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显德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畜牧兽医站,136002)
大黄古称“将军”,或称“锦纹大黄”,其性味苦、寒,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为攻积导滞,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源于此,本人在小尾寒羊温热病诊疗工作中,尤其热衷于对其诸多功效的临床实践并取得满意疗效,现就辨证应用情况介绍如下。
1.1 治热积 治疗小尾寒羊热结便秘,如三承气汤依据“痞、满、燥、实”四症,通过配伍构成泻下峻剂、轻剂及缓剂,其药物组成中均包含大黄以清热泻实。
病例介绍:2012年初夏,周家沟李某自养2岁小尾寒羊种公羊1头,持续发烧数日不退,自用安乃近、头孢噻呋钠不见效果并日趋重剧。表现不食,腹部拒按,喜卧,申时热甚,常举尾作排粪状,偶见枣糊状少许粪便排出,多饮,苔黄燥。诊为肠腑热结,治以攻下热结,通腑泄热。方选大承气汤:大黄30g、芒硝50g、厚朴20g、枳实20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先煮枳、朴,后纳硝、黄)。当日腹痛缓解,未见排便,次日效不更方,随即排出大量黄色稀粪,腹部柔软可按,三日,欲而不食,治以通下余邪、护胃阴。方选护胃承气汤:大黄、玄参、细生地、麦冬各15g,丹皮、知母各10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四日食欲如初。
1.2 治食积 用于小尾寒羊草料积滞伴发食积热结,在消食药不解时加入少量大黄攻下积滞常可获效,如消三仙、保和丸加大黄方。
病例介绍:2010年9月末,虫王庙屯王某放牧时一时疏忽,有3头小尾寒羊偷食玉米过量,表现腹围明显增大,买石腊油自行灌服并肌注反刍针,连用2天,其中2头排出大量稀粪,饮食欲无大碍。另1头一直未见排粪,笔者就诊时见体温稍高,躁动不安,喘急,多卧少立,肛门灼热,触诊腹部敏感性增高,苔燥腻,脉滑数。诊为草料积滞伴热结便秘,治以消食导滞,通腑泄热。方选保和丸加大黄方::山楂、神曲、麦芽、陈皮各15g,萝卜籽、厚朴、枳实、枳壳各10g,连翘12g,大黄30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用药前常规导胃法导出瘤胃内尚存玉米等积食,以导出过半为宜,继而灌服上述保和丸加大黄方,每天1剂,连用2天,告愈。
1.3 治痢疾 对发热下痢表现粘滞不爽,色黄味臭的,可于葛根芩连汤中加入大黄以清热导滞通下;对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相兼的湿热痢,可选芍药汤,其大黄与活血、行气药等配伍以行清热燥湿、调气和血;对于腹痛、里急后重、赤多白少的热毒痢,可选白头翁汤去秦皮酌加大黄、赤芍、地榆协助清热解毒通肠、凉血止血调血。
病例介绍:2013年8月,九局屯王某自养小尾寒羊40头,有近10余头染疫温热病邀笔者就诊,其中有少数患羊表现肺热下移,肠热下痢证,方以葛根芩连汤或郁金散等2至3剂相继痊愈,其中一头下痢三天不见好转,排黑红色合肠黏膜索状混合物,气味恶臭,肛门及尾根部粘附大量粪便,排粪量少但次数多且粘滞不爽,患羊喜卧,结膜发绀,脉细数。治以清肠止痢,止血化瘀。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大黄、地榆方:葛根20g,甘草12g,黄芩、黄连各18g,地榆10g,大黄12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2天,同时等渗葡萄糖、盐水合头孢静脉滴注。2天后痢止血止,渐愈。
1.4 治壮热 对于既有壮热又有脏腑热,如心热、肝热、胃热者,此时无论便秘与否皆可配伍大黄以泻代清,即所谓扬汤止沸与釜底抽薪并用以泻火通便、上清下泄。可于凉膈散、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等证中伴有高热持续不退或大便秘结倾向者酌加大黄,常可获得奇效。
病例介绍:砬子屯徐某1头哺乳母羊患温热病发烧41.5℃以上持续3天不见好转,食欲废绝,结膜潮红,两耳尖凉,喘急鼻扇,尿黄,排少量黑色细碎粪便,舌苔黄燥,脉滑数有力。诊为肺胃热炽,热灼胸膈,治以清气保津,通腑泄热。方选凉膈散合白虎汤加减方:生石膏30g,大黄25g,连翘20g,知母12g,生甘草、芒硝各10g,栀子、黄芩各15g。为末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次日,排出黑色软粪,体温回落,效不更方,三日,体温、呼吸、脉搏均缓解,有饮食欲。
1.5 治出血 小尾寒羊温热病热入营血常可出现血热动血(出血),而出血同时常伴有瘀血现象,此时配伍大黄不仅可以凉血止血,同时还有清肠化瘀作用,止血而不留瘀,是治疗出血伴有瘀血潜在优势的一味良药。
病例介绍:2012年7月中旬,胡家屯孙某有5头小尾寒羊患温热病,其中1头发病初起既有壮热又伴有血热动血,结膜发绀,喘急,四肢腹下及尾部无毛区可见黄豆大小出血斑,有的连成片状,大便粘硬呈枣糊状,表面附有红色血丝,尿赤,舌紫苔黄燥,脉数。诊为气血两燔,治以化斑汤加大黄方:石膏30g,知母、生甘草、玄参各10g,水牛角20g,粳米、白茅根各15g,大黄25g。开水冲调候温灌服,每天1剂,连用2天,遂排出软便且富含光泽,尿液淡黄,出血斑渐淡渐远,体温降至40度以内,又另选他方恢复治疗2日愈。
2.1 大黄除上述功效外,还具有活血化瘀、清泄湿热、清热解毒以及通过配伍去性存用组成温下方用于治疗寒积,同时还可用于排出有害气体,甚至用于腹泻所谓通因通用疗法。因此,它绝非局限于字面意义上的泻下通便药,完全可称之为一身多效的单味大复方。凡属里、实、热、阳证,均为大黄适应证,其剂量大小决定或功或补。
2.2 古称“温病下不厌早”,不仅在张仲景《伤寒论》三承气汤中大黄作为药物组成架构主体,而且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又提出六个加减承气汤,也均有大黄非其莫属,其功效皆在大黄,余皆治标之品。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承气本为逐邪而设,非专为结粪而设也”,邪热是疾病的本质,结粪只是邪热内结的现象,不可等到结粪形成才用下法,贵乎早用大黄,频用大黄。姜春云教授就温热病辨证施治也曾提出“重用清热解毒,早用苦寒(主要指大黄)攻下,及时凉血化瘀”,足见其轻重。
2.3 大黄功效卓著,用之得当,常获捷效,然性味苦寒,沉降而峻猛,用之不慎又每易伤正。因此使用时凡属表证、呕证、虚寒证、津伤血虚证(如阳虚失血或肠风)等不可误用。强调使用大黄中病即止,即《内经》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衰其大半而止”,以防过用伤正。本人经过多年的中兽医临床实践证明,大黄这样一味苦寒攻下药,尤其适用于小尾寒羊温热病诸证应用,用之得当,屡验屡效,述之于此,供同行参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