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早期银行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2014-08-15 00:54李彦彦
科技视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盛宣怀通商银行

李彦彦

(上海师范大学,中国 上海 200234)

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也伴随其中并逐渐增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量,传统的票号、钱庄越来越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设立中国自己银行的主张,但计划最终未能实施,盛宣怀逐渐形成银行思想并付诸实践,最终办成了中国通商银行。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已经就盛宣怀及中国通商银行作了比较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这些专着和论文对于盛氏在创立中国通商银行之前的思想和实践的关注不多。为此,本文对盛宣怀的早期银行思想及实践进行了尝试性分析。

1 办银行的背景

1.1 中国传统金融业自身发展的苑囿

国内的票号、钱庄不能够完全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金融业因为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足够的资金,不能和国外现代银行竞争,丧失了自身的独立性。

1.2 外国在华开办银行实践的刺激

英国于1845年在香港设立丽如银行,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创办银行。清政府为了应付内外战争,以关税等作为抵押举借外债。外国银行通过向清政府大量贷款操纵中国经济,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此种侵略在甲午战争后更甚。外国在华银行获得巨额利益,控制清政府财政。

2 早期银行思想

2.1 官督商办

盛氏创建银行的主要思想是希望办成一个商业性质的银行,主张将通商银行办成官督商办性质的银行。盛认为银行应该以商人为主体,“臣惟银行者,商家之事。商不信,则力不合;力不合,则事不成”[1]P4。

2.2 争利于洋商

在1896年上书朝廷,认为银行作用很大,可获取利益。“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来华,攘我大利……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1]P3盛宣怀上奏的《自强大计折》并附有《请开银行片》中有记载“毋任洋人专我大利。”

2.3 自主开办,独自掌控

盛宣怀认为银行应该中国自主开办,并且提出由自己掌握银行督导权的希冀。在创立通商银行的准备上盛宣怀提出“铁路既以集华股归商办为主”[2]P28,表明银行应由华商自主创办。另外,提出“若归一手,互有裨助,且不如此亦必两难”[2]P12“银行与铁路互相维系,应归一手”[2]P19。因为在光绪二十二年九月十四日盛宣怀就已经获得了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的权利,以期将以上实业“归自己一手”。

3 早期实践

3.1 确保“揽办”的实践准备

在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之前,许多人对此进行了尝试,但是最终计划流产。

3.1.1 容闳的失败

容闳有七年的留美经历,这促使他较全面的了解西学,他对中国的近代化建设提出很多建议,其中建立近代新式国家银行便是其中之一,为此他进行过相关活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1)向太平天国提议的失败

他在1860年11月至1861年11月间访问太平天国时,向洪仁玕提出“创立银行制度”[3]P120的主张,但由于太平天国内运动失败等原因,所提事项未能实施。后来郑观应、陈炽等都提出过设立银行的主张,也都未能实施。

2)为清政府提议及实践的失败

1893年容闳提出设立国家银行的建议。1896年,容向清政府提出设立银行的主张,“拟游说中央政府,于北京设立一国家银行”[3]。另外,他还进行了诸多实践。包括制定实施计划、取得张荫桓的修改帮助,争取到户部尚书翁同龢的支持并上书光绪帝。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筹划,“此事既有端绪”的时候,却“忽横生枝节”[3]P176。

3)失败的原因

“横生枝节”原因错综复杂,容闳眼中盛宣怀的阻碍是重要一点。“先是有中国电报局总办兼上海招商局总办□□□其人者,与翁同龢交颇深……嘱翁同龢暂缓此举……而垂成之局,乃从此破坏矣”[3]P176。此处的□□□应为盛宣怀,因为当时的电报局总办兼上海招商局总办两者于一身的是盛。容闳认为盛拖住翁同龢,得到李莲英的帮助,获得了筹划新式银行的控制权。容闳留美七年,其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不能全面认识中国社会风气。盛在中国多年从事洋务运动,经久的历练使他能根据中国具体实际创立银行。

此外,从所提办银行的方法上看,盛宣怀的方法更实际。容计划让清政府“预筹一千万两之资本,以为开办费”[3]P176,虽然政府出钱办银行后利润是政府的,但由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物资消耗、战后赔款、战前贷款和其他开支度用,清政府其实已经家徒四壁。盛宣怀则只是暂借官款作为股份,可以生息存款,不计盈亏。不仅可以使清政府少投资,而且也不用承担风险。

