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问题·路径——以江苏省通州区为例

2014-08-15 00:44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杨 玲 沈 平

(中共通州区委党校 政治学教研室,江苏 南通 226300)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深入推进“五位一体”党建惠民联动工作体系建设,将服务不断向下延伸。全区242 个村(社区) 党总支建立了757 个二级党支部、2921 个党小组、9723 个党员中心户(群众示范户)、近万名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网络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百姓的主心骨、贴心人。

一、通州区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群众的实践

(一) 密切党群关系,以贴心的服务凝聚人

通州区深入推进“五位一体”党建惠民联动工作体系建设,细化夯实、拓展延伸组织架构,以组织覆盖推动服务从“大村向小组”延伸。第一,每个党小组长联系10—15 名党员、服务150 户群众。他们是群众身边的事务代理员、形势政策宣传员、党务村务监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和民情信息收集员。第二,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1 个村民小组。他们在群众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帮助群众、引领群众,健全了民情信息“收集——处理——评价——反馈”机制,全年汇总梳理群众意见建议3.9 万条,根据群众点单开展便民服务16910 余次。第三,深入实施“百家单位大结对、千名干部大调研、万名党员大服务”工程。区委领导带头,全区410 多名副科职以上党员干部“包联、包扶、包办、包责”,每月不少于3 天时间深入村组农户,走访慰问、解读政策,互动恳谈、兴办实事,全年帮扶困难群众9598 户,解决实际问题3555 个。通过服务入心、凝聚人心,群众情绪在一线理顺、矛盾问题在一线化解,2014 年矛盾纠纷同比下降21.5%。

(二) 努力搭建平台,以正面的宣传教育人

1.党员干部着力做好政策宣传。针对一些群众对惠民政策认不清、弄不明,心结解不开,疑虑抹不去的问题,通州区组织开展“我有问题问干部”、“政策宣传普及周”等活动,3000 多名区镇机关党员干部定期到村组,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大实话”把政策语言转换成符合民生精神的群众语言,及时准确地回答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2.积极打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第一,构建了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网上村村通、 《时代先锋》电视栏目为重点的学习教育平台,以党建手机报、通州党建网、《基石》报为重点的政策解读平台。多样化的新型传播方式,群众爱听爱看、广泛参与、产生共鸣,使党的声音、党的政策、党的主张、党的要求“一竿子到底”。第二,依托各类信息服务平台,全年共汇集民情信息2.3 万条,及时处理意见建议2.25 万条,群众满意率90%以上,达到了以正面、正向、正气、正能量引导民意、鼓舞民心、汇聚力量的目标。

(三) 丰富服务载体,以身边的典型感召人

1.注重培养、总结推广不同层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引导和带动群众。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党员”、“最美家庭”、“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最佳睦邻户、最佳亲情户、最佳家园户”等系列评比活动,全区涌现出一批“道德模范”、“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干部”等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的感人事迹。

2.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金沙讲坛”。通过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征文演讲等形式,让群众讲典型、评典型、学典型,持续放大“榜样的力量”,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3.积极创新先进典型的宣传方式。把群众身边的典型事迹编排成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依托“通州之夜”、“欢乐江海行”、“通州艺苑”等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演出平台,增强了宣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使先进典型的形象达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 整合党员干部和社会资源,以文明的力量影响人

1.着力培养良好社会风尚。通州区深入开展“文明村镇”、“美丽乡村”、“城乡结对”、“文明共建”等创建活动,作为全面提高群众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努力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2.坚持党员带头。在区镇机关深入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志愿服务作表率”活动。三年来,全区党员干部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980 余次,志愿服务累计时长31907 小时。通过党内带动党外,一些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士、热心公益的各界群众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形成了“宋英奶奶爱心坊”、“萤火虫”志愿队、“知心姐姐”等群众性志愿服务品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五) 创新活动形式,以法治的理念引导人

1.引导群众增强法制观念,理性反映诉求需求。随着“法润通州”主题活动的持续开展,全区组织引导120 多名法律工作者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疑点,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2014 年以来,全区共举办法律公益讲座122 场,开展无偿法律援助267 次,营造了合理反映利益诉求的良好氛围。

2.建立接访下访新常态,推行信访积案项目化管理。镇、区、园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天轮值接访,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搭建“阳光信访”网络平台,畅通网上信访渠道,确保信访人反映的问题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3.着力推动基层群众自治,不断提升基层民主决策的质量和效率。第一,落实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推行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三会”机制。第二,在村(社区) 建立“党员群众说事室”、“党代表工作室”等议事阵地,吸引群众参与党组织活动,监督党务村务,真正把惠民好事办好、把民生实事办实。在238 个村(社区)、1156 个非公企业全面推行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全区村(社区) 居委会的海选、直选比例达到100%,引导群众依法选出“带头人”,教育党员干部增强责任感、危机感,依法规范办事。

