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沧市委党校课题组
(中共临沧市委党校 教研室,云南 临沧 677000)
地处云南西南山区的临沧市具有丰富的生物药材种质资源和民族民间医药文化资源,是发展生物药业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云药”产业战略的带动下,临沧市生物药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受认识、体制、机制、资金、人才、技术、加工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要把生物药业建成临沧市的一个特色优势产业,还有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近年来,临沧市抓住国家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药现代化和云南省实施云药产业发展战略的机遇,制定出台了《临沧市生物药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临沧市生物药业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工作重点,并从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全市生物药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药源基地建设加速推进。2000年以前,临沧市生物药材种植基本为传统的零散种植。2000年开始有叶下珠、苦良姜、何首乌、灯盏细辛、板蓝根、龙胆草等的规模栽培。近年来,在企业带动、群众参与、政府扶持的过程中,临沧市生物药材基地种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已建成了以滇龙胆、诃子、石斛、续断、白花木瓜、重楼、金银花、魔芋等为主的生物药材基地52.44万亩,其中,仅龙胆草就达30万亩、年产量1万多吨,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产值达3亿多元,是全国最大的龙胆草种植基地。椐有关部门统计,全市生物药材种植已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50万亩、30亿元的105%、122%,产值达36.7亿元。
2.科技兴药成效突出。近年来,临沧市围绕生物药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合力推进生物药业发展。先后与昆明医科大学、省农大、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合作,开展生物药业发展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同时,开展生物药材良种繁育、丰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并取得实效。一是组织申报了一批“云药之乡”的认定。继云县、永德被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定为云南省“云药之乡”后,2013年,临翔区又通过“云药之乡”的评审。二是组织申报了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目前,《临沧市道地药材资源普查及保护对策研究》、《有机石斛栽培及繁殖技术研究》、《道地药材滇龙胆花草山区生态种植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科技项目获得省、市立项实施,共整合资金300多万元。三是开展了道地中药材人工育种育苗和栽培技术研究。现已建成滇龙胆草、续断、前胡、重楼、石斛、白花木瓜、猕猴养殖等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289亩。其中:永德县大雪山药用生物科技种植有限公司选育的“雪龙1号”、“雪龙2号”、“雪龙3号”和“雪龙4号”4个滇龙胆草新品种,已通过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四是组织申报了一批省级种业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的认定。先后有云南仁利坤元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的猕猴优质种业基地和云南康伟生物有限公司的滇龙胆草种植科技示范园、云南茅粮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木瓜科技示范园等5个示范园通过省级认定。五是争取到将临沧龙胆草纳入国家航天育种工程。2013年7月12日,“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将搭载神舟十号航天飞船开展太空育种试验的龙胆草籽种移交给了临沧市市长,标志着临沧生物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龙胆草航天育种工程正式启动。此举为打造临沧龙胆草产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临沧龙胆草品牌,提高龙胆草产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打下坚实基础。在科技的助推下,全市生物药业快速发展。
3.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企业,带动全市生物药业的发展。先后有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双江天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楚雄耀阳实业有限公司、雨阳虹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攀枝花文凯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临沧金山药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落户临沧。目前,全市共有药材种植加工企业26户,其中:云县2户、凤庆3户、临翔区4户、双江9户、耿马3户、永德2户、镇康2户、沧源1户。永德康伟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省农科院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收集云南滇龙胆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圃,现已建成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2000亩,中药材专业基地35852亩,成立合作社10个,加工干品原料药材525.6吨,产值637.4万元。生产加工龙胆草、续断、前胡等原料药材100多吨,并着力打造中药材“康伟”品牌。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滇重楼人工种植和野生驯化种植研究,投入资金1500万元,现已建成野生重楼母本园12亩,育种大棚20亩,种苗2000万株,种植滇重楼330亩;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石斛组培种业基地,面积5000平方米,年产优质组培苗3000多万丛。公司现有石斛种植基地1160亩,带动全市400多户农户种植1800多亩。有年产50吨的枫斗加工厂和年产200吨饮片的中药饮片厂各一个;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9个,建成良种繁育基地2600亩;凤庆辉瑞金银花种植有限责任公司建成金银花种植示范基地2000亩,公司已投资建厂并入驻滇红生态产业园;凤庆县吕鑫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入驻滇红生态产业园区,种植魔芋870亩,并进行魔芋收购、加工、出售。
4.药材种植经济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已有生物药材种植经济合作组织79个,其中协会4个,生物药业联合会1个,专业合作社74个。其中,云县有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45个,入社农户6500多户;永德康伟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有合作社10个;临翔区有生物药业联合会1个,生物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场点17个;凤庆县有专业合作社3个。仅凤庆县南药石斛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有社员100多户,投资800多万元,建成石斛种植基地3个,面积100多亩。这些药材种植经济合作组织已成为联结种植户和企业、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有效解决种植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及时撑控市场信息、形成规范化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临沧市生物药业发展特别是基地建设的推手和主力军。
