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缅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白沙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福建龙岩 364006
闽西的农业是在依托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支持的背景下发展的。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市场的丰富化、农业发展的产业化、集约化都使得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多样化、合理化,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大力支持龙头产业发展,把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改革的突破口;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完善,很大程度上对闽西山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支撑和技术支持;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的整体知识水平以及农业水准。但是我地区农业组织化水平低,科学生产技术推广难,当地的市场不能有效的对农产品进行销售,使得大部分的农产品处于无序、散乱的状态。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闽西山区山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相对较少,加之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人为的破坏情况更加严重,耕地资源逐渐下降且分布不均。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均不到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且在这些耕地中产量高的少,产量在中低产的田偏多,耕地供求关系和人地矛盾突出、明显。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建设发展又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得农业用地问题更加突出。工业的发展还破坏了农业耐以生存的水、大气等资源,这些都对当地的土地资源造成的非常沉重的负荷。自然环境资源有限,在支撑当地工业的情况下,势必将减少对农业的资源倾斜。如何把握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资源分布点,将是未来当地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据调查显示,闽西山区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劳动力严重匮乏,青壮年劳力集体逃离农村。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离土地越来越远,并且普遍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与技能。 农村劳动力“出逃”现象,是影响闽西山区农业乃至我国整体农业经济的一个严肃问题。
从目前的状况看,闽西山区农业品牌不少,但是能够让人耳熟能详的品牌却不多。精品品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农业品牌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品牌的建设是用工商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生产者更好地约束自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体系,建成了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推广网络,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农业科技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对农业科研工作的重视和农业科研体制的大幅度改革,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状况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仍显不足,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的产生,使得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缺乏足够的后劲。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健康越来越重视。从目前国内外市场来看,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这就表明人们越来越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可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检验标准,全面推进闽西山区特色农业品牌。全面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必将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政府品牌农产品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农业的投入更多了,并采取了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的提高和农业效益的提升,并且更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农业品牌之路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道路,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现在面临着很严峻的农业发展问题。农业既是能源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的方式主要还是依靠资源的开发和消耗,这种增长方式不仅仅成本高、效率低,更为重要的是它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借鉴外国农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我国的农业发展不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或者增加化肥等农药的投入,而是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依靠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充分发挥科技在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上的作用。
我国的农业已经面临着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以闽台农业交流为重点的外向型农业经济,只有和先进地区的合作交流才能够构建区域发展平台。并且要在产业对接、农产品贸易方面、人才技术引进方面加大合作,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合作机制。这不仅能使得本地农业发展水平提高,更能够利用外来的资源来缓解我区的水和耕地等农业基础资源匮乏的问题,进而解决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增加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因此走外向型的农业道路是我区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要下大力气发展农村经济,为留住农村人才创造必要条件;地方政府在一手抓劳务输出、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还要注意通过实施“回归工程”、“引智工程”等措施。这就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不拘一格培养和开发人才的观念,把那些在经济建设上有专长、有建树的人都纳入培养和开发视野,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其次要加大投入,解决留守在农村人才的后顾之忧,特别是在职称、招考、保险、奖励等方面要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把人才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使人才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再次要结合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制度,把那些条件成熟的农村人才及时提拔到乡村领导岗位。期待有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重新回到农村当农民。
[1]尹成杰.关于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08( 3) : 4- 9.
[2]福建统计局. 2007福建年鉴 [M].福建年鉴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