3.1.2 反对帝国主义插手

1)反对美国人米建威在华办银行

1887年米建威表示要在中国设电话杆线的同时议开设银行。后来,李鸿章对周馥、盛宣怀、马建忠等撇开办德律风之事,专谈拟办华美银行之事[4]P279-280。

盛宣怀反对办此银行,并就其目的、影响做了分析,并在实践上阻止。首先,盛宣怀认为米议开设银行的目的是骗回德律风股票:“此米建威假议开设银行,以图骗回德律风股票也。”[4]P278-279其次,盛认为美款设立银行有损中国利益:“银行即使开成,我无实本,似非我之银行也……此泰西人所共愿,苟无所求”[4]P278;“既是洋商之资本,必致权利尽属洋商,究与汇丰何异,徒饵我以数十年后之空名,转给以目前之实济,是受其绐也,断非所宜。”[1]P39最后,上禀翁同龢,对米建威到华办银行持否定态度[5]P59-60。

2)反对英人赫德招华商开设银行

听闻赫德拟招华商开设中英银行,气愤赫德揽办,认为“开关互市,岂有聚吾国商民之财付诸英、德、法各银行之手,而自己毫不为之料理,尚自诩足国足民,有是理手!”[6]强调防患赫德的觊觎,“闻赫德觊觎银行,此事稍纵即逝。应否预电总署颇有关系”[2]P26。

3)反对筹建中俄道胜银行

俄法等国的一些资本集团在1895年设立华俄道胜银行。通过贿赂李鸿章等官僚与清政府签定合同,规定:“中国政府以库平银五百万两与华俄道胜银行伙做生意。”[[7]P671盛宣怀坚定的维持中国银行,应答道“俄行附股,是我国交情美意,岂能禁止本国商人不开银行、不做生意乎? ”得到四达“彼此必当互为照应”[6]的回答。后来盛宣怀又提出了“必须赶早开办”[6]的意见。

3.2 筹办银行的活动

除了阻止别人办银行,盛宣怀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以确保银行成功创办。

首先,提出办银行的主张。1882年提出办银行的主张[5]P214,早于华美银行的创办。在1896年《条陈自强大计折》附片中请设银行,力陈银行之利[6]。

其次,营建银行的行为。第一,在《自强大计折》中叙述了建立银行的方针,建议利用银行为商业集中财富,并结束依赖通商口岸外国银行的状态。还提出“号召华商,着急股本”[2]P14-15。第二,上书李鸿章提出助李办银行等数事,婉转的把办银行等事与自己相联系。第三,上禀醇亲王奕譞,提出了兴办银行等实业的主张。

最后,筹办准备。

第一,1887年美米建威议及办银行事时,盛在代李鸿章拟的《致驻美公使张樵野函》里谈及到中国自办银行的思想[6];第二,1895年盛就已开始筹备创办银行。关于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提出的如赔款、兵饷等问题,盛宣怀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包括速办银行。“铸银币、开银行两端,实为商务之权舆。亟宜首先创办”[6];第三,盛宣怀还提出创办银行的方法。“亟应仿照招商局速开招商银行,并可鼓铸银钱,通行钞票”“悉归商办而官护持之”,向日本学习“平日厚待商民,深得古人藏富于民之遗意”,还提出“官助商办”的主张[6]。

4 早期思想及原因

4.1 身世背景

盛出身于官绅家庭,受传统观念影响渴望功名。盛氏在临终前表示一生三件憾事:没有像他的父亲和祖父那样通过举人等级的升级考试;从未当过县官,一生在涉及“外务”的半技术性职务中度过;从未去过欧洲和美国。其中前两件都表示了盛官绅的意念是占统治地位的。

4.2 个人经历与办银行的认知

4.2.1 任人与筹措资本的尴尬

首先是任人权力有限,“盛宣怀通过在招商局负责漕运的朱其诏推荐其亲戚到商局任职,未成”,朱其诏复信“本拟设法位置,实缘商局用人景翁早已定夺”[4]P23。要想推荐家属去商局任职,盛自己握有掌控权就不用向人推荐,被人拒绝,所以对刺激其掌握银行控制权有刺激作用

