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视角下云南政府管理创新探究

2014-08-15 00:44:26钟启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舆论云南政府

吴 韬 刘 俊 钟启超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信息中心,云南 昆明 650111)

云南历来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2007年以来,云南省相继出台实施了法治政府八项制度、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通过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通过努力,云南省“阳光政府创新制度建设”得到有效落实,全省各级政府工作得到有效改进,进一步转变了机关作风,提高了行政效率、为民服务质量和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推进了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升了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有效加强。然而,基于网络文化的视角,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云南在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过程中还面临诸多挑战,亟待研究并应对。

一、网络文化视角下云南各级政府管理创新面临的挑战

云南处于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大潮流的最前沿,不可避免地深受网络文化浪潮的影响。立足国情和云南实际,基于网络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云南各级政府管理创新,云南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应对网络文化浪潮的冲击,还面临诸多挑战。

1、传统政府管理观念根深蒂固,树立好“网络政治”理念较难。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政治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获取最新的政治信息、追踪重大的政治事件、发表个人的政治见解、进行各种的政治交流,并积极参与到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中,进而表达自身利益、意愿和诉求。然而,云南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相比内地和沿海地区而言,其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较为落后,云南各级政府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信息化素养较差,电子政务应用水平较低,“官本位”观念较重,面对网民仍习惯于“说套话”、“打官腔”;或态度冷漠,应对网络媒体缺乏敏锐性,对网络舆论反应迟缓,个别政府管理者“不触网”,甚至对互联网存在抵触心理、“敬网远之”。可以说,在云南相当一部分地区,传统的政府管理观念根深蒂固,要让政府管理者树立好“网络政治”的理念十分困难,需要一个长期转变适应的过程。

2、现代网络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定位好“网络政府”角色较难。全球信息化的今天,信息资源的获取占有已不再只是政府和少数人的权力。互联网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渗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在全社会的共享程度,这使得广大民众获得了最广泛意义上的信息知情权。现代网络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它不仅催生了网络政治,而且为民众表达民意、参政议政提供了一个新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社会中民众的网络民意,也检验和衡量着政府扮演“网络政府”这一角色的优劣。近年来,云南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增加行政透明度,推动阳光政府建设,促进政府向高效、透明、廉洁、服务政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们也看到,云南地方政府在定位好“网络政府”角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例如,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造“网络政府”过程中,一些政府管理者对待网民意见和诉求,应对策略简单化,处理方法程式化,解决问题轻率化,缺乏灵活性,这常常使得简单问题复杂化,微小事件扩大化。随着信息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政府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网络政府”角色也需要进行新的定位,而云南在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与实践。

3、民族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碰撞,构建好政府“网络行政文化”体系较难。互联网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全方位的渗透,加快了知识、思想和文化的传播速度,这使得多元文化在互联网世界进行汇聚、碰撞。中国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创新过程中,政府行政文化仍不可避免地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已深深地浸入了民族的基因。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有25个6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创造、积累、传承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灿烂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政府行政文化,尤其是当今网络文化日益盛行的时代,民族传统文化“遭遇”网络文化,势必产生汇聚碰撞,并进一步影响政府行政文化。政府要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潮流,应对网络文化浪潮的冲击,打造“网络政府”,实行“网络治理”,势必要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相融合的“网络行政文化”体系,既要突破传统政府行政文化的影响制约,又要发展民族传统文化,还要吸收网络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这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4、知识经济时代公民民主意识的大幅提高,推行好“网络治理”新模式较难。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类更加有效地获取信息,进行通信、交流,公民的民主意识大幅提高,参与政府管理、经济治理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公民通过互联网络,参政议政,活跃在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的大舞台上,并与政府部门构建起相互依存的互补合作关系。而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的缺陷和局限性以及政府难以企及的、不可治理的公共事务领域的增加,使得政府一方面要进行“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另一方面又要直接面对亿万网民的诉求和意愿,实行“网络治理”,本身就对政府和政府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云南而言,各级地方政府在“网络政治”理念较缺乏、“网络政府”角色难定位、“网络行政文化”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要推行好“网络治理”这一公共管理新模式,困难较大。

5、网络舆论呈现多元鼎沸局面,开展好网络公共领域的舆论监督与网络舆情引导较难。当前,各种新媒体相继出现,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受媒体内容的运作体系,即“全媒体”应运而生,互联网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人们表达政治要求、实现民主权利的舞台,而网络媒体也顺势崛起,并依托各种网络平台的网民舆论权、网络话语权,设置舆论议题,聚拢网络民意,引导公众舆论,监督政府行政和廉政等。目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态势良好,网络舆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鼎沸局面,但往往会引发三类事件。一是网络诱发型公共事件。由互联网内部公共领域的参与和回应人数众多而成为公开讨论和传播的网络舆论;二是现实触发型公共事件。社会现实问题,经“触网”后被公众论坛放大,进而变为广泛讨论和传播的网络舆论。三是互联网内外联动型公共事件。由在互联网与现实社会都存在的、交替串联并且相互渗透、彼此助推,从而形成公开讨论和传播的网络舆论,并最终演变为网络舆论危机。这三类网络舆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稳定、破坏政府形象、削弱国家权威,给政府公共管理带来严重危害。就云南而言,各级地方政府要开展好网络公共领域的舆论监督与网络舆情引导,任务艰巨。

