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哲 赵慧艳 金明月
(延边大学 师范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学生对学习政治课不感兴趣,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语言信息与行为信息的传递,忽视了情感信息这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如果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课堂教学活动将变得沉闷、机械、乏味和程序化,缺少活力和乐趣,缺乏对知识的探求和求知欲的刺激。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呢?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熟悉教材,深入挖掘,做到融会贯通,同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扩张与提炼,整合教育资源,善于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1.1 现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为政治教师进行情感教学提供有利条件。以人教版为例,主要对学生进行认识自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的教育,使他们感受生命的可贵、体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关系、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崇高科学、自主自立、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热爱和平。这些内容都是情感教育的最佳素材。
1.2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思想品德课是与其它学科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例如《灿烂的中华文化》,介绍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还渗透着激发学生“爱华中华”的荣誉感与自豪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内容。
1.3 教材中的情感并不直接的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以显性和隐性地文字呈现。所谓显性情感,是指通过阅读文字、浏览图片,让人能直接感受的情感,学生就能把握住文中所渲染的情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能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情感,教学就会很顺利。但遇到隐形情感的文章时,整个教学就不那么容易了,原因在于不能把隐形情感发掘出来。所谓隐形情感,是指文章内容主要反映客观事实,不带明显的情感色彩。这类文章中情感是阴性的,需要去感悟和体会。所以,老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分辨好显性和阴性情感,将阴性情感发掘出来,将显性情感表达得更充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与周围世界发生多种多样的联系,因而对客观事物会采取这样那样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内心体验就是情感。既然情感是客观事物在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那么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出一定的情境,通过氛围的渲染、情境的体验来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陶冶学生的情感。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在充满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学得轻松愉快。
2.1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该是快乐、积极、亲切,这样才能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当教师带面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轻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使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同时,创立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应是情感的传递者,而应做到情感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极大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就会相应的做出不同的反应。
2.2 政治教师更充分认识学生对政治学习存在障碍这一客观事实。产生这种事实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政治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社会上的拜金思想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依然存在。因此,教师在讲这些观念时,应尽可能创设学生乐学的情景,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以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录像、音乐、小品、漫画、挂图等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精心选择社会环境中积极光明的教育因素,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途径,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2.3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这样的一段话:“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引发情感生成的情景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问题情景,也可以是现代化媒体展现的反应现实的情景,可以是语言情境,也可以是景物情景,一堂课如果没有情景,情感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教学应当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
在政治教学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动停止即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实际的效果。因此,在合作学习中要关注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3.1 情感的调控
课堂是教学的第一现场,它能将情感信息第一时间反馈给老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察言观色”,搜集信息,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准确有效的实施自我调控和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合作学习中,每个学习者都是小组的一员,每个人都有一种归属感。因此,即使个人单独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个人,他还代表他所在的整个小组。因而被评价的焦虑感降低。合作学习中,学习者在向全班同学表达看法之前,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并且有机会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看法,获得及时的反馈,并进行必要的更正,因此犯错误的机率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加大,因而被评价的焦虑感降低。
3.2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小组成功不可缺少的,每个人的价值和重要性都在小组成绩中得以体现,从而每个人的自尊都受到保护。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能够巧妙采用各种方法,以此来调整学生对教学内容与他们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以快乐的情感进行学习。比如在讲《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这节课时,课前让学生收集材料、小组成员之间进行整理资料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这样学生在上课时由于准备的充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愿意为学习付出更大的努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对学习的欲望更大。
3.3 有助于学习者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课堂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教师进行教学的场所,也是他们进行交流的社会环境。合作学习中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对政治学习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课堂上学习者的内心情感和人际关系对学习的成功作用更大。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必须进行交流,交流无疑能促进相互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从而使学习者之间更愿意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此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校长肩负的重大责任对他的精神世界--他的道德情操、智力素质、意志品质提出了许多要求。其中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 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从哪些方面证明这个问题”、“谁能想出其他异议”、“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实践活动中。
综上所述,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具有情感的教学氛围、在合作学习中要发挥情感因素、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感化学生,是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我相信,在新课程背景下,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不断丰富和发展。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JI.B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朱小蔓.情感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