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研究综述

2014-08-15 00:44廖彦富王跃飞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群众

廖彦富 王跃飞

(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过理论“掌握”群众到群众掌握理论的跃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改造世界的自觉、自为行动。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是党在长期实践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群众观的创造性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在学理上和实践上又有了新发展。本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学者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研究作一系统梳理,以期为党的群众路线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一、群众路线的历史梳理与考察的再深入

张静初认为,尽管建党初期党的文献资料和共产党人的言语中没有明确提出过群众路线,但是,党在成立前后就开始实践着群众运动,而且在党的文件和领导人的言论中有过相关记录。例如,李大钊的《史学与哲学》。①丁晓强认为,党的群众路线的概念提出可以追溯到“1928年10月李立三与江浙地区负责人的谈话和1929年9月周恩来等起草的《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同年毛泽东起草的《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会议决议》也指出党的军事工作要实行群众路线。1934年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从工作方法的角度谈了群众工作。”②这成为后来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1943年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发表,标志着群众路线概念的形成。

许耀桐认为,群众路线大致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段时期提出和得以形成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有了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建党初期就提出:“为了中国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任务,党的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在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以及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论联合政府》等文章报告中逐步走向成熟。③

陈学红认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群众路线概念的形成时期,“群众路线”一词的最早使用应该是在《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这封指示信使用了“红军与群众”一节,阐述了党、军队、群众三者的关系。将“群众路线”的概念清晰化,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进一步明确“群众路线”的概念。抗战时期是群众路线概念的成熟时期,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等在不同的文章中充实和完善群众路线的内容。中共七大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④

尽管专家学者关于群众路线最先出现的认识有些许差异,但是可以看出当前学术界的共识。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群众观的创造性发展,而不再局限于哪一个人或哪一篇文章的成果。

二、新时期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与“群众”有关的新变化。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群众有不同的历史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群众”定义为“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民族资产阶级。当前,“群众”的范畴已经发展成为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⑤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新的社会阶层、社会组织问世,有的阶层还细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因此,群众工作的对象变得广泛、多样。⑥另一方面,群众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深化,利益格局调整,需求结构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各种社会思潮激荡,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群众主体意识、权力意识提高。⑦同时,人民生活得到了迅速地提高,激发了群众对未来生活的新期盼。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做群众工作需要不断满足群众的新期待。⑧

2.与“党”有关的新变化。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唯一执政党,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减弱,阶层化官僚化的风险增加,表现出来的最大危险和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脱离群众。同时,党“执政”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一是市场经济对党的群众观以及群众工作的方式产生了冲击,利益矛盾为主的人民内部矛盾不能仅仅靠说服教育来解决了,而需要党和国家运用经济、法律手段来解决矛盾。⑨二是党员人数从建党时的50多名发展到今天的八千多万。建国前出生的党员领导干部已经基本上退出各级领导岗位,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整体上完成了新老交替,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⑩三是党的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群众路线的践行实现了从建国前及建国初期主要依靠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到现在主要依靠以制度为核心的动力机制的转换。[11]

3.一些党员干部的“四风”问题较为突出。“四风”严重违背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当前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关系的重要根源。[12]在实际工作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着群众反映强烈违背党的性质宗旨的突出问题。有的党员干部官气十足,高高在上,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有的习惯漂浮在上,方案计划一大堆,做表面文章,工作不落实,搞“形象、政绩”工程;有的喜欢讲排场、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有的挥霍公款,铺张浪费。[13]这些党员干部把当干部视为做“官”做“大老爷”,高踞于人民群众之上,以官僚主义的态度对待群众,丢掉了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思想空虚,精神颓废,把追求享乐作为人生目的,损害党的形象,败坏党的声望,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14]“四风”问题严重损害人民利益,腐蚀社会风气,背离党的宗旨,是滋生腐败的根源,必须及时革除。[15]

