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民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中国 天津 300250)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模式,自传入我国后就被各级、各类院校所推崇,已经成为院校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然而,在当前的案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难点,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讨并加以解决,以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期,各行各业都有各种各样的案例,可供院校研究和教学。但是,具体到某个院校某个专业来讲,能够既符合教学的系统性要求,又适合具体教学对象;既符合案例教学的时代性要求,又符合教学案例的一般特性;既符合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又不涉及军事或商业机密的案例可以说不是太多,可供选择的面很窄。首先,案例本身的质量好坏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高低。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优秀案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多次、长时间地修改、加工和完善,才能满足优质教学的需要。其次,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并带有某些疑难问题或某种情景在内的典型事件。其运用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消化理论、深化认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它更适合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员。因此,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第三,教学案例必须同时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时代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否则的话,即使运用到教学中,效果也不见得会好。第四,教学案例还要避免泄密问题的发生,在运用过程中,防止涉及军事和商业机密等。上述因素都影响了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集体讨论和归纳总结。一方面,在集体讨论环节,对教师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从案例的导入,到问题的提出、方向的引领、过程的控制、偏差的纠正和观点的归纳等等,都需要精心设计、科学计划、灵活组织。同时,在讨论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是当出现“冷场”时,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二是当出现“热场”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调和,以缓和紧张气氛,使学生冷静下来思考问题;三是当出现“闹场”时,个别学生自认为实践经验比教师丰富,开始向教师的观点“叫板”,这就需要教师表现出智慧和理智,沉着冷静地应对。另一方面,在归纳总结环节,对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案例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其观点和见解就会缺乏可信度,或者对学生的观点碰撞束手无策。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脱离实际,导致观点错误的现象发生。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各程序的应当达到的教学目的等。当前,一些院校在案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前准备不充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主要包括教案准备、多媒体制作准备以及教学计划的拟制和对教学中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对准备等。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导致学员准备的不充分,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中,要么漫无目的,东拉西扯;要么争论不休,草草收场,很难做到收放自如。二是时间统筹不严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发言,教师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发言少造成教师“一言堂”;另一方面,学生观点碰撞,言辞激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浪费时间过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进程和效果。三是思想观点不统一。在案例教学中,由于受学生经历、水平和看问题角度的限制,其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不尽相同,出现观点不一致,思想不统一的现象,更有个别学员采取逆向思维方式参与讨论,给教师的控制课堂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案例教学尽管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难点问题,但是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情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决策水平具有其他教学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破解之道,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好的案例不一定是合适的案例,而只有选择科学适用、生动恰当的案例才能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员思考,加速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要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其选择原则是:新旧案例以新为主;中外案例以中为主;成败案例以败为主;远近案例以近为主;博专案例以专为主。其选择要求是:一要考虑教学目的对案例教学的要求。即要能够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选择适用的案例。二要考虑案例本身能否对问题和决策分析发挥启示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和决策来进行的,它要解决的是困扰学生解决问题和行动决策的方法,提高谋划决策水平,通过案例教学迫使学生通过思考做出抉择,通过讨论得出选择决策方法。三要考虑适合教师教学。即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案例,能否帮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四要考虑适合学生学习。即是否符合学生的职级、专业层次,是否符合学员的知识及能力范围。
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所采取的案例教学形式是不同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对讨论的时间、内容、方法和程序进行规划和设计,切不可主次不明,轻重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是要搞好案例的教学设计。即重点要设计好案例的导入、案例的提示、案例的讨论、案例的归纳和总结等等环节,既包括用时的多少,也包括问题的深浅,还包括层次的高低等等。二是要搞好讨论问题的设计。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设计讨论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案例实际相结合、问题与决策相结合、教师与学员相结合、讨论与归纳相结合、过程与效果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三是要搞好集体讨论路线的设计。集体讨论路线的设计是教师针对教学案例准备解决的问题而规划的一条讨论路径,以此来实现控制课堂讨论进程,实现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具体运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经历和专业等特点,对相关专业理论的理解,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精心设计好讨论路线,确保讨论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的“四落实”。
在每一次案例教学中,可供学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是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因此,案例教学要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训练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决策。一是要导正方向。当学生没有偏离讨论方向时,教师要做好各种记录,提炼归纳要点,当学生讨论偏离讨论的正确方向时,教师要当好“引导员”,对讨论话题给予干预,使学生重新回到正确轨道上来;二是要导活气氛。在讨论中,由于学生受经历、阅历、能力或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限制,往往会出现“冷场”现象,这时,教师要通过提前指定发言、现场点名发言、提示要点发言和表扬鼓励发言等方法,启发大家的思维,打破尴尬局面,活跃现场的气氛。三是要导准节奏。当学生的讨论没有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朝着预定目标讨论。当已经达到讨论目的,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或向更深层次探讨。当讨论陷入僵局,争论不休时,要善于打破僵局,化解冲突,把握讨论的节奏,做到快慢适度,收放自如,牢牢掌握课堂讨论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