5.民族民间医药开发取得新进展。临沧市除汉族外,还居住有佤、傣、拉祜、布朗、德昂、彝、景颇等22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自身发展和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中均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独具特色、自成一体的民族民间医药,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医药文化。民族民间医药、民族民间医药文化发挥着中西医药不能完全替代的作用,继续造福着临沧百姓,特别是佤医佤药。临沧是佤族的主要聚集地,佤医佤药文化源远流长,有千余年的历史。目前,佤医佤药不仅有传统的医学理论体系,而且有文字记载,于1992年成立的沧源佤族自治县佤医佤药研究所,专事佤族民间医药的发掘、筛选、验证、整理,出版了《佤族民间常用植物药》等佤族医药书籍,记载了大量的佤族单方验方以及常用药和医疗技术。
从纵向看,临沧市生物药业快速发展,势头强劲,但横向对比,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不足,社会化服务缺位。临沧市部分干部对发展生物药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家底不清,思路不明,措施不力,指导不够,群众种植(养殖)药材积极性不高;相关部门、企业发展意识淡薄,不能以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生物药业,而是以“以偏概全”、“求全责备”的态度对待生物药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面对新形势,如何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支持生物药业的发展,缺乏主动探索和研究。
2.发展规划较粗,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临沧市从2000年开始发展中草药产业,并从外引入企业,但2005年才制订临沧市“十一五”生物药业发展规划。在规划前并未进行过全面调查和科学论证,一些内容与政府建设规划不相符,在实施过程中常作调整。即便是“十二五”生物药业发展规划,也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明确的实施主体,出现多个部门抓又都不主抓的现象。此外,没有建立规范的年度统计、动态跟踪和分析制度,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出入较大,给规划执行和评估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3.政策扶持不到位,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临沧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虽然明确提出,市级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物药业的发展,但至今尚未落实。各县(区)由于财政困难并未设立专项资金。再加上信贷投入、社会投入开发生物药业的资金较少,对外开放水平低,招商引资力度不够,临沧市生物药业发展资金严重缺乏。
4.基地建设规模小,水平低,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全市现有的药材种植基地,除诃子、龙胆草有一定规模外,其它普遍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发展缓慢,多数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方向亦不明确,仅限于种植一些短、平、快的药材种类,不能较好地结合临沧地道药、民族民间中草药资源发展有潜力的药材。
5.企业量少质弱,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由于临沧市生物药业起步较晚,虽然受市场导向影响,生物药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大多为种植企业,加工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更少。目前,入驻临沧市的26户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没有一家进入规模以上产值企业统计范围,全市生物药业企业普遍存在“小、弱、散”的状况。云南广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勐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双江北回归植物药材加工厂等3家制药企业,由于受市场、资金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处于停产或发展停滞不前的状态。另一方面,受资金、土地的制约和企业自身的问题,临沧市生物药业企业招商引资难度大,重大项目落地难,推进缓慢,导致企业实力弱,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6.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弱。临沧市仅有一个民族医药研究所,而且因投入不足等条件的限制,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时至今日,临沧市没有一家生物药业企业建立起专门从事生物药材发展的研究开发中心。另一方面,生物药业专业人才缺乏,加之企业技术装备差,基础研究滞后,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生物药业发展缺乏动力与活力。
7.交易平台网络不健全,经营流通不畅。目前,临沧市生物药材年产量近10万吨,但全市没有一个像样的药材交易市场,各县(区)也均无生物药材交易中心。虽然全市有79个生物药材种植经济合作组织,解决了部分种植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但多数中药材是零散交易,卖药的很难找到买主,买药的不知到哪里去买。由于无交易平台,经营流通不畅,市场贸易不活跃,难以带动药材基地建设、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加大政策扶持,积极营造发展环境。一是临沧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生物药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生物药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尽快落实成立临沧市生物药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生物药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加强对全市生物药材资源的保护、开发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研究决策生物药业发展重大问题,确保全市生物药业健康稳步发展。二是临沧市各级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合力推进生物药业的发展。在全市生物药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生物药材苗圃试验示范园建设、生物药材人工驯化试验示范种植、稀缺濒危名贵野生生物药材资源的抢救和保持种植,应由科技管理部门牵头,农业、林业、生物产业办、药监、卫生等部门配合,切实抓好生物药材试验示范种植和稀缺濒危名贵野生生物药材资源的抢救保护工作;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应由生物产业办牵头,发改委、农业、林业、药监、卫生等部门配合,落实措施,确保目标顺利完成;生物药业龙头企业建设,应由工信委牵头,发改委、药监、卫生等部门配合,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加工企业的工艺改造,使临沧成品药原料、制剂和保健饮品等开发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三是新闻媒体、科普宣传部门要为生物药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对产业形象、产业内容的宣传和对农户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全市上下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生物药业的快速发展。四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生物药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多渠道增加对生物药业发展的投入。