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实践中需解决的问题

(一) 服务对象上:重群众,轻党员;重常住党员,轻流动党员

第一,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大多指向村、社区的常住普通居民和村民,对普通党员,特别是一些老党员的教育服务往往被忽视,有些地方的老党员甚至一年过不上一次组织生活。产生这种现象,既有党员本身不重视的问题,也有组织关心重视不够的原因。第二,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的对象不只是群众,党员干部也是党组织教育引导的重要对象。基层党员本身就是群众中的一员,不论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还是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达到教育引导群众的目的,就要发挥基层党员和普通群众之间天然纽带的作用,而不能将基层党员与普通群众割裂开来。第三,通州区各乡镇流动党员特别是中青年党员存在流动数量多、流动范围广、流动时间长的客观情况,不可避免地给党组织带来了诸如党员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作用难发挥的问题,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较难在这一群体身上发挥作用。

(二) 服务内容上:重“实”轻“虚”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担负着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基本任务。而通州区无论是推进“五位一体”党建惠民联动工作体系、实施“百家单位大结对、千名干部大调研、万名党员大服务”工程,还是建立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直通平台,形成了健全的网格体系,在服务民生、调解矛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党群关系进一步得以密切,这都是对群众事务性服务,属于务实的层面。而对群众政治思想、党的重大时事理论、方针政策的教育等“务虚”层面的服务力度不够大。

(三) 基层党组织设置不到位,服务组织单一

目前的服务组织以村、社区为主,民间的志愿者组织、企业组织等尚未普遍建立。基层党组织设置还存在着“纵不到底、横不到边”的情况。第一,从纵向来看,流动党员占全区党员总数的5%。大量流动党员的出现,致使一部分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外,成了“袋袋党员”、“空挂党员”。第二,从横向上看,基层党组织设置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基层党组织仍按照传统模式建立,缺乏以产业基地为依托的产业联动区党组织、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的合作社党组织、以行业协会为基础的行业党组织、以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村企合一党组织等创新形式,难以最大限地凝聚社会各行各业的力量。

(四) 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保障机制亟待解决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义在服务,重点在服务,难点也在服务。然而,基层往往把经济建设作为硬性指标,而党建则变成了可以“应付”的事,出现了重事务性工作,轻党建工作的问题。第一,基层党组织的人员配备缺乏明确规定,致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了新的“薄弱点”。第二,从社区党组织和“两新”党组织的工作现状看,缺少党建工作经费、活动场地和工作资源。这已成为提高党组织服务效能的瓶颈问题。第三,对各级党组织的“一把手”进行党的业务知识培训不够,致使基层党组织的书记不懂党建、不知如何抓党建。

(五) 服务资源存量有待整合,增量亦需挖掘

现有服务活动主要是由政府为主导组织、执行,例如,“百家单位大结对、千名干部大调研、万名党员大服务”工程;依靠区、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直通平台为群众提供技能培训、民政社保等便民服务;组建大学生村官、“五老”等宣讲团。而对吸引社会力量开展志愿活动,形成诸如“萤火虫”志愿服务队、“宋英奶奶爱心坊”、“知心姐姐”等群众志愿服务品牌,还须加强组织和资源整合,从而增强社会服务力量。在增量资源的挖掘上,企业和资本的服务资源尚未有效开发,亦没有相应的机制和政策。

三、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加强教育引导功能的路径

(一) 优化服务内容,整合服务资源,服务发展大局

1.在服务内容上突出“引导”,以理论宣传和文化服务凝聚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当前,基层群众对于通州区发展层面的宏观问题、社会层面的中观问题和个人层面的微观问题,迫切需要更加深入、准确、贴心的分析和解答,对理论宣传的期望和需求越来越高。第一,各镇(街道)、村党委宣传委员以及区委党校教师在理论宣传中必须提高服务意识,突出教育引导,把理论话语转化为群众话语,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地传播党的理论好声音。第二,要善于做“看不见的宣传”。针对党员群众应学、应知、应会的知识与所见、所思、所想的问题,以小故事展示大道理,把旗帜鲜明的观点隐藏在生动形象的宣传形式中,通过理论的大众化来达到“化大众”的目的。第三,要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要按照地缘、业缘、趣缘,鼓励有文体特长的党员牵头组建夕阳红、老少乐、广场舞等各类群众文艺团队,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培育群众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让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

