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钰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由于不同语言的发音规律不同,熟练掌握中文发音规律的学习者在学习英文发音时,会受母语的影响和干扰,产生负迁移效应,导致学了多年的英文发音还是不能够“字正腔圆”,总摆脱不了中式英音的习惯。如果能找出中、英文两种发音规律的相同或相通之处,就能在原有的母语认知结构基础之上,对英文学习产生正迁移作用,英文发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D.P.Ausubel(1968)提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的学习是不存在的。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迁移是以认知结构为中介进行的,先前学习所获得的新经验,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影响新学习。[1]Corder认为,在其它因素(如动机、获得语言数据的途径等)相同的情况下,母语起到了作为一种促进力量的区别性的作用。如果母语在形式上与目的语相似,学习者就会沿着中介语发展连续体或其一部分更快地习得(Ellis 1999)。[2]由此可见,如果在发音规律上能够找到中文与英文间相同或相通之处,学习者可以依托已掌握的中文认知经验,将其作为中介语发展连续体,产生母语正迁移效应,就能够更快、更准确的掌握英文的正确语言发音规律。
目前,我国外语界关于英汉发音研究多针对英中文音差别造成“母语负迁移”现象,而对“母语正迁移”策略研究不多,本文通过对英文学习者的中文发音习惯与英文发音规律进行对比和研究,将已有的中文认知规律作为中介语发展连续体,有效促进学习者对英文发音规律的学习和掌握。
本文从音位(phoneme)的角度进行中、英文发音规律的分析和研究,包括:音段音位(segmental phonemes)和超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 phonemes)。音段音位是从音质角度来分析,由多个不同音素所构成,又分为元音音位和辅音音位;而超音段音位则是从音高、音长、音重等非音质角度来分析的的音段音位现象。
音素是英文语音中的最小单位,英文的音段音位由48个音素构成,即20个元音(vowels)和28个辅音(consonants)。每个单词由元音与辅音交叉拼读而成,在发音过程中,不同的因素所组合而成的音节,成为听觉所感受到的最自然的语音单位。每个单词由一个或多个音节(syllable)构成的,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元音是音节的主体,辅音是音节的分界线。 例如:“alphabet”发音为['ælfəbet],由元音[æ][ə][e]和辅音[l][f][b][t]构成。 “alphabet”可被划分为“al”、“pha”、“bet”三个音节来拼读。
拼音是中文语音中的最小单位,中文的音段音位由47个音素构成,即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每个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拼读而成,在发音过程中,不管在词语中还是句子中,每个字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音节发音,而不会受其他音节的影响。例如:“尚”发音由声母“sh”和韵母“ang”构成。
从中、英文的音段音位对比中不难发现,虽然两者在因素数量、组合方式、复杂程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发音过程中,也就是从音节角度看,两者却有着相似之处。如果能找到中文与英文的相通之处,学习者就可以依托已掌握的中文认知经验,将其作为中介语发展连续体,产生正迁移效应。
英文中每个单词音段音位的发音规律特性,同样适用于句子的发音。读英文句子时,我们可以把实词与实词之间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发音音节,只要合理划分好音节节拍,就可以将复杂的英文句子转化为像中文一样的一个个独立的音节发音。例如:“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w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yet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s of my life.”句中,“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作为第一个发音小节,“w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作为第二个发音小节,“yet most rewarding experiences of my life”作为第三个发音小节。通过这种方式转换,英文学习者就可以在原有中文发音规律的认知基础上,迅速熟练掌握英文发音规律。
而超音段音位又如何实现正迁移效应呢?何善芬(1999)提出任何一种语言在利用音段音位组成一个表义系统的同时,也利用一些伴随音段音位出现的语音成素来表达某些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意义,这些语音成素便称为超音段音位,或称超音质特征。[3]本文将从声调和语调、重音和节奏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3.2.1 声调(tone)与语调(intonation)
