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肉牛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4-08-15 00:47王发仓赵巧霞宋永侠王建安
中国牛业科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陈仓养牛犊牛

王发仓,赵巧霞,宋永侠,王建安

(陕西宝鸡市陈仓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陕西 宝鸡72130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蛋白、低脂肪的牛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而肉牛产业在逆势中持续升温并稳定发展。牛肉价格一直稳步攀升,特别是优质高档牛肉,难于满足市场需求,价格居高不下,其进口价格在800~2 000元/kg。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国民消费理念的进一步转变,肉牛产业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1993年以来,陈仓区先后被列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区)、陕西省秦川肉牛产业开发基地、宝鸡市秦宝牧业现代化秦川肉牛基地,具有发展肉牛产业的良好基础条件。

为充分发挥和利用陈仓区西山地区秦川牛种质和饲草资源优势,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陈仓区从2007年开始在西部山区和半山区的桥镇等九镇实施了“陈仓区肉牛产业振兴工程”,积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推行“三改”(改种、改草料、改圈)技术,探索与发展规模化肉牛繁育与育肥模式,建立肉牛产业带,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8月份以来,我们通过对镇、村干部、养殖大户进行走访、座谈等方式,开展了肉牛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1 肉牛产业现状

1.1 肉牛养殖数量呈现快速增长

2012年全区出栏肉牛36 883头,牛肉产量5 532t,较2006年增长32%。实现肉牛饲养产值1.66亿元,养牛农户实现纯收入6 054万元。2012年6月底,全区肉牛存栏55 806头,较2006年同期的42 063头增加24%;产业带中5镇的19个肉牛产业发展示范村新增肉牛6 800头,其中适繁母牛4 270头。肉牛产业已成为区域性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2 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

全区已经建成千头村11个,千头牛场1个,百头以上牛场8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优质肉牛育肥场5个;百头以上养殖小区2个,10头以上养殖场(户)86个,5头以上的278户。

1.3 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按照《陈仓区肉牛产业振兴计划》,建立19个村级冻配站点,引进安格斯、日本和牛细管冻精,开展杂交改良,年杂交改良6 300多头,累计杂交改良4.42万头。杂交后代在生长发育和肉用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出生重小,而生长发育快,F1公犊出生重27.15kg,母犊23.78kg,与秦川牛相比较,育肥出栏体重达到738.14±46.13kg,育肥后出栏体重比秦川牛分别增加了203.3kg和200.6 kg,平均净肉重分别达到328.94kg和356.14kg,比秦川牛头均多产净肉分别为127.96kg和155.14 kg,特别是达到A级以上的胴体分别高出24.92和30.65个百分点。

1.4 规模养殖效益显著

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梯次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不断探索总结推广了“5.3.2”户养繁育、专业户育肥和百头育肥场等发展模式。与秦宝牧业合作投放或购买架子牛,经过4~6个月的短期育肥,平均每头收入617元;其中2007年5月24日向谢家崖村合作社的6户农户投放17头架子牛,投放时平均体重312.12kg,2007年10月25日收购时平均体重441.82kg,毛利2 051元/头,纯收入达到1 376元/头,从而起到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基地村肉牛业快速发展。户养繁育模式,年出栏4月龄杂交代犊牛,实现年收入1.2~2.0万元。杂交犊牛在我区已经达到每头2 900元~4 300元,较同龄当地品种多出700元~1 250元左右。新街镇东沟门村2011年出售犊牛470多头,实现收入178.6万元,人均养牛纯收入1 254元。谢家崖村2011年仅向秦宝牧业交售犊牛350头,实现收入133万元;全区实现肉牛饲养产值1.66亿元,同比增长14.29%。

1.5 合作社组织作用凸显

目前,全区已经有9个村成立了肉牛养殖合作社,并开展了生产服务、产销衔接、组织培训、购买原料等管理与服务工作。通过签订杂交改良、犊牛收购合同,基础母牛、架子牛折价投放和回收合同,明确收购保底价,防止大起大落,实现市场经济下有计划、有组织发展。解决了农户单家独户难于解决或不能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县功镇谢家崖村积极与信用联社联系,每年为养牛农户解决贴息贷款103万元;与秦宝牧业公司联系,签约购买杂交架子牛93头、交售育肥牛350头;同时,举办培训班,组织农户外出参观考察现代化育肥场、示范村;建立了肉牛繁育与疫病防治技术服务站,年杂交改良配种360余头。村级肉牛合作社发挥组织杂交改良、犊牛收购、担保融资与龙头企业结算等功能,发展趋势良好。

2 肉牛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优质肉牛比重偏低

我们对经济条件较好、地处浅山区的新街镇、县功镇、贾村镇、香泉镇等5个乡镇的养牛现状,重点是基础母牛养殖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对26家养牛典型户的养牛现状重点调查,除了3户养殖大户,基本上饲养品种是役、肉兼用的本地秦川黄牛,饲养基础母牛的农户约占养殖户的60%,饲养方式为荒坡放牧的粗放型饲养为主。在这种传统的饲养管理方式下,基础母牛繁殖多为三年二产,导致品种改良步伐较慢;因此肉牛生长周期长、全区牛群的出栏率、出栏体重、屠宰率、A级以上的胴体率都较低,难以满足屠宰企业对优质牛源的需求和市场对高档牛肉的需要,同时也严重制约着肉牛饲养场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2.2 比较效益偏低 养牛户数减少