2.整合执政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多维立体的教育引导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当然要靠执政资源服务。但是,如果党只会动用执政资源去服务,一定会服务到没有资源。有个基层干部说过:如果只善于用感情去服务,一定会服务到没有感情。因此,我们需要用执政资源撬动社会资源来共同服务。第一,加强党员干部进社区活动力度,多做群众需要的事,使服务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第二,丰富志愿活动形式,拓宽志愿者来源,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志愿者活动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志愿服务常态化。第三,建立机关干部和社会志愿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促进执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之间形成双向流动,形成多维立体的服务资源,使教育引导功能的发挥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 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保障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教育引领功能的发挥

1.加强制度建设。第一,强化分类指导。要以“三严三实”教育活动为契机,制定并下发指导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第二,强化考核督查。在对街道(社区)、镇实施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党政“一把手”的党建工作“问责制”;结合每年党校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对“一把手”的党建工作培训。同时,探索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目标考核的内容、办法和途径,建立上级党组织经常督促和重点检查的督查制度。

2.加强队伍建设。第一,探索基层党务工作者走向职业化的道路。农村社区是党务工作相对薄弱的地区,应该有更多的职业化的党务工作者。例如,深圳龙华新区聘请了80 名职业化党务工作者来解决这个问题,国外有职业化的党工,值得借鉴。第二,深入开展以加强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为内容的“班长工程”。在推进基层干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制定“班长工程”的实施计划,加大培养和选拔的工作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加大村级后备干部、社区专职干部的培养力度,重点解决好村级党组织书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以基层党支部书记能力的增强,带动基层党建整体水平的提高。第三,从构建大党建格局的工作要求和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出发,适当增加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的配备,以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确保做好新领域的党建工作。第四,逐步完善配置基层党务干部的机制和方法。要把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纳入全区人才建设总体规划,构建起覆盖不同系统和领域的基层党务干部人才库。

3.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财力保障机制。要落实各级财政对基层党建的财力支撑,通过“财政支持、党费下拨、党员捐助、社会参与”等渠道筹措基层党组织服务经费,建立基层党建专门账户和专项基金,按各街道(社区)、镇所属居民区、“两新”党组织和党员数,明确年财政拨付党建经费数,为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居民区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经费等保障。

(三) 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实现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群众全覆盖

1.创新村级党组织设置,服务农村农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高效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合作社以及行业协会大量涌现,为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必须优化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第一,以产业基地为依托建立产业联动区党组织,促进高效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第二,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建立合作社党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第三,以行业协会为基础建立行业党组织,帮助农民收集信息、开拓市场、规避风险,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第四,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支撑建立村企合一党组织,实现农村党的建设与村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五,以特色中心村为主体建立联村党组织,由一个产业强大、经济实力雄厚、组织坚强有力的强村带一个或几个弱村,实现共同富裕。

2.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服务居民群众。第一,推行“一委三会”机制,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设立居民议事会和居民监事会,推选驻区单位党员与社区党员群众担任成员,与社区居委会分别行使社区事务中的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第二,强化党委议事功能,畅通党员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第三,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依托街道党工委,打造“一条龙办理、一站式服务”社区服务平台,为驻区单位职工和居民提供劳动保障、家政服务、养老托幼等便民服务。

3.创新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置,服务企业转型发展。突破传统的以企业为单元的党组织组建模式,创新多种方式组建综合党组织。第一,把非公企业按照区域、网格、片组分片划区,依托骨干企业党组织,进行区域联建。第二,根据行业特征、产业关联度、生产经营联系等情况,依托行业协会党组织或产业链党组织,进行行业归建。第三,对分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 的非公企业,依托乡镇(街道)、村(社区) 下设的专门党组织,进行挂靠组建。第四,在非公企业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依托园区管委会建立党群工作站,打造服务党员职工、助推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党群工作站,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引导党员职工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

4.创新流动党组织设置,服务务工党员。第一,在流出地建立县级外出务工党员工作委员会,在流入党员相对集中、就业地点相对固定的地区建立驻外党组织,并将其纳入流出地上级党组织管理范围。第二,积极探索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共建共管”的联动机制。两地党组织签订共建共管协议,共同为流动党组织建设提供经费、阵地等支持。第三,在流动党组织中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激励“五位一体”的管理服务制度,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使党组织成为外出务工党员群众的温暖之家和坚强后盾。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