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

2014-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4年7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毕业生

王 伟

(长沙师范学院 招生就业处,湖南 长沙 410100)

职业指导,是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的社会活动。近几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27万人,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1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及问题

1.1 虽已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但重视不够

虽然多数高校已经设立了就业指导机构,而且在人员、物力上也投入了较大精力,但工作还停留在表面,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意识不强现象依然突出;不少高校的领导观念仍然比较陈旧,等到毕业生即将离校才会想到学生就业等问题,使得职业指导工作只在毕业生中进行,缺乏递进性。

1.2 职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但效果不佳

各高校基本都遵循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初步建立以全过程就业指导理念为基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但从事就业指导的专职教师自身素质还不够,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课堂讨论为辅,模拟教学、个别辅导、拓展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无法全面展开。

1.3 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就业相关活动,但参与力度不够

当前,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内容与形式单调,仅限于方针政策、就业信息、择业方法、求职技巧等等,缺乏针对学生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如:毕业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就业相关活动只有通过校园招聘会、专题讲座等简单方式,职业能力测试、职业生涯规划、招聘模拟、创业和创新能力的等指导内容的缺乏,在操作中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使得学生不能将获得的信息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因而参与活动的兴致不高。

1.4 职业指导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不强

多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组成有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一般由各院系的毕业班辅导员作为职业指导的兼职人员,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虽然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基础支持,或者虽具备一定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指导实际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此外,职业指导人员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素质参差不齐,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的专业人才。

1.5 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心态不正

一般来讲,毕业生刚踏入社会,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刚开始不可能找到过于理想的工作,因此必须埋头苦干,从底层做起,在就业的岗位上不断积累经验,然后再择业或创业。而很多毕业生在就业中仍抱着一步到位的心态,对于很多中小企业和二级城市的单位视而不见,往往千辛万苦邀请到单位来校招聘,而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寥寥无几。另一方面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在参加几次招聘及面试失败后,使得求职积极性减退,导致就业信心丧失,产生诸如焦虑、急躁、自卑、嫉妒、怯懦、骄傲和恐惧等情绪和认识偏差等一系列问题,对各类招聘不愿参加或不认真对待,致使就业机会一再丧失,影响毕业生正常就业。

2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的建议

2.1 加强高校的就业机制建设

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全程指导与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机制,逐步完善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方位服务的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指导机构应按类分设不同的部门,如分设收集、整理和发布市场需求信息、组织供需见面会的部门;负责大学生接待、咨询、办理手续等工作的部门;职业测验、职业生涯指导和心理辅导的部门;进行就业市场调研、预测及进行就业状况统计和跟踪调查的部门等,同时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积极搭建网络就业信息平台,培育和发展各类无形和有形市场;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网,构建毕业生就业论坛,及时发布各种就业信息和与毕业生在线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指导毕业生学会和充分利用相关网站获取就业信息并得到全方位的就业指导。

2.2 完善职业指导课程建设

可以在教学中将职业指导课程划分成就业基本素质、学业生涯设计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就业实践规划四个教学阶段及若干教学项目,作为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标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以提高就业指导教学的实效性。任课教师需要精心做好所负责项目授课知识的准备、相关案例的收集和授课方式的策划工作,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现场授课与网络教学相结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特点和需求对症下药,开展“一对一”的量体裁衣式的职业指导,为学生就业提供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开展就业指导。还可以通过课堂上举办模拟招聘会,进行择业技巧的训练。

2.3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学校还可以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社团,依靠学生骨干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无论是职业指导课程或是职业规划咨询,受益大学生的数量都是可以计数的,只有引导、发动优秀学生骨干,发挥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示范效应和互助作用,才能使我们的职业指导工作效用渗透到大学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同时把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创业政策指导、创业观念指导、心理咨询指导、创业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聘请学校自己的优秀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讲述自己成功的经验、自主创业的经历、邀请用人单位召开宣讲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改变就业态度和观念、加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从而实现教学活动和就业工作一体化。

2.4 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

一是要求职业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有关劳动就业的法规政策、学生的择业心理、思想动态,并能通过开展职业兴趣测试、综合能力测试、气质性格测试等科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其人格特征、社会能力、职业定向等方面的素质综合评定报告,还需要获得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使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二是加强对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开办培训班、脱产进修等形式对现有职业指导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在进行考核后方能上岗;鼓励他们到学生中去,到用人单位中去,到其他高校去进行调研和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与教学水平。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才能使得职业指导工作能顺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2.5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首先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其次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职业行为的养成是关键,而体现学生精神面貌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应当成为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

积极对毕业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产生的烦恼、遭遇的挫折和失败等进行认真地疏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学会自我审视,正确定位,客观地评价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用人单位的选择,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类型及自身的优劣势和特点;了解职业特点及社会对职业的要求,从而缩小自身与职业之间的差距,尽快地适应职业的角色要求,在做好心理准备的条件下,给学生以适当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才是完善的指导形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学生、家长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职业指导工作不能仅仅满足于指导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而应该朝着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导航等方向发展。各高校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职业指导观念,建立、完善高校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和职业指导队伍建设,不仅仅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日常管理工作来抓,而且应作为一门系统的专门学科去探索、研究,在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完善机构、增强队伍的基础上,开展多形式的职业指导活动,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完善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体系,使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切实朝着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进步。

[1]刘艳蔚,芦永刚.创新机制,大力开展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J].职业指导,2009(8):87.

[2]钟谷兰,杨开著.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1.

[3]龚建森,王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4]马于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及其创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5]王丽萍,张日新,杨志群.现代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J].职业与教育,2004(12).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