4.一些社会矛盾较为尖锐。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矛盾多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突出因素。[16]社会上“仇官”、“仇警”、“仇富”的现象,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作风的一种不满的表现。一些群体性冲击党政部门的暴力行为,更是当地党群关系恶化的直接表现。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学界所称的“塔西陀现象”,无论当地政府如何作为,群众都不信服、不认同、不买账。[17]为何党群关系会遇到如此大的麻烦?转型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有的与社会转型直接相关,如劳资矛盾、贫富矛盾、阶层矛盾。也有的与群众路线缺失有关。[18]特别是贪污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部分地区的党群、干群关系不正常,甚至紧张;一些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不相信群众,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某些领导干部在有利可图的事情上“代表”人民群众,在吃苦奉献的事情上只会“发动”人民群众。[19]面对出现的社会问题,运用群众路线来巩固群众基础,来吸收、同化新生社会阶层,整合不同的群众利益,进而化解社会矛盾,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利益代言人,已经成为当下党所必须肩负起的重要任务。[20]

三、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和基本途径

1.提升理论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员观察、分析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是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方法。党员干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唯物史观,必须在一切工作生活中尊重和热爱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得“发展”,如果只是满足少数人的利益,即使马克思主义背诵的滚瓜烂熟,那他不是一个教条主义者,就是一个庸俗主义者,或是一个道貌岸然者。[21]

2.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22]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以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3]实践证明:能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前途命运、执政地位的巩固和历史使命的完成。[24]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身建设中,于内有其内在动力,对外又有着牵引力。对内,党要坚定地成长为“两个先锋队”,就必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群众中来,在人民群众中汲取养分,必然要求党和人民群众多联系、沟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了使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25]对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能否获得成功,取决于党能否走在时代前列,到群众中去,领导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3.坚持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站稳人民群众的基本立场,既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核心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一条基本经验。[26]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一切为了群众,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7]从“为民”诠释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诉求,有助于在实践中确立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理论上深度解读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和目标。[28]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我们制定一切政策、法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和人民群众共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党的领导人要更多地了解了群众的真实想法、实际困难。[29]群众路线践行的好坏,不是看进行了多少表态、开了多少会议、撰写了多少总结,而要看解决了多少民生问题,把群众该得的实惠给群众;民生问题连着民心,是群众利益的最直接载体;要善谋富民之策;要让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以作风赢得民心,多办为民之事。[30]关注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为贯彻群众路线的战略重点;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党和政府的关系,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因此,要不断推进就业、分配、医疗、住房等方面重点民生工程,既顺应了群众的意愿,也体现了群众工作的正确的战略思路和领导方法论。[31]

4.以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清“四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旨在转变党风,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反对“四风”是党的建设当务之急,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执政地位。[32]党风建设对促进社会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具有显著作用。通过社会认同达到社会正常凝聚,这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党通过转变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唯有加强党风建设,才能使党保持发扬优良传统,克服不良风气,加强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33]

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努力使评价体系同群众监督相统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反腐倡廉作用,相信、依靠、支持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功效,[34]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获得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35]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群众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36]一方面,使群众监督的精神和内容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健全完善群众监督干部工作运行机制;疏通群众参与干部监督工作的渠道;让干部实绩、考核接受群众的监督评议;充分发挥信访、电话、网络、短信四位一体的举报平台作用,让群众掌握干部选拔任用的“尺子”,选出群众认可的好干部。[37]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摆正党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党是否坚持群众路线,坚持的好与不好,首先要接受群众的评判。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要丰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和实践,需要在群众监督的实践中不断创新。[38]把人民群众的监督作为党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以人民“拥护、赞成、高兴,满意”来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

6.建立完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保障机制。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群众路线自身重要性所要求的,更为重要的是群众路线作为党员干部的一种非制度化的“工作方法”,要进一步通过完善制度来保障。[39]要防止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上的短期行为;要防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因个人的意志的改变而改变。要建立和完善践行群众路线的保障机制,包括监督、奖惩机制,从而保证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纳入党的科学执政实践中,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制度化、长态化、规范化。[40]构建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第一,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长效教育机制。把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同时,持之以恒地抓好党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本领。第二,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党务公开、党群沟通制度。[41]“努力建立健全立体式、全方位的制度体系,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42]第三,构建机制制度的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形式主义。一种是制度形式化,就是将制度虚置起来摆样子。另一种是形式制度化,就是将形式死板化而僵硬固守,例如,将繁琐的办事手续制度化。[43]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抓住了制度建设,就找准了坚持群众路线的关节点和突破口。只有加强科学有效的制度建设,才能使党员践行群众路线受到钢性的规范,才能使政党真正践行群众路线。