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主要由音高决定;语调是指说话的腔调,一句话里声调高低抑扬轻重的配置和变化。英文是语调语言,更加强调用语调表达单词、短语和句子的意思,包括升调(Is this your phone? ↗)、降调(Jinan is the provincial capital of Shandong.↘)、降升调(You will go to see your brother↘,won't↗ you↗ ?)、 升降调 (Shall we go to school↗ or go home↘?)等。
中文是声调语言,相比英文更加强调用声调的变化来表达意思。中文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四声变化,每个声调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即阴平(ā)、阳平(á)、上声(ǎ)、去声(à),每个声调的字形都有变化,同时表达不同意思,可为“衣(ī)”、“咦(í)”、“以 (ǐ)”、“翼(ì)” 或“一(ī)”、“姨(í)”、“乙 (ǐ)”、“易(ì)”。中文的句子虽然也有语调,包括平调、升调、降调、曲折调等,但对区别句子意思作用不大,只是用来区分说话人的口气。例如:“他能自己回家。”用降调表示肯定的口气,用升调则表示怀疑的口气。
中文重声调、轻语调的语言特点,显然成为英文学习障碍,学习者阅读过程中多用平调和降调,很少用升调,曲折调更是没有被使用。那如何发挥中文声调在英文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呢?对比研究发现,英文的发音其实与中文的阴平(ā)、阳平(á)、去声(à)三个声调是相似的。比如,英文疑问句的结尾会用升调(阳平)。英文中的陈述句结尾会用降调(去声)。
再比如,英文中实词等重读单词通常会用降调(去声),而虚词等非重读单词则用平调 (阴平)。例如:Energy is stored in the string of a bow when pulled tight. 句 中 实 词 “Energy”, “stored”, “string”, “bow”,“when”,“pulled”, “tight” 重读为中文声调的降调(去声),虚词“is”,“in”,“the”,“of” ,“a” 读为中文声调的平调(阴平)。
通过这种方式和转换,可以使英文学习者以原有已经掌握的中文声调知识作为中介语发展连续体,更快的掌握英文的语调的变化规律,实现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3.2.2 重音(stress)与节奏(rhythm)
对于英文学习者来说,读英文句子的时候会受中文句子发音特征影响,总是掌握不好英文句子的重音和节奏。无论是单词还是句子,英文的重音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当然,重音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英文是重音计时节奏的语言。很多单个单词本身的发音都分重音和轻音,例如:deduction音标为[dı'dʌkʃ(ə)n],重音在第二个音节。 读英文句子的时候,有的单词重读,有的单词轻读,不会像中文一样都重读,就像是音乐乐谱当中的节奏,体现一种音律美。而中文是音节计时的语言,因此中文说话的节奏通常是以音节节拍为计时节奏的。中文对于每个字的发音通常一律按重音发音。既然中英文的发音都存在重音,那么在朗读的时候只需要找出英文中需要轻读的部分弱读就可以了。
中文是断开型、独立的发音模式,也就是说中文的每个字都是以重读的发音形式存在。英文是以重音为主的发音模式,同一个单词之中也有一个或多个重音,英文句子中也存在重读和轻读。首先要明确句之中的哪些词重读,那些词在句子中不重读(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重读;冠词、代词、连词、介词在句中不重读)。我们重读每句话中的实词,轻读虚词,例如:In their study thescientists observed sharks swimming in atank at Marineland.其中实词“study”,“scientists”,“observed ”,“sharks”,“swimming”,“tank” ,“Marine”,“land” 都属于实词需要重读,连续的虚词“in their”和“in a”需要轻读。非重读的词在句中读得轻、快,几个单词一个节拍连读下来,重读单词在句中要读得缓慢、清晰。通过明确界定重音和轻音的发音范围,英文学习者可以在读英文的时候分清主次,深层次的了解英文轻重音的特点,从而掌握其规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比中文和英文在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学习英文发音时将中英文的音节、重轻音、音调进行转换,降低中英文发音转换的难度,使学习者的英文发音标准化,最终摆脱掉“中式英文”的发音特点。
[1]Ausubel D.Educational Psychology:A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1968.
[2]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何善芬.英汉轻重音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