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种用母牛繁殖率的技术措施

2014-08-15 00:47杨光兴尹世东段志远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种牛犊牛母牛

杨光兴,尹世东,孔 伟,段志远

(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甘肃 武威733000)

1 扩大种群

在生产中采用成熟的科学繁殖技术,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性控技术等缩短繁殖周期,提高种用母牛的繁殖率,合理安排种群结构,育成牛占40%、青年牛30%、成年牛30%,淘汰率控制在10%左右。通过科学饲养,合理利用种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选种选配

以自群生长培育方向为主线,结合个体特点选择遗传材料进行改良培育,稳定和提高种群生产性能,符合种用价值的母牛和公牛分别采取不同的培育技术,提高后代的种用率。按照种牛生产技术标准,分别对初生、断奶、6、12、18、24月龄、成年后生长发育的三长(体斜长、体直长、尻长)、三高(体高、背高、十字部高)、三围(胸围、腹围、管围)、三宽(胸宽、腰角宽、坐骨端宽)等相关数据,参照本品种发育指标,外貌评分,背膘仪器测量皮脂厚度和眼肌面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不符合本品种的个体及时淘汰,对选留个体在自然饲养状态下测量分析后期生长发育情况,建立完整清晰的谱系资料。

3 提高防疫安全措施保障种牛安全

种用动物必须依法达到规定的健康标准要求。按规定对强制免疫病种进行免疫,免疫合格率达到国家要求。结合当地疫病情况进行适时补免,每年对“两病”进行检疫。制定合理的消毒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对养殖场周边定期巡查,适时开展除“四害”工作。改善养殖区域环境,种植乔灌结合的绿化带,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场区。异常天气过后要及时排除干扰,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外地引进的种牛要先隔离(45d)再合群。

4 饲草饲料营养

营养不良或营养水平过高,都会对母牛发情、受胎率、胚胎质量、生殖系统功能、内分泌平衡、分娩时的各种并发症(难产、胎衣不下、子宫炎、怀孕率降低)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饲养者应根据母牛不同生理特点和生长生产阶段要求,按照常用饲料营养成分和饲养标准,配制日粮,精青粗合理搭配,实行科学饲养,保持母牛7~8成的种用体况,始终保持营养供给均衡性。采购的饲草饲料来源要安全,防止受到疫病和化学有毒物的污染。

5 加强保胎,防止流产

母牛配种受孕后,受精卵或胚胎在子宫内游离时间长,一般在受孕后2个月左右才逐渐完成着床过程,而在妊娠最初18d又是胚胎死亡的高峰期,所以妊娠早期胚胎易受体内外环境的影响,造成胚胎死亡或流产,加强保胎,做到全产成为提高产犊率的主要措施。首先应注重饲养管理,实行科学饲养,保证母体及胎儿的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避免因营养不良或过高,以及热应激等环境因素造成母体内分泌失调和体内生理环境的变化,不喂腐烂变质、有强烈刺激性、霜冻等料草和饮冰冷水;防止妊娠牛受惊吓、鞭打、滑跌、拥挤和过度运动,调整牛群密度,对有流产历史的牛更要加强保护措施,必要时可服用安胎药或注射保胎药。犊牛产出后30d内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及时取角,阻断牛角生长,防止互相顶撞造成外伤或流产,同时可保障饲养人员的安全。

6 围产期管理

母牛分娩前15d和分娩后15d,在此期间内母牛生理上变化很大,所以在饲养管理上要特别注意,使之安全分娩,保证母子健康、平安。一般母牛的妊娠期为283d或285d,可以从配种日期推算预产期,简便的方法是:用配种月份减3,日数加9计算。按照预产期调整饲养,做好接产的准备工作。妊娠母牛给精料较多时,在预产期的前2~3d应适当控制精料量,喂給优质的干草。产房彻底消毒,铺垫褥草,让母牛进住产房,保持安静,犊牛出生后,让母牛自由舐食犊牛身上的胎水。由于分娩母牛体力消耗大,产后及时喂給温热的麦麸钙盐益母汤,既10~20kg温水,加入500~100g麦麸、50g食盐、50g碳酸钙和红糖250~500g、益母草面200~300g,以利于母牛恢复体力和胎衣排出。母牛产后的15d,又称为恢复期,此期间母牛消化机能较弱,不应急于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应让其采食优质的青干草。注意观察母牛采食、反刍和粪便情况,乳房消肿,恶露排出,分娩后4~5d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放入运动场自由运动。

7 哺乳期管理

母牛的泌乳量直接影响着哺乳期犊牛的生长发育,加强哺乳母牛的饲养管理,才能提高哺乳期犊牛的日增重和断奶体重。母牛产后饲养全面,特别是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充足,运动适度母牛子宫恢复就快。一般产后30d宫颈外口闭锁,45d左右便可完全恢复。母牛在产后60~90d受胎率较高,在断奶后第二个发情期内受胎率达到70%以上,因此在产前一个月和产后两个月要加强饲养,补充饲料使母牛在产后80d之内再次配种受孕,保证母牛一年一犊或三年两犊,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种牛的经济效益。

8 早期孕检,缩短产犊间隔

采用仪器设备加人工检查,对授配母牛做早期孕检,及时发现空怀母牛,及早人工干预降低空怀率,缩短产犊间隔可以提高繁殖率,在母牛分娩后进行药物处理,促进子宫复原和卵巢生殖机能恢复,及时诱导空怀牛发情配种,是缩短产犊间隔,提高产犊率的重要措施。

9 日常保健与临床治疗

确保种母牛每天有足够的自由活动和日光浴时间,运动场安装自动牛体刷,食槽内加装强力磁铁,用于吸附铁屑等金属异物,种牛6月龄后瘤胃投放磁笼,每年注射或投服驱虫药物,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及时修理蹄型防止肢体疾病。临床疾病治疗需配置执业兽医及时诊治,对预后不良的种牛要及时淘汰,定期对种牛进行体检,合理调整饮食,临床上正确应用生殖激素提高生产效率。

10 加强培育,提高成活率

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尤其是怀孕后期,有助于提高犊牛的初生重,确保初生犊牛在产后2h内吃上初乳,以增强犊牛对疾病的抵抗力。生后7d进行早期诱饲,尽快促进牛胃发育,补饲代乳产品实现早期断奶,促进母牛机体恢复时间,缩短产犊间隔。制定合理的犊牛培育方案,保证犊牛生长发育良好,避免犊牛卧在冷湿地面,采食不洁食物及污水,防止拉稀等疾病的发生,增强后备牛体质也是保障种群质量的关键因素。

猜你喜欢
种牛犊牛母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如何加强我国种牛、种羊防疫体系的建设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分析养殖场种牛防疫工作的管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