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历史诉求与中国共产党的使命

2014-08-15 00:44王丽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民族

王丽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民族儿女的共同期盼。”它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的近代历史,核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的潮流和历史的选择,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诉求,以高度的自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使命担当,带领中华民族朝着这一伟大目标不断奋进。

一、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历史缘起

中国曾经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四大发明远播四方。直至15世纪之前,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言:“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中国历史上有过“西汉盛世”、“开元盛世”的辉煌,即便到了清朝,还出现了“康乾盛世”,经济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成就,其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都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就在康乾盛世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西方先进国家进入了另一个文明时代——工业文明。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不断刺激着西方国家向外扩张的胃口,而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康乾盛世之后变得积贫积弱的国家,其廉价劳动力、廉价的原料、广阔的销售市场,正是各国列强争夺的“唐僧肉”。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隆隆枪炮声的响起,中国遭遇了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社会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并逐渐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中华民族从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存亡危机之中。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侵略战争,到了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变局和屈辱深深刺痛着中国人,亡国灭种的危险迫使中国人民必须行动起来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就现实地摆在了所有中国人面前。

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诉求表达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在实际上就面临着救亡、复兴的问题了。但是,作为一个自为的民族,从主观上自觉意识到、并明确表达出救亡和复兴的诉求,则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自鸦片战争以来,这一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这三个阶段诉求表达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对“中国梦”会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个阶段:1840 年——1894 年,甲午战争爆发前,可以概括为维护王权统治利益和尊严的诉求表达。1840年以后,中国人夜郎自大的盲目自信受到了空前未有的打击。林则徐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等书籍,开始让一些人认识到中国不是所谓的“中央之国”、“天朝上国”,而是万邦之国中的一员。封建统治者在挨打以后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但是,当时并没有人从“中华民族”的角度去思考面临的危机。因为当时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还没有现代“民族”的观念,也没有“民族国家”的理念,更没有“中华民族”的概念,因而不可能提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口号和诉求表达。相反,由于受传统思想和封建体制的束缚,无论是当时的统治者抑或有识之士,仍然是从皇权统治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清朝统治者表达了“富国强兵”的诉求,但是,按照“朕即国家”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逻辑,“富”和“强”的宗旨是为了皇权统治利益。即便是当时的志士精英魏源,也认为“师夷制夷”的目的是恢复大清的兴盛。《盛世危言》的作者郑观应作为当时少有的“觉醒”者,他也不敢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衰世,只是在盛世发几句危言而已。①

第二个阶段:1895 年甲午战争失败到抗日战争时期,可以概括为以救亡为主题的民族复兴诉求表达。以救亡为主题的民族复兴诉求表达,是当时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与不断觉醒的民族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甲午战争惨败成为民族觉醒的转折点。甲午战争败给了中国人最看不起的蕞尔小国日本,这让中国人普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也唤醒了中国人亡国灭种的忧患意识。正如梁启超说的:“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②与此同时,伴随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现代民族等理念思想的传入,“中华民族”的概念开始产生,中华民族自觉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民族救亡的诉求日益强烈。1902年,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先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1905年,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梁启超结合中华民族历史演变的客观事实,提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③体现了中国各民族是一家的新的民族理念,表达了中国各民族平等相处、团结一致的新追求,从而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也促进了传统的王朝观念向现代的民族国家观念的转变,提升了民族自觉。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到五四运动前后,在文章或讲演中使用“中华民族”的人逐渐增多起来。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的首次使用,是在1919年所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功”。④自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后,进入20世纪初,在革命派、立宪派和国粹派等不同派别的政治思想言论中,与“民族复兴”类似的词语,如“复兴中华”、“中国复兴”等已出现,初步表达了救亡图存、再度兴盛等意义。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族复兴”一词正式出现,“民族复兴”观念初具雏形。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倡导“民族复兴”理念,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1916年1月,陈独秀在《一九一六年》一文中提出了与“民族复兴”字面意义非常接近的“民族更新”一词。⑤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发表《三民主义》演讲时,也提到“民族复兴”一词。⑥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党、国社党、乡村建设派等,也从各自立场出发,对“民族复兴”观念大加宣传。其中,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战争中,主要是使用“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等词语来表达“民族复兴”的诉求,较少直接使用被国民党使用的“民族复兴”一词。

第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至今,可以概括为以发展为主题的中华民族复兴诉求表达。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过“中华民族复兴”,但是明确提出通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强国梦的思想。1954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提出:“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⑦1963年,毛泽东明确提出:“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⑧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复兴”逐渐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高度认同的理念和诉求。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概念,直到十八大,每次党的代表大会都强调这一“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后,习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丰富的内涵,尤其是明确提出当今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准确表达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追求”、“共同理想”,凸显了当今中国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历史事实表明,随着中华民族的觉醒,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复兴成为中华民族对命运和前途的一种高度自觉和理想追求。“中国梦”的提出是对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更深刻的概括和总结,是对中华民族复兴历史诉求更精辟、更自觉的表达,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复兴使命高度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使命感。同时,“中国梦”还把中华民族集体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民族现实的利益诉求与未来的理想追求联接起来;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理想融合在一起,聚合起中华民族最大的共识,凝聚起中华民族最强的力量,成为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中国共产党在道路选择中的使命担当

梦想只有通过正确的道路才能照进现实。近代以来,在探索复兴之路的过程中,中国人经历过四个阶段性的道路选择,最终,中国共产党通过正确的道路选择,成功地担当起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

1、从师夷到师俄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中华民族的志士精英们试图通过师夷制夷的洋务运动,学习英、日的君主立宪,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辛亥革命还建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都失败了。师夷制夷尝试的失败说明:摆脱民族危机不能走西化的模式,否则,只能陷入“老师总是打学生”的困境;中国只能走适合国情的道路;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众解放,必须由更先进、更有彻底的反帝和反封建精神的阶级来完成;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选择了走俄国人的路,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众解放,彻底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的伟大历史使命,走上了通过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救亡图存的道路。从此,中华民族复兴之梦迎来了新的希望。

2、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选择。在如何搞革命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一开始照搬俄国(后来是苏联)的经验。在吃了亏,遭受挫折后,毛泽东等人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最终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途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通过以农村为中心,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充分发动农民;坚持长期不懈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独特之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民众解放的历史使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百年屈辱史,结束了中华民族在封建主义统治下没落沉沦的百年衰落史,完成了民族复兴之梦的首要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3、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戒的选择。在搞建设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又一次走苏联的路。但是,在实施一五计划期间,毛泽东就对照搬苏联模式和经验带来的问题有所察觉,他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苏共二十大揭开斯大林个人崇拜问题的盖子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以苏为戒”的口号,并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尽管毛泽东没有明确讲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话语,但不能否认,他是有探索这条道路的初衷的,而且也进行了初步的曲折的探索。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充分肯定,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戒的道路选择,为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复兴之路奠定了初步基础。

4、从走老路到走新路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因为如此,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才真正找到了实现的正确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注释:

①金冲及:《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几个问题》,《作家文摘》,2010 年10 月15 日。

②《梁启超作品精选集》,长江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第17 页。

③李喜所:《中国现代民族观念初步确立的历史考察》,《学术月刊》,2006 年2 期。

④《民众的大联合》,《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 年版,第393-394 页。

⑤张可荣:《近代“中华民族复兴" 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9 期。

⑥《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659 页。

⑦《毛泽东文集》,第6 卷,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329 页。

⑧《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 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版,第346 页。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民族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我们的民族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