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析论

2014-08-15 00:44雷青松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推动者大众化信仰

雷青松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与哲学教研室,广西 桂林 54100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复杂多变,多元思想相互激荡,如何在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已是实务界和理论界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的热点问题。但需要指出的是,就现有研究状况来看,学者们的观点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指导性和实效性缺乏权威性共识。因此,科学把握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必然性和规律性,成功破解现实难题,积极探索有效路径,有利于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集思广益。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能为中国梦的最终实现提供思想保障、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障。任何梦想的实现都要建立在一定的思想保障基础之上,实现中国梦也不例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民众认同、接纳并自觉践行的大众化过程,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从而使中国梦有别于其他梦想。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使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中国的各类梦想。近代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浴血奋争。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难历程中,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求富梦”、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梦”、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梦”等都以失败告终。这些梦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们仅仅停留在个人梦、本阶级梦的狭隘层面,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没有民众广泛认同的价值核心作为梦想实现的思想保障。而“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人民梦、集体梦、个人梦的有机统一体,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广袤土壤,有其实现的坚实思想保障。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使中国梦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梦想。相对于美国梦和欧洲梦,中国梦有着自己独立的中国特色。个人主义是美国梦与欧洲梦的核心价值观之基础,是西方梦想的价值底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梦的价值底色,实现中国梦既尊重每个人梦想的实现,更在于把实现个人梦、集体梦、国家梦、民族梦有机融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①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是全体中国人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付诸实践,化为广大民众团结奋进的精气神的过程,它为实现中国梦引领前进方向、整合社会资源、规范社会秩序、凝聚社会正能量。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国际上来说,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各种反社会主义论调等仍在泛滥;从国内来说,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金钱万能主义、全盘西化主义等思潮乱象丛生,为了澄清民众对各种敌对论调和错误思潮的模糊认识,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引导和教育广大民众,把他们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利益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对多元社会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整合力。第一,有助于包容和整合更为广泛的民众主体。从整体来看,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之梦,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度的包容力去影响和整合整个中华民族;从个体来看,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有利于将每个人、每个阶层、每个群体团结统一起来。第二,有助于包容和整合复杂多样的利益主体。中国梦让人人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这就需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用代表最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协调不同的利益关系,去引导和教育不同的利益群体。第三,有助于包容和整合多元的价值主体。中国梦包容的价值主体涵盖了海外华人、两岸三地民众等在内的所有中国人,这就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践中充分尊重民众价值观念的差异性,有效整合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使他们能够和谐共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②只有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才能把全中国民众以至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形成包括民族凝聚力、民众向心力、个人奉献力在内的整体合力,从而为推动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现实困境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离不开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是一项内容庞杂、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新形势下,我国面临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利益差距扩大化等现实挑战,民众出现信仰冷漠、对核心价值观缺乏特定忠诚、价值信仰难以正确定位等不良现象,从而对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造成现实困难。

1、宣传推动者信仰缺失、文风不正甚至行为失范,致使民众信仰冷漠。宣传推动者的信仰状态和素质能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大众化的关键。因为宣传推动者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积极组织者和发起者,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体制机制创新的决定性动力。从人员构成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宣传推动者队伍主要来自党政领导干部、主流媒体宣传者、理论工作者等群体。当前,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部分宣传推动者信仰缺失、文风不正甚至行为失范,直接影响到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和践行,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推进。第一,宣传推动者信仰缺失导致民众信仰冷漠。就党政领导干部而言,他们本身就是宣传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者和骨干队伍,但其中有一部分信仰虚无的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么持有严重偏见,要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搞一些形式主义的宣传,很难激发起群众的信仰热情。第二,宣传推动者文风不正导致民众信仰冷漠。一些党政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文风严重,跟群众说话一套一套的官话、假话、大话、空话,说起话来滔滔不绝,但是,没有一句话关系到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因此造成群众的逆反心理,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效。一些党政干部用行政命令式的陈旧方法向群众兜售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第三,宣传推动者行为失范导致民众信仰冷漠。一些党政干部贪污腐化、行贿受贿,一些理论工作者功利主义严重,一些媒体人动机不纯、恶意炒作,等等。这些失范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很大程度上消解着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信仰。

2、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复杂多样,影响民众对核心价值观的特定忠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可能自发地大众化而进入广大民众的头脑,“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③。但是,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民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样化,要在此背景下激发全体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忠诚,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第一,务实心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众中入脑艰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民众都要寻求生存和发展,对价值观的选择往往有很大的趋利倾向,哪种价值观能够维护他们的持久利益,他们就更能接受,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提出挑战。第二,个体的价值认知和能力影响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判断。不同民众由于知识贮备和理论认知水平的区别,加上他们的思想情感千差万别,致使他们的价值判断有时会截然不同,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能动性选择:有人主动接纳并积极消化、有人排斥抵制并敬而远之。第三,个体价值立场的差异性影响着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当下,由于我国社会利益分化严重和社会分层日益细化,导致不同民众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差别较大,从而造成民众的价值立场差异,甚至可能有人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己的利益毫不相干而拒绝接受和认同。

