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仁爱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堤河道监管中心,浙江 杭州 210018)
杭州是一座“五水共导”山水城市,素有“江南水乡”的美誉。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将水利部门所管理的绕城公路内334 条约676.9km 长、水域面积17.3km2河道整体移交城市管理部门管理。使城市河道范围扩大至400 余条(520 个河段),约1009km 长、水域面积约26km2,其中,已整治河道135 个河段、长285.8km2、水域面积7.7 万km2、河岸面积3.2km2、绿化面积3.6km2;未整治河道385 个河段、长723.1km、水域面积18.3km2[1]。
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精干、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河道长效管理体系,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养护、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实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目标。
近期目标(2015年):消除绕城公路内城市河道黑臭现象、主要水质指标消除劣Ⅴ类帽子,四分之一城市河道逐渐变清、主要水质指标达到Ⅳ类。远期目标(2020年):城市河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初步形成能够实现自我修复的河道生态系统。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完善城市河道排涝设施,各类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消除各类城市河道阻水点、断头河,保持城市河道通畅,提高城市河道排涝能力,确保城市河道防汛安全。
通过科学化、精细化的城市河道养护和景观水位调节控制,保持城市河道水面清洁、设施整洁、水体流动,水域及河岸植物生长良好,河道景观优美。
围绕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目标,杭州市制定出台了《杭州市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条例》、《杭州市市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规划》、《杭州市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实施办法》、《杭州市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办法》、《杭州市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考核实施细则》、《杭州市城市河道及其附属设施建设项目接收管理实施细则》、《杭州市城市河道保洁养护经费定额》、《杭州市市区城市河道养护管理技术要求》、《杭州市城市河道水生植物养护技术要求》、《杭州市城市河道闸站运行维护技术要求》、《杭州市区城市河道配水详细规划》、《杭州市市区城市河道防汛抗台工作预案》、《杭州市市区城市河道水质水量监测与评价方案》、《杭州市市管城市河道巡查工作制度》等一系列法规政策、规划方案、规范标准、规章制度,使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有章理事,有法可依。
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费用全部列入城建城管资金计划,22 条市管城市河道由市财政100%全额出资,内容包括长效管养经费、闸站运行经费、设施改善、水质改善、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清淤疏浚等专项经费。上城、下城、江干、西湖、拱墅、景区等6 个主城区区管城市河道及闸站运行经费由市、区二级财政按照4:6 的比例出资落实,其中截污纳管、生态处理涉及绿化提升改善工程费用,由市、区二级财政按5:5的比例出资落实[2];萧山、余杭、滨江、下沙等4 个副城区城市河道管养经费由所在辖区负责全额落实,确保了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工作资金落实,有钱办事。
为确保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杭州市政府成立了城市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年度城市河道长效管理计划和任务,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例会,监督、指导、协调各项工作的落实,组织相关部门研究长效管理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2008年先后成立了市、区二级城市河道监管机构,核定编制人员共175 名,其中市级编制50 名、区级编制125 名,为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确保了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有人办事。
2011年杭州市制订了治理104 条黑臭河道“一河一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截污纳管、清淤疏浚、引水配水、生态治理、养护保洁等综合治水措施[3]。全年完成河道截污纳管项目194 个,清淤总长度90.6 千米,清疏淤泥87.6 万m3,完成市区河道引配水6.9 亿m3。有9条河道消除黑臭,45 条(段)河道水质摘掉劣五类帽子。
2012年编制《杭州市城市河道清洁水体五年行动方案》,完成截污纳管项目304 个,督促137 个企业业单位进行污水纳管,新增截污量3.34 万吨/日。主城区新开河、长滨河、胜利河等25 条河道摘掉“黑臭”帽子。完成33 条(段)44.7km 河道清淤,清除淤泥37.4 万m3,引配水8.1 亿m3。
