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芥川龙之介作为历史小说家的态度

2014-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龙之介罗生门芥川

刘 娟

(吉林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1915年芥川入夏目漱石门下,成为漱石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正是由于《鼻子》获得了夏目漱石的赞赏,芥川龙之介才开始正式步入文坛。《罗生门》与《鼻子》的成功,让芥川对自己的创作方法有了自信,初期的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历史小说。说到历史小说不得不提及当时大文豪森鸥外的《阿部一族》《山椒大夫》等著名的历史小说。但森鸥外的历史小说都是尽可能的遵照史实,注重历史的客观性来创作的。这种手法比起说创作更像是用现代的语言来翻译古代史书。而芥川的历史小说则是先选定一个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然后借用一个历史背景的主题文学。本文选取了芥川历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罗生门》、《鼻子》、《地狱变》三篇小说从主题、历史背景、无道德要求这三个方面来考察芥川龙之介作为历史小说家的态度。

1 主题

芥川龙之介在《那时候的自己》的一节中提到不管是《罗生门》还是《鼻子》,最初的创作意图都源于学生时代失恋的体验,想要转换一下心情,写一些远离现状尽可能愉快的小说。所以芥川没有采取像私小说作家那样让自己出现在小说中的叙述手法,而是躲在自己虚构的小说后面间接地叙述自己的想法。失恋的体验或许让他看到了人性中的利己主义,但他没有选择直接去刻画他所看到的,而是将他体验到的归纳总结成一个主题,也就是《罗生门》和《鼻子》中所反映的人性中的利己主义。

《罗生门》讲的是在平安时代,一个被主人赶出来的仆人,思想上正在做强盗和被饿死之间挣扎。正巧走到一个到处都堆满死尸的罗生门,他壮起胆子,想进去找到一些财物。结果他竟然发现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妇人正在从一个年轻女子的死尸头上拔头发。他冲上去说你这个没人性的,竟然对死尸也不放过。老妇人解释说她只是想用这些头发做个头套谋生罢了。他说“曾经这个妇人,用蛇肉晒干当做鱼干来卖,吃了鱼干的人们觉得很好吃,妇人得以维持生计。我并不觉得这妇人做错了,她跟我一样都是为了生存啊!”仆人大怒,留下一句“我若不这么做就会饿死的”,抢了老妇人的衣服就逃走了,并且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见过他。

看到老妇人从尸体上拔头发,仆人本是充满正义感地上去指责。但听了老妇人的一番理论,他认为既然是为了生存,那就没什么不能做的了。仆人心里的利己主义战胜了正义感,最后他抢了老妇人的衣服逃走了。从老妇人和仆人身上可以看出每个人心中都有利己主义,而且社会道德、正义感在利己主义面前根本没有抵抗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描写,不管你是像老妇人一样一开始就认为利己主义没什么不对,还是像仆人一样本身充满正义感,经过这一系列事件,自然而然的就会承认利己主义的合理性。这或许就是芥川眼中人的本质吧。作品的最后写道仆人抢了老妇人衣服消失在黑夜里,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可以看出芥川虽然对此感到寒心,但却无能为力。人本质如此,所以现代的主题同样也适用于古典的故事。

2 历史背景

《鼻子》取自《今昔物语》中的《池尾禪珍内供鼻語》。和尚内供鼻子大小异于常人,经特殊处理后变得跟正常人一样大小,但是没过两三天又恢复成原来的长度。原文只是客观的叙述了这样一个简单幽默的小故事。但是芥川龙之介的《鼻子》却不是这样简单的故事,他在叙述了这个幽默故事的基础上着重刻画了内供与周围人的心理。内供的心理主要经历了三个变化。首先是内供因为鼻子而伤了自尊心,但作为出家人本不应该在意外在形象的这一矛盾心理。接着是经过一番治疗后,长鼻子终于变成了正常大小,内供高兴满意的心理。最后是当鼻子又变成原来长度时内供反而觉得轻松舒畅的心理。讽刺的是人们过于在意别人看法、可笑的自尊心。借用内供这一禅师形象是为了说明即使是人们以为可以摆脱世俗的禅师也不例外,更不用说普通人了。这就更说明这可笑的自尊心正是深植于每个人心中,没有例外。对于内供周围的人,本一直对内供抱有同情之心,但看到内供鼻子变得正常后,他们的态度反而由同情变为嘲笑。人们在看到别人深陷不幸时就会抱以同情,但当那人摆脱了不幸,人们有觉得缺少了什么,这时反而会希望那人再次陷入不幸。这种旁观者的利己主义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对于这些人性中不可否认的丑陋芥川也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些人性中的丑陋赤裸裸的摆在读者面前。芥川着力把重点放在心理刻画上,所以与其说他是用现代的视角重新解释了古典作品,倒像是他在现代的世界中先发现了这些人性中的丑陋,为了艺术性的、强有力的表现这一主题,借助了一个异常的故事。如果是通过现在的事情来表现这一主题,不仅难以下笔,就算写出来故事也多少有些不自然。所以为了排除这些写作上的困难只能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所以笔者认为比起说“芥川用现代的视角重新解释了古典作品”这一说法,用这种创作顺序来解释芥川的历史小说更为合适。

