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420)
高校选修课教学一直是高校教育中的一大难点。不少学生认为选修课是选择性修习的课程,既然可修可不修,其重要性自然不如专业必修课。再则,选修课通常是学生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的大课形式,教师如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便很难吸引学生专心听课。可以说,高校选修课由于其课程选择性修习的特殊性,以及大课教学的形式特点,容易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的问题。针对这一难题,高校选修课教师应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完成由传统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情况,对存在论转向下的高校选修课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认识论哲学是一种二元论哲学,认为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世界是被认识的客体,人可以通过对世界的认识,通过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获得一切关于世界的知识。认识论所面临的困境是:作为主体的内在意识如何可能确实证明作为客体的外在实在的客观存在,并与外在实在完全一致,从而获得真理?面对认识论的困境,哲学出现了向“存在论”的转向。存在论从揭示人的本真存在出发,揭示世界的意义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存在论反对把主客体对立起来或分离开来的二元论倾向。在方法论上,存在论倾向于人的感受、直觉、体验、想象、领悟、意会等。在存在论视域内,存在被认为是超越了主客体二元对立而进入主体间的存在,孤立的主体性变成了主体间性。
存在论哲学观处于当代哲学世界观转折的前沿,标示着人们以“主体间性”的态度去对待人与人以及周围世界的关系的生存方式。正如户晓辉先生所说,“人与人以及周围世界的万物最初的关系并非认识与被认识、主体与客体(对象)的关系,而是相遇和交往的关系。用马丁·布伯的话说,即不是‘我与它’的认识关系而是‘我与你’的对话关系”[1](p79)。在由认识论到存在论、由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革命的背景之下,高校选修课教学也应转变传统的基于认识论的教学态度与方法,认识到存在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人与人以及周围世界之间的相互交往、理解的关系。
笔者在学校担任选修课《日本民间文学研究》的教学工作,教授对象为日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在上述存在论理论指导下,本人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肯定。在笔者工作的学校,每学期都会以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所有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满分95分。在最近一次该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笔者担任的该选修评分为94.924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与课程讲授内容之间的主体间性。
基于传统认识论的教学方法往往将学生视为被动的受教者,而从存在论视角来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而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
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方面,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不会单方面的直接向学生介绍知识点,而是采取先给实例,再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讲解总结,介绍相关知识点。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上,尽量选择时代感强,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材料。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如运用ppt教学,播放影音材料等。丰富的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可以在听觉、视觉上给予学生适当的刺激。这些方法都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在听取学生反馈方面,笔者在每节课的最后留出5分钟时间,请学生写下本次课的心得体会与问题意见。笔者每次都会认真阅读每位学生的反馈,并在下堂课开始时点评学生们上堂课的反馈。一方面,对学生们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另一方面,对其中有趣、重要的观点阐述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常会碰到自己以往没有关注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先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做出适当的解答与点评。而在教师向学士阐述自己的解答和看法之后,学生还可能在反馈信息中继续提出新的相关问题。如此一来,既能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又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性之外,还应重视教师与课程讲授内容之间的主体间性。这里可以借鉴胡塞尔现象学所主张的悬置之法。胡塞尔对“现象学悬置”概念作出了如下的界定。
置入括号或现象学悬置是现象学的特点,一般来讲,要是将某种或某些现象排除,容易使人产生消除了的意思。如果用置入括号或现象学悬置,则表示只是把它搁置在那里,随时都可能启用;启用时,称为现象学 还 原 。[2](p138)
按照现象学的方法,可将对象是否客观存在的命题先暂时悬置起来,从一种“无前提的”现象学视角出发对其进行考察,以直观到事物的本质。这里涉及到现象学“本质直观”或“本质还原”的概念。在胡塞尔看来,事物的本质直接可成为直观的对象,本质直观由诸多的个别经验直观转化而来,是一种具有共同性的纯粹本质。从存在论的视角而言,课程讲授内容与教师一样具有主体性,而并非与教师对立的客体,并非始终一成不变。不仅是选修课,教师在对待所有课程时都应从此视角出发,运用现象学悬置之法,悬置一切既有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抱着与教学内容对话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案。
高校选修课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扩展学生眼界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高校选修课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大的意义。如上所述,高校选修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学指导思想上的存在论转向。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以及课程讲授内容的主体性,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
在这样一种存在论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传统的教授者,而是引导者。在这样一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生收获了新的体验,教师在与学生共同体验的过程中也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新的体验,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1]户晓辉.纯粹民间文学关键词引论[J].文学评论,2009(2):78-82.
[2][德]埃德蒙特·胡塞尔.现象学[M].李光荣,编,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