6、主流文化面临多元网络文化的严重考验,提升政府运用网络文化资源的能力,并应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较难。互联网不仅是主流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是主流文化的培育之基。可以说,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要阵地。历经20年的砥砺,中国网络主流文化已初具雏形,政府、媒体和民间三方共同激发起互联网健康积极的正能量。然而,主流文化也面临多元网络文化的严重考验。由于网络文化具有多元化、自由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它的兴起对于政府自身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否发挥互联网优势,运用好网络文化资源,应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是摆在云南各级地方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仍需要花大力气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与探索。

二、网络文化视角下云南各级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途径

1、打破传统政府管理观念桎梏,树立“网络政治”理念。云南省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网络政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党校、行政学校和各类干部培训学院要发挥培训优势,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网络政治学”的系统培训,切实转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传统政府管理观念,使“网络政治”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切实提高政府驾驭“网络政治”的水平和能力。各级党委政策研究机构、科研院所要加强对“网络政治学”的系统研究,针对云南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政府管理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2、顺应网络社会发展趋势,找准“网络政府”角色定位。云南省各级政府要顺应现代网络社会发展趋势,积极进行“网络政治”理念下现代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研究,最大限度地吸纳网络民意,合理满足网民对政府的期待。要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方面,对地方政府角色进行反思,找准“网络政府”的角色定位,力求廓清政府的角色“本位”,避免“网络政府”出现角色“错位”、“缺位”和“越位”的情况。

3、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融合发展,构建政府“网络行政文化”体系。云南省各级政府要注重研究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网络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实现民族传统文化向网络文化的演进融合,同时赋予网络文化“古朴、原生、和谐”的民族特性,激发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力,从而促进民族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融合发展,使之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倡导网络文明,积极引导,科学管理,严格规范社会公民的网络行为。要通过构建政府“网络行政文化”体系,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行政文化”软环境,不断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建设。

4、加速社会民主化的进程,探索“网络治理”新模式。云南省各级政府要继续深化“阳光政府创新制度建设”,探索“网络治理”新模式,加速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要大胆推进“网络治理”的政策创新,坚持发展靠政策推动、难题靠政策突破、活力靠政策激发,在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通过探索发展中的突破性政策,构建更加灵活、开放、高效的“网络治理”政策体系。要关注、关心网络公民的诉求和意愿,不断加强“网络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做“网络治理”的参与者、服务者和推动者。

5、引导网络舆论正向多元发展,加强网络舆论监督与舆情分析研究。云南省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积极主动利用网络渠道,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顺应民意。要客观辩证地看待网络舆论,分析其特质,搭建权威的政府网络舆论平台,引导网络舆论正向多元发展。要弘扬爱国守法诚信文明的网络舆论主旋律,畅通民意表达途径,使之成为沟通政府与网民的交流通道、民意汇集的“网络问政服务大厅”。要培养政府管理者的“全媒体”读写能力,使之掌握新兴媒体的应用技能,提升把握媒体应对、进行舆情分析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快速应变处置能力。

6、提升政府运用网络文化资源的能力,积极应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云南省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直面网络文化,充分利用网络空间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的网络活动场所、工作平台和发展机遇,深入挖掘网络文化资源,提高行政能力。要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文化阵地,积极应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挑战,倡导主流网络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挑战为机遇,形成网上舆论的强势。要加强网络文化队伍建设,提升网络文化建设队伍管理的水平,进而全面提升政府管理者引领网络文化发展的能力,不断推进云南地方政府管理改革创新。

①王海英:《网络问政下的政府角色》,《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1期。

②周文彰:《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文化》,《行政改革内参》,2012年第12期。

③曾长秋、汤长安:《对近年来网络文化研究的综述》,《怀化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

④李晓梅、李尚敏:《论‘网络治理’模式下中国政府角色的新定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⑤林宏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及舆情引导》,《理论参考》,2012年第2期。

⑥杨志军、冯朝睿:《网络舆论研究:背景考察、内涵界定与特质分析》,《公共管理研究》,2011年第4期。

⑦朱光磊、张翔:《以新型行政文化推进政府创新》,《行政改革内参》,2012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舆论云南政府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画报(2021年11期)2022-01-18 03:15:40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20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16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环球时报(2019-04-12)2019-04-12 08:19:01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02-20 13:21:22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