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林
(菏泽学院体育系 山东荷泽 274015)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市场经济更加竞争激烈、复杂,人们生活节奏更加紧张,心理压力较大,造成家庭在稳定性、和谐性方面减弱,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家庭体育的开展,而体育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调节家庭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其稳定、和谐、质量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基石作用,因此对开展家庭体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从某种程度来说属于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溯说到胎儿期教育,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也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寓意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重要地位,也凸显家庭教育的价值。
在我国现实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侧重于强调学生体育态度的培养;而促进孩子体育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就是家庭教育。而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人们过于关注孩子的智育发展和进步,重智轻德仍然是家庭教育的普遍趋向,往往忽视体育教育活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养成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习惯,增强体育锻炼观念,在相当数量的家庭中仍是一种教育“盲点”。即使在发达的城市,多数家庭的体育活动也略显苍白。由于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国情现状,寓意了我国农村家庭体育活动的发展道路之漫长。在转型期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支柱也正在弱化,家长教育缺失或者失位,这应引起学者们重视家庭教育,也力所能及发挥家庭体育作用,发挥家庭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不断变化,从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审视,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人类本身的不健康行为、不文明行为、不科学生活方式。必须探索适应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它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自身内在身心发展的平衡性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建立健康、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千万家庭生活的共同目标和心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始终在实践着这一共同的价值标准和目标,为此不懈奋斗和努力。进行家庭体育运动,在快乐体育中、在自由心情中体验体育生活带来的乐趣,可以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体育交流和沟通、享受人与社会和人与大自然给人带来的享受。不仅娱乐身心,促进健康,同时也能减少家人之间的隔阂,促进亲情的和睦、融洽,从而有利于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90年代以来,体育与时俱进改革和发展,提出崭新的大众体育理念——终身体育,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从事身体锻炼活动和接受体育学习教育,是面向社会所有成员,使其在一生中接受适当的体育教育和始终如一地从事体育锻炼并从中获得身心利益的体育活动,把体育作为自己日常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终身体育的提出,是依据人体成长规律、发展规律、体育增强身体的作用以及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要求,对当代人类身体素质提出的时代要求,终身体育的提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本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力量。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要求身体锻炼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根据个体不同年龄发展时期,从幼儿、少年、青年、壮年、中年和老年,从离开学校到参加工作、再到老年退休者,对于不同的人群,要求进行科学性的指导、组织和安排,都需要建立与完善终身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而家庭体育是人们实现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作为体育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在促进一个体育锻炼者成为一个终身体育者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家庭体育在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具有独到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体育运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取得瞩目的体育成效,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制定一系列的体育政策法规,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09年颁布实施的《全民健身条例》等,另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体育年、全民健身路径、阳光体育等一系列体育活动方案的出台,这些措施旨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国民整体体质和健康水平。其中全民健身计划以全体国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昌盛,要发动全社会关心他们的体质和健康。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
家庭体育我们更不能忽视,它是社会体育基本组成部分。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在街道、社区和村庄广泛开展,在参与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过程中,能够促进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同事加入到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潮中,有利于整个社会体育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增加,有利于推动体育社会化的前进步伐,也能提高整个社会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因此,通过积极引导、组织家庭体育开展,发挥家庭体育的作用,使全民健身运动得以快速发展,对于落实全民健身效益以及推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人们的家庭意识、婚姻观念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发生重要变化,人们把精力更多地倾向于紧张的工作及经济利益上,家庭的生育、赡养功能被淡化,家庭观念不断被弱化,这些对于家庭稳定、和谐面临着严重考验。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体育活动使家庭成员在快乐、祥和气氛中进行,不仅提高了运动技能水平,还能巩固对体育某项目的兴趣和价值观,有利于形成浓郁的家庭体育文化,还有利于消除代际个体在平时生活交往中产生的隔阂,降低了家庭成员在平时的交往中所产生的不和谐音符,增强了家庭成员的归属感和家庭凝聚力。家庭体育活动往往是集体进行,有利于全家人在家庭体育活动中交流思想和感情,家庭成员从事体育锻炼,可培养自身的胆量和勇气,还可以扩大交往朋友的范围,也有利于增进练习者之间的友谊。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消除一定的心理孤独感,满足精神的愉悦感,这些对促进家庭团结、维护家庭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目标。人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其身心健康程度是社会建设的人力资源基础,家庭稳定和谐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的基础性,家庭和谐的程度反映出整个社会和谐的程度。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区域不断扩展,体育家庭和家庭体育内涵与外延的日益丰富,人们对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需求更为强烈。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生活压力与挑战处处存在,通过体育休闲活动健美、健身、放松心情,还能促进家庭成员的情感和谐,增强家庭成员的群体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体与社会的融合度,促进家庭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家庭体育作为小康体育发展的基础,尤其对社会体育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通常来说,生活质量高的家庭,对体育锻炼的需要更为迫切。小康家庭为体育生活化、常规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步入小康生活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体育健康观念的增强,小康体育生活已成为部分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已经被很多家庭所接受,已成为生活中自觉行为。三口之家的体育锻炼家庭和老年人体育之家将成为小康家庭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家庭,为了使当前我国核心家庭的体育发展更好,为了使老年体育开展更加高涨,有必要对我国家庭体育开展进行大力宣传。
[1]卢开智.现代家庭体育教育的价值问题[J].继续教育研究,2009(6):138-140.
[2]李淑梅,卢莎,金长伟.谈家庭体育的社会功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1-123.
[3]李小进,张永保.论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12(3):79-81.
[4]张永保.家庭体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加速器[J].四川体育科学,2012(3):90-92.
[5]吴玲,杨建国.“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一体化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4):50-53.
[6]林志红,郑祥荣.多学科视角下家庭体育功能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3(1):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