一是劳动观念和劳动条件有所改变,农田机耕化率提高,大部分村的机耕化率达60%以上,导致农田耕作对役用牛数量的需求急剧减少;二是比较效益偏低。近年来劳务费不断提高,散户养牛一年不如外出务工十天;饲养一头成年母猪在15个月内可提供仔猪30头,按正常年份价价格每头400元计算,毛收入可达12 000元,而一头成年母牛15个月可向社会仅提供一头犊牛体重在180kg左右,每公斤32元,毛收入仅达5 760元,两个比较差额在6 200元之多,成年母猪是成年母牛饲养经济收入的二倍。三外是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村劳力减少,致使养牛户数和存栏减少。新街镇老庄村全村有464户农户,220户养牛,占47.4%,其中养基础母牛大户26户,占5.7%,其中养殖30头基础母牛户1户,全村基础母牛存栏526头;2007年全村有430户养牛,共存栏基础母牛610头;县功镇龙渠村237户农户,有114户养牛,占48.1%,其中养基础母牛大户26户,占11%。全村牛存栏712头,比2007年全村牛存栏753头减少了41头;贾村镇花园村296户农户,有137户养牛,占46.3%;其中养基础母牛大户28户,全村存栏基础母牛334头,比2007年397头减少了63头。

2.3 养殖方式简单科技含量不高

山区散户均为自然放养型,即便是养殖大户,在多数户为半圈养半放养方式,其他养殖户,基本采取“放任自由式”天然放养,农户把牛赶上山,定时不定时去看护,没有牛舍或牛舍达不到面积的多。这种放养方式,虽然投入劳力少,无需或少用精饲料,虽然饲养成本低,但不利于疫病的防控。

3 对发展肉牛规模养殖的思考与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和市场疏导

在肉牛养殖发展初期,各方条件必定良莠不齐,尤其是农民资金缺口大,筹资困难,周转不畅,加上养殖业一直是一个高风险的产业,政府在资金上建立奖励扶助政策,技术上加大基层畜牧与农技推广支持与投入,市场上加以对不良因素的疏导,更不宜盲目引进与扩大,适时引入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良种肉牛品种。

3.2 强化各方面之间的契约机制

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养殖农民签订平等、互利的契约,强化他们的利益联接机制,形成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增强抵御不可预知风险的能力。目前必须着力解决散养基础肉母牛净利润少,肉犊牛价格比较低下的实际问题,建议借鉴发展养猪产业的经验与措施,一是制定并实施长期有效的能繁母牛补贴政策,激励农户和社会其他力量投入肉牛产业发展;二是采取政府拿一点,肉牛屠宰企业筹一点,养牛合作社收一点的办法建立陈仓区肉牛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基础母牛扩群和杂交改良;三是由政府牵头,合作社与秦宝等企业签订参照社会平均投入与收入比例达成合理的杂交犊牛收购价格,有效均衡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

3.3 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周边农户

根据我区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特征,以及借鉴其他畜产品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肉牛基础母牛养殖是个高投入高产值的产业,农民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以及成熟的管理技术和稳定的市场作后盾,虽然目前牛肉市场稳定,但不宜急于求成,而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类指导。一个产业,由起步到成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及时发现、培育典型,总结经验,示范推广,有步骤地培育、发展肉牛养殖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

3.4 整合资源,大力推进规模饲养

一是立足实际,建立养殖基地。按照“小群体、大规模、高科技、高效益”的要求,大中小场一齐上,以场户带群体,以群体促规模,不断扩充饲养总量。二是加强规模饲养场建设。坚持发展民营畜牧企业,支持、鼓励农户采取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饲养场,建议各镇每年新上3~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场,不断增加规模饲养的比重和份额。三是加快小区改造。对现有小区加快向具有独立法人的规模养殖场过度;充分利用移民搬迁、村委会和学校合并后的旧村庄、院落,兴建肉牛养殖小区,壮大养殖规模,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提高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养殖小区全部达到“四统一、四配套”,即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环保、生态、市场、公益设施四配套。

3.5 提高肉牛养殖的科技含量

畜牧业的发展,关键是技术。而就目前来看,陈仓区的基层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站、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增加肉牛品种改良的资金投入及技术投入。

3.6 建立养殖保险机制

由政府牵头,联合财政、保险部门,参照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措施,建立基础母牛保险制度,制定相关细则,重点保护养殖户,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疫病可能造成的各种风险,保护产业在适宜的环境中成长、壮大。

猜你喜欢
陈仓养牛犊牛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夏季养牛提高利润有办法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宝鸡市陈仓区:五化提升强堡垒 党建引领扶真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脱贫攻坚的陈仓启示
陈仓模式实践中的香泉镇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