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贻蕙 王子豪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14)
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由民间土风舞发展而来,经历对舞、圈舞、行列舞、集体舞等演变过程,成为了流传广泛的社交舞蹈。[1]1924年,由英国发起,欧美各国舞蹈界人士在广泛研究传统宫廷舞、交谊舞及拉美国家的各式土风舞的基础上,对体育舞蹈进行了首次规范、美化和加工,于1925年正式颁布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四种舞的步伐,总称摩登舞。[2]在经过规范整理之后在社会中推广开来,收到了众多人的欢迎和喜爱,宫廷舞会和民间舞会的举办促进了它的推广和普及,发源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华尔兹也被收入进来。后来发源于南美和非洲原始土著舞蹈也经过规范和整理加入进来,形成了体育舞蹈中另一大舞系——拉丁舞。
20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正式传入中国,人们逐渐认识这项带有鲜明西方文化色彩的体育舞蹈运动。到1991年,我国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体育舞蹈协会。此后体育舞蹈也有了自己的比赛,2000年8月,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进行了改组,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与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组成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CDSF),国家体育总局社会指导中心接管体育舞蹈,体育舞蹈正式被纳入体育运动的范畴。[3]而后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舞蹈产业。
体育舞蹈所包含的10种舞蹈均是由西方民间舞蹈整理规范而来的,蕴藏在每个舞种的背后是发源地的文化,都具有鲜明的西方文化色彩。体育舞蹈是体育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需要舞者在演绎的时候要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体育舞蹈的表现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我们从平时所接触的西方文化中就能明显的感觉出他们自然散发出的热情,他们在表达情感上也是较为随意与自由,就像性格学中所说的外向型心理。因此他们在演绎体育舞蹈的时候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很容易就把舞蹈的激情传染给周围的观众。
体育舞蹈起源于西方,而其中的每个舞种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音乐节奏,舞蹈风格,舞蹈情感表现力都各不相同。如果体育舞蹈选手只因为舞蹈而舞蹈,只是在追求比赛成绩或是表演效果,那么就没法真正去体会舞蹈的深层内涵,就不可能完美的表达各舞种的个性特点,而中国体育舞蹈选手正欠缺这一点。在全国甚至世界体育舞蹈比赛中,中国选手的舞蹈套路较单一,而每种舞蹈在情感、肢体表现力方面都很薄弱。前面介绍过体育舞蹈的每支舞有着不同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正因为这种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才让每支舞种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中国顶尖选手和西方高水平选手进行对比总感觉对舞蹈表现力方面欠缺很多。因为西方选手从小生活在这种历史文化中,能接触到正统,纯正的舞蹈文化,他们也正是在演绎本土的民族舞蹈,而在这种文化意识的熏陶中,他们能把握的游刃有余也是无可厚非的。可见,在艺术表现中,舞蹈本身的文化意识对舞蹈表现力掌握和发展起着这关重要的作用。
体育舞蹈是一项大强度的身体运动,而选手在赛场上所展现的优美的身体线条,健美的身材也让人大为赞叹。在选手同场竞技时,观众很难分辨各选手技术的高低,女选手随着音乐,在情感充分的投入中,利用自己修长的腿部线条,绷起脚背去做延伸;收紧全身的肌肉,快速的流畅的去做旋转;性感紧致的后背让人不仅是羡慕,更是充分展现了女性的柔美性感。而男选手在场中挺拔的身姿和饱满的肌肉线条更让人感到男士的阳刚之气,无不展现出一种自然的人体美,而中国选手在身材方面较为瘦弱。另一方面,中国选手在舞蹈速度、耐力、旋转、柔韧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这与西方人本身的身体形态和素质有一定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不仅安排大量的身体体能的训练,还会配有专门的力量、速度训练,而中国选手练习时太注重舞蹈技术和套路的练习,忽视了体能的训练,没有科学的安排。所以在体育舞蹈比赛中,很多旋转、托举等动作中国选手总是感觉完成的比较吃力,不够完美。
首先,舞伴间配合的默契太少。体育舞蹈在评分或观赏上,两人的舞蹈配合的好坏占很大的部分。舞伴在舞蹈中不仅要把自己的技术展现好,更重要的是怎么配合舞伴把舞蹈整体表现到完美、和谐。两人的配合不仅包括肢体和眼神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心领神会的默契,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双人的练习和磨合。在各大比赛中都会设有少儿组,其中最小的选手只有五六岁,外国的职业选手大也大都从少儿时期就开始搭档跳舞。在获得较好成绩的选手中,他们大都配合了10年以上。而中国选手大都从考入院校时才开始真正的固定配合练习进行比赛,另外,中国选手换舞伴过于频繁也是制约两人舞蹈进步的因素;其次,动作编排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观赏西方选手表演或比赛时,总会感觉他们的舞蹈会跳出自己的特色,表现很自然,就像为他们“量身定做”一样。而中国选手在舞蹈时总感觉是在完成动作,没有根据自身的特点或优点进行编排,这样在表现时会显得过于苍白,不能很好的展现自己的风格;最后,我国选手的运动寿命太短。在中国体育舞蹈发展中,少儿和青少年占绝大多数,专业的舞蹈选手会进入院校学习,然后进行比赛。而大多数的毕业或者拿到好的成绩的选手就会选择退役。这让他们的舞蹈比赛之路只有短短的十多年。外国选手在与中国选手比较时,会感觉到他们的舞蹈很有味道,像是在演绎他们真实的生活和情感。因为他们在经历十多年的训练,比赛中积累了丰富的阅历,有着自己对舞蹈的深层体会和理解。可以看出,精湛的舞蹈表演也需要时间的沉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开放,国务院发布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更是将体育舞蹈列为推广项目之一,体育舞蹈在中国的发展真的是十分迅速。[4]现在生活中人们更注重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而体育舞蹈满足了人们对健身和休闲娱乐的需求,它不像其他体育运动那样动作单一,体育舞蹈丰富的肢体动作再配有动人的舞曲更是吸引了大批的爱好者。在世界体育舞蹈比赛中,中国的选手也不在少数,但中国现阶段体育舞蹈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训练方面却没有科学系统的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体育舞蹈的培训经验,科学的的选材,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
同时,我国的选手还应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努力提升文化修。除了学习体育舞蹈技术,还要掌握不同舞蹈种类和文化艺术的学习,尤其是对西方体育舞蹈的历史、文化、音乐、审美等方面的学习。只有在文化和技术双重进步中,才能使体育舞蹈更接近国际更全面的发展。
研究认为中西体育舞蹈水平较大,这与双方各自的历史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体育舞蹈传入中国较晚,西方体育舞蹈选手表现力较强,中国体育舞蹈选手的舞蹈表现较为含蓄。研究中西方体育舞蹈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我国体育舞蹈选手更好的汲取西方选手的特点优势,发扬自身特性,不断进步发展。另外借鉴西方自由,开放的文化特点,能为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根据研究发现体育舞蹈文化和其艺术表现力之间存在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在平时训练中不仅要注重动作技术的规范,而且要提高对体育舞蹈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目前我国的体育舞蹈发展还非常不均衡,我国优秀的体育舞蹈选手大都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如上海、广东、北京等地。国家有关部门还应大力促进体育舞蹈的均衡发展,加大有益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来改进和提高我国的体育舞蹈水平。
[1]李凤梅.论体育舞蹈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可行性[J].价值工程,2011(4):256-257.
[2]潘洋.论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8).
[3]赵倩.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的历程、动因及途径[J].浙江体育科学,2013(1):58-60,102.
[4]张艳萍.我国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及社会价值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