其次是筹措资本困难。为了给企业筹措资本,李鸿章和盛宣怀求助于买办,可是买办资本有限,并且外贸利润,不足以作为一个大规模工业化运动的基础,再加上传统理念的影响,这些资本投资于房地产和当铺[4]P337-338。1885年李鸿章等奏请设由奉天经吉林至珲春电线,因经费不足,饬盛宣怀劝集商资筹措[9]P1235。盛氏上禀李,提出了办铁路、银行等“小小银行”建议,表示因铁厂不能不办铁路,因铁路不能不办铁厂。

4.2.2 办理银行的认知

1896年盛被委任为负责建筑京汉铁路的督办一职,认为必须借助银行来掌握:“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4]P14。另外,由于1896年内忧外患,盛认为办商务可以富强,办银行可以转圜:至我国商务即兴,则非银行无以收转圜之益[1]P17。

4.3 他人影响

第一,与他人的分歧与矛盾。首先是与李鸿章的分歧。李鸿章充当了盛的保护人,但是,盛与李鸿章在仍有分歧。首先,盛对李在培养和提拔人才上有不满,认为李“弗狃目前而不远求,弗存姑息而举非其人,弗避嫌疑而举之不先[6]还提出“合肥亦抑之使不得进。”[9]P527另外,盛与其他人也存在冲突。“盛宣怀要实现‘督办’的愿望,非挤走唐三藏不可”,对于马建忠也有不满,与吴大澄书说“近日商局经马道亏挪,并有移花接木之事。”[5]P356

第二,他人意见。作为盛宣怀的助手,郑观应对盛宣怀创办银行起到了巨大影响作用。首先,提出了办银行的建议,“银行为百业总枢……万不可迟”,其次,提出办银行的具体方法,可先聘用有经验的洋人,然后“副以通西语之华人,数年间事事洞悉,可以不用洋人矣”[6]。另外,盛承办汉阳铁厂后,郑成为整顿铁厂的总办,郑提出解决焦炭、销路、人才等问题,促使盛宣怀揽办银行,以便集中资金,调剂生产;认为“与铁路、铁厂相表里”。最后,当盛宣怀对揽办银行动摇之时,郑观应又“电请勿中止”[6]其主张和行动对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起了重要作用。

5 结语

马克思认为“银行家把借贷货币资本大量集中在自己手中”“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10]P453。在中国通商银行创办时,盛宣怀投资730000 两,买了14600股,占总股42627股的百分之三十多[11]P108,大量货币资本集中在手中,能够更容易的办理银行。盛是中国近代工业王国的“银行家”,有办理银行的能力。

盛氏创办银行不是一蹴而就的,票号、钱庄等不适应当时经济的发展,加上郑观应等人的影响,他逐渐认识到办理银行的正确性和迫切性。认为银行的创办应该获得国家的支持,但不能被国家过多干预;应效仿西方,更应与洋行争利。银行创办后,为其他洋务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发展,利于近代强兵。中国通商银行的创办为近代银行提供借鉴,其经营虽然仍有“中国式任人”的不足,但较之票号、钱庄有更多的进步性,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一环。

[1]陈旭麓,顾廷龙,汪熙,主编,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之五[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4,3,39,17.

[2]盛宣怀.愚斋存稿[C]//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十三辑).台湾:文海出版社,1984:卷89 补遗66.28,26,卷25.12,卷90 补遗67.19,卷89 补遗66.26,卷1.14-15,14.

[3]容闳.西学东渐记:中国留学生之父的足迹与心迹[M].沈潜,杨增麒,评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120,175,176.

[4]夏东元.盛宣怀年谱长编(上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79-280,278-279,278,23,337-338,207,356

[5]吴伦霓霞,王尔敏.盛宣怀实业函电稿(上)[Z].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59-60,214,49-52.

[6]盛宣怀.盛宣怀上李鸿章禀[C]//盛宣怀档案.

[7]王铁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l 册)[Z].北京:三联书店,1957:671.

[8]夏东元.盛宣怀年谱长编(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527.

[9]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档·丁电线(四)[Z].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57:1235.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3.

[1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主编,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1897-1911)[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108.

猜你喜欢
盛宣怀通商银行
在个人交谊与国家利益之间:井上馨与盛宣怀围绕汉冶萍问题交涉始末(1897—1915)
刘佳炎:传承通商精神 深耕国际市场
走错了路,起步即是末路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存梦银行”破产记
银行激进求变
张之洞和盛宣怀在粤汉铁路及铁路借款上的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