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断

2014-08-15 00:50辛晓林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5期
关键词:体病嗜血出血点

辛晓林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河北承德 067400)

近一个时期,猪的细菌病和寄生虫类病往往呈混合发生,尤其是小型养殖场、管理不规范、消毒措施不到位、隔离意识不强,多表现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病例。

1 发病情况

承德县某养猪场从外地购入体重为42 kg左右的猪86头。经饲养后7 d陆续发病,发病5 d后死亡2头,其余12头表现呼吸困难、高热、跛行等。

2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至40℃~41.5℃,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脉搏加快,体表皮肤发红,耳尖、吻突发紫,眼睑水肿,鼻孔有粘液性分泌物附着,行走缓慢,步态不稳,腕关节、跗关节肿胀,跛行,后期共济失调。

3 病理变化

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心包积液、内有“蛋花样”纤维素渗出,心冠脂肪有针尖状出血点、心肌表面有散在出血点,胸腔内有大量淡红色液体及纤维素性渗出物,肺淤血肿大、表面粗糙不平并与胸壁粘连、切开肺实质切面可见间质增宽及血带。四肢关节肿大,关节腔内可见积液呈淡黄色,打开颅腔可见脑膜充血及不同程度的出血,并有少量积液。肝呈土黄色、胆囊肿大、胆汁粘稠,脾肿大、表面有小米粒大小出血点,胃幽门处呈大面积的出血带。个别地方胃粘膜脱落,膀胱粘膜增厚。腹股沟浅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及额内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花纹。肾脏肿大,切开肾脏肾盂出血。

4 实验室检查

(1)取病死猪胸腔积液及关节腔积液,无菌采取肝、脾、淋巴等病灶明显部位进行细菌培养,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单个细长的球杆菌,无边毛、无芽孢、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即为副猪嗜血杆菌。

(2)采取病猪高热期的耳静脉血1滴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400~600倍观察,发现红细胞的形态变得不规则,呈星芒状、锯齿样,周围附着大量的虫体,即是附红细胞体。

5 诊断

根据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剖检所见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混合感染。

6 防治

(1)彻底清理圈舍卫生,用聚维酮碘和菌毒杀等消毒药物交替使用,2次/d,连用5 d。

(2)全天饮水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或黄芪多糖等,连续使用6 d,以增强猪只抗病力和免疫力,减少应激反应。

(3)病猪肌肉注射头孢噻呋钠,用安痛定稀释,适当加入地塞米松,1次/d,连用5 d。深部肌肉注射血虫净(三氮眯),按6 mg/kg体重,用蒸馏水稀释5%的溶液使用,隔日1次,连用3次即可;适当用抗病毒Ⅴ号(黄芪多糖)注射液等药物。

经采取以上措施,7 d后回访,2头严重病猪死亡,其余10头全部康复,且没有出现新病例,收到良好效果。

7 小结

(1)本病发生于小型猪场,主要以环境卫生差、饲养管理不到位而引起的,因此日常需加强对圈舍、食槽、饮具和粪便的消毒;并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及时消灭蚊、蝇等寄生虫。

(2)使用副猪嗜血杆菌灭活苗对猪只进行防疫接种,可有效减少发病率;因该病的血清型较多,并且没有交叉免疫作用,所以要用多价苗为好。

(3)在日常饲料中加适当的黄芪多糖粉剂可提高群体抗病力,减少疾病发生。

猜你喜欢
体病嗜血出血点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Mutually Beneficial
嗜血杆菌属CODEHOP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树鼩检测中的应用
嗜血猎手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