注释:

①张静如:《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前线》,2013 年第8 期。

②丁晓强:《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研究及其前沿问题》,《晋阳学刊》,2013 年第5 期。

③许耀桐:《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认识》,《理论探索》,2013 年第4 期。

④陈学红:《从党的文献的表述看中共群众路线之形成与成熟》,《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 年第1 期。

⑤[12]贾绘泽:《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求实》,2014 年第1 期。

⑥⑨李光炎:《党的群众路线的再认识再作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 年第2 期。

⑦[13]刘靖北:《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思考》,《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 年第3 期。

⑧刘宗洪:《践行群众路线的现代性思维》,《探索》,2013年第5 期。

⑩徐志宏:《群众路线中党群关系的角色定位与功用发挥》,《重庆社会科学》,2013 年第8 期。

[11]王亚玲:《党的群众路线实践发展的基本特征及经验启示》,《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 年第4 期。

[14]闫志民:《论党的群众路线的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 年第1 期。

[15]]商植桐、张红建:《反对“四风”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人民论坛》,2013 年第35 期。

[16]汪立夏、卢忠萍、李卫东:《战略机遇期背景下再提党的群众路线的动因和价值》,《江西社会科学》,2013 年第9 期。

[17]陈范华、常智敏:《群众路线语意下党风建设的多维度思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1 期。

[18][33]陈静、吕庆春:《群众路线的现实问题与机制构建》,《理论探讨》,2013 年第6 期。

[19][21]李明:《坚持唯物史观贯彻群众路线》,《理论探索》,2014 年第2 期。

[20]张雪梅:《群众路线面临的时代挑战与对策解析》,《求实》,2013 年第1 期。

[22]李章军:《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人民日报》,2013年6 月19 日。

[23]李军刚:《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理论及现实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 年第6 期。

[24]李冰梅:《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主线》,《求实》,2013 年第2 期。

[25]张书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现实坐标》,《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报》,2013 年第5 期。

[26]张士海:《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经验及启示》,《中州学刊》,2013 年第12 期。

[27]李春秋、黄秀红:《为人民服务是党奋斗的最高价值目标——论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哲学意蕴》,《红旗文稿》,2014 年第3 期。

[28]高祖林:《群众路线的意义、问题与时代主题》,《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 年第6 期。

[29]郭诚:《从中央苏区的成功经验和苏联的失败教训谈群众路线的实践》,《广西社会科学》,2013 年第11 期。

[30]李桂红:《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展》,《人民论坛》,2014 年第5 期。

[31]罗会德:《十八大以来党对群众路线的理论贡献》,《求实》,2014 年第2 期。

[32][43]齐卫平:《提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的若干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13 年第19 期。

[34]高晚欣、邓亮:《坚持群众路线要做到四个统一》,《理论探索》,2013 年第5 期。

[35]虞云耀:《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正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求是》,2013 年第13 期。

[36]李君如:《以整风精神开展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年第5 期。

[37]李志江:《干部工作要走好群众路线》,《红旗文稿》,2014 年第6 期。

[38]齐卫平:《坚持群众路线必须接受群众监督》,《中国石油报》,2013 年8 月30 日。

[40]林梵:《群众路线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执政的集中体现》,《学术交流》,2013 年第11 期。

[41]沈勇、吕云超:《毛泽东群众路线观的形成及其当代意蕴》,《学海》,2013 年第6 期。

[4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版,第137 页。

猜你喜欢
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立足群众需求,坐实“文化自信”
多让群众咧嘴笑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