3 无道德要求

堀辰雄在《芥川龙之介论》中说:“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都喜欢不停地擦拭辛辣理智的眼镜,孜孜不倦地去解剖他们眼前的百般人事现象。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共通的。但是菊池宽的主题更多的是构筑新道德,而芥川龙之介却没有这些要求。”说菊池宽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现实主义者,芥川就是个厌世主义的现实主义者。对前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善”大于“美”,这就要求不论什么样的故事都不能脱离向读者传达道德的主旨。而对后者来说“美”大于“善”,他只要求一个完美的故事,并不负责向读者传达道德思想。从他的《地狱变》就可以清楚的看出他将“美”置于首位,超越其他任何要素的思想。

小说主人公是孤高倨傲的画师良秀,他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在堀川大公命令下,良秀全神贯注地绘制画作“地狱图”。然而画家无从构思年轻女人被焚死在槟榔毛车的画面。小说同时写到,大公老爷倾心于良秀之女,想要占有却不能得逞,于是,大公老爷居心叵测地答应良秀,“槟榔毛车点燃大火,车里坐着一位艳丽女人,还要贵妇装扮”。谁知,在槟榔毛车上,锁链捆绑的正是良秀之女。眼见自己心爱的女儿任烈火烧遍全身,画师良秀虽也身不由己地奔向车子,但这种痛苦瞬间就被艺术的理智所战胜,他很快从一个父亲的立场转为画师的立场。良秀看到的只有美丽火焰的颜色,以及在火焰里遭受痛苦的年轻女人的样子……良秀如愿以偿地完成了画作,之后便悬梁自尽。

如果从社会的一般道德来说,画家良秀宁愿亲女焚死的艺术至上主义过于无情和残酷,理应受到批判。但是作品最后芥川写道世人对良秀的评价时却说,自从良秀完成那副地狱图之后,便几乎没有人再说他的坏话,大家反而对他抱有一种敬重之情。从这里明显可以看出芥川是一个推崇艺术至上的唯美主义者。他的作品美得令人恍惚,能让读者感觉仿佛进入了他构建的那个世界中。这也归功于直到作品最后他也没去打碎读者的梦境,没有在作品的最后用道德将读者拉回现实,而是将作品的唯美维护到底。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罗生门》、《鼻子》、《地狱变》这三篇芥川历史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小说的解析,对芥川龙之介作为历史小说家的态度有个一个清晰的了解。现实生活中失恋的打击让他深刻的认识了人性中的丑陋,但他并没有用私小说作家的态度原原本本地叙述现实生活,而是选择将他在现实社会中体验到的东西归纳总结成一个主题,或是可笑的自尊心,或是利己主义,或是超越道德的艺术至上主义,然后为了艺术性的、强有力的表现这一主题,他走入历史小说的世界为其选取适合的历史背景。很多评论说芥川是用现代的视角重新解释了古典作品,其实不然,他只是为自己的主题找了一个历史背景而已。最后,他的历史小说中无道德要求,无教化的特征也是极为突出的。人们通常所说的“借古讽今”在芥川的历史小说中完全不适用,他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作家,一个艺术家,只负责创作绝美的艺术品,对于镶嵌在这些艺术品中的主题,它们静静的摆在那里,那是观赏者需要去评价的东西。

[1]堀辰雄.芥川龙之介论[D].東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国文学科卒業論文,1929,3.

[2]野村幸一郎.森鸥外的历史意识和相关问题圈[M].晃洋书房,2002,11,30.

[3]郑文全.汉诗诗人情怀与《寒山拾得》创作[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4.

猜你喜欢
龙之介罗生门芥川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Résumés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三株 人事变动罗生门
论小说《罗生门》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