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融入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索与研究

2014-08-15 00:54丁怡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人文青少年

丁怡

(平顶山教育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0)

体育从根本上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部分或者一个阶段。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作用于塑造人的身体,增强人的体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人们从青少年时期通过学校参加体育锻炼,进人体育生态圈的循环链,成为体育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物质交换、信息传递的开端和源头,在教育的氛围中,青少年或者成为体育人才,或者强健了体魄,甚至养成终生锻炼习惯,成为体育效应的不断输出者[1]。

1 “人文素养”理念

“人文素养”在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认识和解读。一方面,人们认为“人文素养”就是体育活动和优美的自然环境结合,营造的一种健康、和谐的氛围,获得身心愉悦,人们在这种氛围中进行的体育就称为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在体育活动、体育设施建设中注重和环境的协调,注意环境的保护,注重社会效益的实现等,也是对人文素养的一种解读。我们认为,从理论上,人文素养还远不止如此,根据前面的论述,人文素养的内涵应当更加宽泛和全面。“人文素养”就是“生态”的“体育”,是指整个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理解为在“体育生态”基础上的“理想状态”和“应达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的“生态化”的体育。“建设生态化的体育”应当是对体育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的一种表述和实践,其中贯穿了生态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人文环境下,能够使学生德、智、体、美和心理得到全面和健康地发展,人文素养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够为国家作出重要的贡献,正如作为当代大学生懂一些文学知识,有一点艺术修养,这对于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很有好处。本文主要探讨人文素养融入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途径。

2 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困境

模式结构单一而功能却非常全面,既要完成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又要完成情感、个性和行为方面的目标,这就产生了模式功能与教学目标之间的矛盾,因为单一的模式结构根本不可能完成如此复杂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理论中,虽然也提出了多种教学模式,但在实践中却行不通,能运用的,也只是针对传授动作技能的目标,而对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却非常困难。这是因为,这些模式的可操作性差,缺乏具体的操作步骤,因此运用起来随意性比较大,而且缺乏科学的评价手段,不能形成完整的具有反馈功能的操作系统。因此,改变新时期体育课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法十分重要[2]。

课堂教学活动存在于一定的时间流程与空间形态之中。时间的控制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的安排序列上,空间形态的构建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课堂教学结构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内容、贯穿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方式的时空载体和必要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不少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形成了一批相对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经归纳、整理可分为10种比较成熟的体育教学模式:技能掌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模式、小群体学习式、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模式、情景和模仿式、发现式、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模式、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模式、选择制式、领会教学式。

3 人文素养融入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对策

3.1 加强体育的审美教学

运用美学理论知识对体育运动中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作为体育审美客体的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在美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对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都是从形式美开始的,只有通过形式美,才能创造出和感受到审美对象。这种美构成了体育特殊的表现形态,如运动员身体力量美、速度美、身体健美等。形式美教育通过对形式美的因素及其组合规律和特性的把握,培养受教育者的形式美感和创造力,强化教学效果。它是实现体育美育的关键环节。作为体育审美主体的人的心理因素及审美意识的形式,构成了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它是实现美育重要的内在动力因素。因此,审美意识的培养也是美育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内容[3]。

开展快乐体育运动是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是一个民族健康的基础,是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竞争力。通过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开展快乐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掀起快乐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就大学而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和体育部(系)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多年、全年、学期的体育运动计划,使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各个阶段都有简便易行的运动项目和具体地锻炼内容,目的是:把学生从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解脱出来,溶进一个阳光的、富有朝气的大自然或户外体育运动场所,感受运动健身所带来的健康与快乐。作为个体一生都能受益的休闲、调适身心、丰富生活、提高品位的基本技能来对待。因而,目前有的学校对学生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并没有什么要求,而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基本奢望。虽然有的地方在中考中增加了体育考试,加强了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考核,也调动起了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但由于目前中考测试项目技术含量低,许多学校平时不抓,临到考试突击搞体育[6]。

3.2 强化体育的实践性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标志着人对世界的实际把握,其基本特征就是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过程是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而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联系,实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互换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物质和观念的转换。实践构成了人的生存方式。人通过实践使自己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并把人与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自己活动的客体。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和中介,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体现着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可见,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竞争力。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却不容乐观[4]。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团中央联合成立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广活动组委会举办了一场国际青少年体能训练营,同时邀请了中、日、韩三国共320名大中学生参加。在激烈的对抗赛中,人们发现,中国中学生在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都远低于韩13学生。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90年前,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强调学校教育要“三育并重”“体育占第一位置”。所以,培养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一代新人是一个国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快乐体育运动的启动鸣响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改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状况的发令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少年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健康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4 结语

总之,体育是人类一种能动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是一种实践。大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对自身生理极限不断挑战、对体育文化不断丰富、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乐趣,使体育具备了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人与人之间的活动互换以及人与物之间的物质和观念的转换。

[1]张崇龙.论大学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1):66-68.

[2]郑玲玲.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138.

[3]丁振宾.解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发展趋势[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419-420.

[4]倪伟,索红杰,徐海鹏,等.上海市大学生体育社团推进快乐体育运动的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1):90-94.

[5]潘洪涛,万健根.中学快乐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调查与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3(12):83-85.

[6]李忠梅.快乐体育运动背景下将排舞引入中小学的可行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3(12):112-114.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人文青少年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