要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扶持药材种植加工企业、种植大户上规模、上水平,发挥带动效应;落实市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标准制定、示范推广等;要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企业和农户资金方面的扶持,制定中药材项目开发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2.坚持科技领先,强力推进科技兴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物药业的发展更需要领先的科技来武装。根据当前临沧市生物药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中药材良种繁育(扩繁)和种植基地建设,严把种源质量关,加强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良种选育、审定和良法推广工作。二是进行高效栽培技术的组装配套,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三是支持加工企业的工艺改造,延伸产业链条,从目前以出售原料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出售成药、半成药为主,实现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四是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栽植过程、生产环境到加工工艺等,都要实行全方位质量跟踪监控,确保中药材产品达到绿色、环保标准。五是加强技术培训,确保中药材优质高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育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要重在培育,选择一批有文化、有意识、有事业心、懂技术的中青年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培养一批自己的科技种药人才;或从大专院校毕业生中引进一批从事种植、加工、流通等专业技术人才,形成有较强实力的生物药业专业科技队伍;要组织专业培训和送科技下乡,努力提高生物药材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和产品质量,确保增收增效;发挥科技的示范作用,将专业种植或经销大户发展成为种植经销科技户,带动生物药材种植技术的推广。
3.培育龙头组织,精心做大产业规模。中药材种植要发展,就必须打破一家一户、各自为政、分散种植的局面,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带动药材事业的发展。而培育龙头组织是壮大产业规模的有效手段。为此,一是培育生物药业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的模式。产业竞争的核心是品牌,基础是品质,主体是企业,特别是产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推进临沧市生物药业发展的组织载体和关键环节。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多层次、多成份、多形式兴办中药材生产、加工和营销实体,积极培植新龙头。通过龙头带动,加快产业发展;要利用目前已经引进的永德康伟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临沧道地中药材种植科技有限公司、耿马四方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一步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依靠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信息优势和长期稳固的营销渠道,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基地实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动基地的发展和药农的增收,实现企业、基地、农户的三赢。二是培育专业市场,建立以专业市场带动中药材基地发展的模式。要抓住国家中药材主产区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的机遇,面向全国和国外市场,在临翔区建立一个滇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药材交易中心”,变松散型药材交易为常年性药材交易,利用专业市场,引导药材种植大户与药市营销大户结成对子,按照“市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做到开发一处,链接一处,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大力扶持种药大户,建立以大户带动生产基地的模式。种药大户是生物药材种植的领头雁,要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农民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四是继续大力发展生物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产业协会带动基地发展的模式。为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延长产业链,做大做强生物药业,必须进一步引导、扶持好产业链上的各类生物药材经济合作组织,实现互惠互利,推动产业大发展、企业大受益、农民大增收。
4.注重综合开发,延伸产业链条。临沧市药材资源和民族民间医药文化资源丰富,要按照项目兴农、加工富农、龙头带农的思路,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将产业化生产生物药材纳入民族民间医药文化资源进行综合性开发。一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立大中型“临药”中药制厂,兴办一批上规模的加工项目,并继续创建“中药乡,中药村”,构建民族民间文化与草药产业平台,做到长期规划,分期建成,科学管理,逐步把药产业培育成临沧市的支柱产业,以推动药材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立足传统文化,创新民间医药文化。要建立临沧市生物药业研究所,并充分发挥各县现有和原有的民族医药研究所的职能作用,广泛搜集民间中医药方,不定期召开民间老中医座谈会,整理挖掘民间药方,整理民间药膳食谱。根据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进行配方创新、生产技术创新、营养搭配创新和营销方式创新,逐步形成药工、药农、药贸、药市、药文、药具、药膳等“七药”配套快捷发展的格局;要不断扩大对外医药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与产业的广泛对接,使中医药产业与医药文化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临药”逐步向名人经济、品牌经济、特色经济转变。
5.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临沧生物药业发展的支持。推进临沧市生物药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国家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药现代化和云南省实施“云药”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机遇,用好用活用足相关政策。有关部门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与上级主管理部门的联系汇报,积极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支持。一是突出名贵道地中药材的人工驯化试验示范种植的重点,积极争取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项目的支持。二是突出生物药业原料产业化示范的重点,积极争取省发改委生物药业产业化开发项目的支持。三是以云南广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勐永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双江北回归植物药材加工厂技术改造升级为重点,积极争取省工信委制约企业技改和GMP生产线项目支持。四是发挥临沧生物药材资源优势,积极争取省生物产业创新办的项目支持。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与发扬自力更生相结合,推进临沧市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生物药业龙头企业建设和生物药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