2013年完成截污纳管305 个项目,消除城市河道排出口307 个,新增污水截污量3.14 万吨,完成清淤33 条(段)、52km、60 万方,完成河道生态治理项目10 个,提升改造一批城市河道引配水和防汛排涝闸站,引配水8 亿m3,消除城市黑臭河道30 条,其中1/3 的原黑臭河道治理后水质达到Ⅴ类,主城区截污纳率达到了85%以上,城市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沿河居民对黑臭治理成效满意度达93.5%。
2011年解决积水点60 处,改造雨水泵站3 个;疏浚管道980 公里、清除积泥5000 方;疏浚河道、箱涵淤泥19.5 万方。组织应急抢险队伍106 支、抢险人员6247 人,形成了专业抢险队、乡镇街道抢险人员相结合的应急力量保障体系。
2012年开展了35 个低洼积水治理项目,消除积水点37 处;疏浚管道1000 公里、清除积泥5200 方,疏浚城市河道42 条、清除淤泥52万方。按“一片一方案”要求,完善43 处易积水区域应急处置方案。成功防御了“海葵”、“布拉万”和“6·14”、“8·6”等21 次台风和暴雨袭击。
2013年在对30 个雨量站点、61 个水位站点和89 个视频站点进行检测维护的基础上,新增了11 个视频监控点。组织开展河道隐患及防汛防台预案落实情况督查,组织防汛实战演练。成功防御了“苏力”、“菲特”和“6.24”、“8.19”“9.13”等8 次台风和暴雨考验。
2011年引入数字城管信息平台加强河道管理问题采集,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巡查,针对违章涉河建设、偷排泥浆等严重违法事件,及时开展违法违章联合专项整治。市、区两级河道共有保洁养护人员1555人、巡查人员105 人,做到一类河道每天巡查2 次、二类河道每天巡查一次、三类河道每2 天巡查一次。全年共发现问题32788 个,整改32340 个,整改率98.6%。联合执法工作28 次,外运垃圾27319 吨。
2012年每月对100 条河道和2 个湖泊的137 个监测断面开展水质水量常规监测,每季度对东河等10 条主要干流开展24 项全指标监测。共完成各类水质监测1614 点次,水量监测284 点次。建立与执法的无缝链接机制,及时查处违章涉河建设、偷排偷倒、破坏绿地等违法行为。全年联合执法71 次,接处数字城管信息平台问题交办3220 件,整改率均为100%。
2013年完成水质监测1614 点次,水量监测284 点次。推进河面保洁、河岸设施和河道绿化综合养护一体化管理,提高管养作业效率。城市河道实施综合一体化养护招投标,已整治河道市场化养护覆盖率从原有的98.96%提升至100%。
虽然杭州市已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法规政策、规范标准、规章制度,但仍有一些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如对污水偷排的处罚,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而造成污水偷排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排污成本太低[4],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排污的成本,才能确保实现水质改善目标。
城市河道长效管理涉及环保、建设、执法等多个部门和属地政府,各部门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形成非常有效的河道长效管理协调机制。如按照相关规定,一切涉河建设项目,必须先经河道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其他部门才能办理相关许可手续,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临河建筑物未批先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河道管理秩序。只有进一步增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形成合力,才能使城市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因执法力度不强,造成一些违章行为屡禁不止。如部分重点工程为赶进度未办理涉河审批或未按审批要求占河施工,严重影响河道防汛安全;部分单位和个人占用河道,违章搭建临时设施,严重影响河道景观。只有加强城市河道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强度,才能及时制止、纠正涉河违法行为,维护城市河道正常的运行秩序。
部分城市河道存在的垃圾乱倒、污水乱排、侵占河道等不良行为,很多是由长期的不良观念和习惯形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人的观念和习惯没有很好地改变。只有加强保护河道的宣传,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与公民意识。通过公益主题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让市民懂得保护城市河道的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同时,可推出一些市民参与的保护河道的活动,激发大家爱河护河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爱护城市河道的良好氛围。
杭州市城市河道长效管理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城市河道的面貌在不断更新,但也必须看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和完善,才能确保城市河道实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长效管理目标。
[1]孔杨勇.杭州城市河道现状及其整治策略[J].工程建设与管理,2010,10:60.
[2]卜君.杭州城市河道长效管理的机制与成效[J].城乡建设,2011,2:42.
[3]张雅卓.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研究及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09,6:33.
[4]丁敏.“环境违法成本低”问题之应对[J].法学评论,2009,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