。第三,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理论的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历史逻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高度统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世界历史发展逻辑的高度统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特点要求我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时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现实的整体性相对接、相呼应。
北京大学哲学院聂锦芳教授从马克思主义领域划分和结构关系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他认为,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包含四个领域:一是文本文献;二是历史,包括思想发展史和社会运动史;三是原理;四是现实化。这四个领域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研究特点,它们之间是相互融通的,但也不能互相替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应努力实现上述四个方面的结合。
首都师范大学叶险明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可以分为两大系统。第一,话语表述的整体性,即把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地梳理表达出来。第二,实际运用的整体性,即完整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重大现实问题。这两个系统存在相通之处,但不能完全等同。马克思主义实际运用的整体性要远比话语表述的整体性复杂。当前,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为了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逻辑和科学社会主义逻辑紧密结合的结果,解开这个结合之谜,就应该完整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会议上发言的还有来自南开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河北省社科院、湖北省社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