3、市场经济和网媒时代错误思潮的存在,冲击着民众对价值信仰的正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有效推进取决于两个环节:一是“化什么”的问题;二是“怎么化”的问题。其中“化什么”的问题是基础性环节,必须首先予以解决好。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日新月异,各种敌对论调和错误思潮充斥社会,冲击着民众对价值信仰的正确定位。面对这一现实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利轻义、见利忘法的错误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民众的价值心理。市场经济促使人们注重工作的效用性和物质利益最大化原则,极易使人们不顾道德良知和法律制度的约束,滋生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净化人们的心理。第二,克服全球化背景下“外国月亮比中国月亮更圆”的错误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民众的价值立场。在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由于受各种思潮的影响,部分人总以为西方的价值观更优越,因而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纠正这些民众的价值立场。第三,克服网络化时代不同价值观念的冲突对抗局面并防止西方的价值渗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民众的价值认同。

三、中国梦语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路径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必须注重合目的性与合民众性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既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的忠实坚守,又切实顾及民众利益愿望要求的发展变化。这对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

1、造就一支优秀的宣传推动者队伍,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推进程度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要想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就必须造就一支信仰坚定、作风过硬、踏实肯干、务求实效的优秀宣传推动者队伍,这是凝心聚力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第一,宣传推动者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做民众的导向标。宣传推动者是普通民众关注和效仿的对象,他们的价值取向、精神境界、道德良知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民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因此,作为宣传推动者队伍中的党政干部、理论工作者、主流媒体宣传者都应该自觉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对大众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使全社会掀起学习、研究、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第二,宣传推动者必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做民众的助推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要取得实效,不仅在于宣传推动者和广大民众的坚定信仰,更在于宣传推动者率先践行并推动民众自觉遵守。第三,宣传推动者必须有良好的认知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语言能力,做民众的传播器。优秀的宣传推动者,必须有较高的理论认知水平,能够透彻理解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懂得传播内容的深入浅出、传播方式的灵活多样、传播语言的幽默风趣,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规律性和时代性,懂得“化什么”和“怎么化”。

2、尊重民众多样性的心理差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面对的客体是思想意识和价值心理复杂多样的广大民众,他们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体力量,要激发他们奉献中国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充分尊重他们价值心理的差异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考虑他们不同的理论需求兴趣点,选取“接地气”的理论素材和适当的推进方式,注重针对性、实效性,不搞“一锅煮”、“一刀切”,以便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吸引力。譬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业者等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势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想对这些群体有吸引力,就必须在理论素材上突出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和公平正义理论的教育,在推进方式上将理论灌输和现实感染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论宣传操作层面上切忌将这些群体当成被动的接受对象。要注意与他们平等协商、对话交流,激发他们的内心需求,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

3、运用通俗化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其价值内容必须贴近民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传播方式要做到通俗化、现代化,才能增强其感染力,并最终实现大众化的目标。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必须具体化。党的十八大分三个层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具体化。第一层次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八个字确立了中国梦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表明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第二层次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八个字确立了中国梦的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表明了我们应该构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第三层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确立了中国梦的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表明了我们应该培育什么样的个人。这三个层次有机统一、协调共进,通俗地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式必须通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用民众熟悉的乡土化语言和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感染民众,从而被民众所接纳、所认同。第三,必须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网络时代下,很多网络语言本身对民众就极具感染力,有些还变成了民众的生活用语。因此,要善于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甚至用规范的网络语言去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更民俗化、地气化,从而增强民众的接受兴趣。

4、注重解决民众的利益关切,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实现中国梦,必须激发民众整体的向心力和个体的奉献力,这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神聚气,推进其大众化。而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就必须注重解决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第一,必须在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政策的制定上充分满足民众对公平正义的关切。“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④,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全体民众,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增强民众的向心力。第二,必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中切实解决民众最切身的具体利益问题。当前,尤其要注重解决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核心的民生问题,使民众真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性关怀,从而形成坚定信念跟党走、众志成城共圆中国梦的强大中国力量。

5、加强常态化制度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持续生命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始终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永葆生命力,才能枝繁叶茂、家喻户晓,从而达到大众化目的,成为实现中国梦持久的精神力量。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念形态,在大众化实践中难免受到多元化社会思想意识的干扰和漠视,特别是国内外噪音、杂音的抵制和渗透,因此,必须加强常态化制度机制建设,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众的持久粘性,真正成为民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食粮,并且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代代相传。第一,要加强理论创新的常态化制度机制建设。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内核的基础上,顺应时势变化和民众需求,用鲜活的时代化语言充实、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内涵,保证其大众化的持久动力。第二,要加强培育和传播的常态化制度机制建设。既要运用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灌输教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广大民众的头脑,也要运用时代化、生活化、科技化的直观手段,生动逼真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育到广大民众的心灵深处并化作他们为中国梦奉献的实际行动。

注释: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54 页。

②习近平:《在第十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 年3 月18 日。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 页。

④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14-15 页。

猜你喜欢
推动者大众化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强而有力的4K HDR推动者 Sony索尼 VPL-VW268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省级医改的理性推动者
于德志:省级医改的理性推动者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