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菲
(南京体育学院,江南 南京 210014)
高尔夫运动起源于古时苏格兰牧民,距今这项运动已流传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人们漫步在天然优雅自然的绿地中的一项运动,使人心旷神怡,陶冶情操,自我挑战的运动,在运动中可以去尽情享受阳光、绿地、空气,在运动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高尔夫运动在现代社会中又是一项时尚、阳光、快乐的运动,在商业化城市中,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商机。高尔夫运动可在商业化城市中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了朋友。高尔夫运动项目已经被列入2016年奥运会比赛项目,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尔夫运动会逐渐在我国普及发展。随着高尔夫运动的不断发展,特有的文化特征不仅被很好的传承下来,且与教育相结合,不断促进了文化及教育的发展。
“根据各种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史料,以及某些推断都可以确定:正是在这里,海枣木棒被用于所谓的击球游戏”,这种“击球游戏”是我们所研究的最新最早的高尔夫起源论的一种。它的起源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化教育最发达时期的唐代和元、明时代,中国被形象地称为“捶丸”的球戏,它是从步打球发展而来,把步打球的直接对抗比赛改为非直接对抗比赛,与今日高尔夫球极其相似。方法是;在旷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数十步至百步,作一定数目的球窝(家),旁树彩旗,用下端弯曲的木棍从球基击球入球窝。比赛按人数多寡分“大会”、“中会”、“小会”等,分别以先得二十筹、十五筹、十筹者为胜[1]。(见元初宁志老人《丸经》。以上说明,高尔夫起源的雏形阶段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击球游戏”,其定型阶段应该属古代中国的“捶丸”。
近代(五世纪至十九世纪末)高尔夫最早文字记载始见于苏格兰。GOLF球运动名称便是来源于苏格兰方言(GOUF),意为“击、打”。因此,后来对高尔夫起源于苏格兰的结论就是以此为根据的。但是从高尔夫史前史最新研究表明,其高尔夫真正起源应当是美索不达米亚的用红枣木棒的“击球游戏”;其定型于古代中国的“捶丸”;正式以GOLF命名是苏格兰,这是比较合情合理的事实[2]。
2.2.1 磨练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随机性很强的运动,能磨练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一时失误不可太过失而发无名之火,一时侥幸的好球也不可高兴太早,十八洞的打球过程犹如人生,有成功的自豪,也有失败的气馁;有欢喜,也有遗憾;这样一个过程,需要的是慢慢品味与体会。球手成绩的提升是与一个平静、荣辱不惊的心态同步进行的。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要不断提醒自己平心静气,打好每杆每洞,在长期的打球中不断追求良好心态、修身养性、磨练定力。
2.2.2 有着严格细致的礼仪
高尔夫运动在场上有着非常严格的上场礼仪和着装要求。通常,会员制俱乐部会要求球员上身穿着有领有袖的恤衫,不允许球员穿圆领汗衫、吊带背心、牛仔系列服装、超短裙、过短短裤等过于休闲的服装上场。高尔夫球鞋,目前大部分俱乐部出于保护草坪的需要,规定在球场上只有穿着特制的胶钉球鞋。着装时一定要把散摆的T恤衫放进裤腰里,这一点是很严肃的高尔夫着装礼仪。
其次,高尔夫具有严格的上场礼仪,例如一定要提前预定打球的时间,这样有利于球会的管理和运营。所以请至少在预订的发球时间之前30分钟抵达会所,并在10分钟之前到达出发站等候工作人员通知开球。球场上请关闭移动电话,保持安静。安排好随性人员,并关照随行人员遵守俱乐部的规章。
2.2.3 有着复杂多样的比赛形式和规则
高尔夫运动具有复杂多样的比赛形式和规则。较常见的是比杆赛及比洞赛两种。所谓比杆赛,就是将每一洞的杆数累计起来,待打完一场(十八洞)后,把全部杆数加起来,以总杆数来评定胜负。比洞赛亦是以杆数为基础,然其不同处于比洞赛是以每洞之杆数决定该洞之胜负,每场再以累积之胜负洞数来裁定成绩。省略进洞之差异比杆赛规定必须待球被击入球洞后,才可移往下一洞的开球台去开球。而比洞赛是在每一洞就决定胜负,因此只要对方同意就不必坚持球皆需进洞之原则。罚则之差别在比杆赛和比洞赛中,选手违反规则所受之处罚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比杆赛的罚则是罚两杆,而比洞赛的罚则为处罚其该洞输球。
2.2.4 诚信与自律是它对每个球员最基本的要求
诚信与自律是高尔夫运动对每个球员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尤其在比杆赛中,通常无法监视打球者是否违规,在球出了球道,陷入凹处、被草包围、被树枝挡住等球况不佳的时候,球员如不自律,作弊十分容易。球场舞弊是高尔夫球运动的大忌,令人耻笑,它不仅不利于球技的提高,更多的是影响诚信,损害自己形象。因此,高尔夫球运动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球员,进行自我约束,诚信待人。
随着高尔夫运动的不断发展,特有的文化特征不仅被很好的传承下来,且与教育相结合,对球手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孔子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的是思想文化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3]。在高尔夫教育体系中,文化提供的是软实力,体现的是知识和思路,是球手形成修养、品德、性格等的重要因素。在球场上,球员的软实力表现为宽容、诚信、态度、情感、责任感等思想素质。教育提供的是硬实力,体现的是素质和能力,是球手运用方法、程序、规格的依据,在球场上表现出技术、能力、智谋等科学素质[4]。高尔夫的文化是根,教育是手段,通过教育将文化内涵融入到专项知识体系中,培养球手具有文化修养的运动技能,通过文化内涵使教育为球手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提供方法和手段,拓展球手科学解决问题的途径,高尔夫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培养球手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科学素养的竞技能力,从而促进球手在社会活动中将软实力和硬实力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储备能量。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高尔夫球会与俱乐部,像雨后春笋一般地发展起来,正在成为21世纪最具前景的新兴体育产业百花园里大千世界中的一枝鲜花。尤其是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的高尔夫行业,不仅日益蓬勃兴起,而且逐渐成为国民社交乃至世界社交的文化。
高尔夫在这么多年来,建立了自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尔夫球会、高尔夫俱乐部和高尔夫产业的管理人才队伍。这么多的人才无一不需要依赖于高尔夫专业道德文化。对于这一点,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得到证实:即波斯人在各省总督府办的“教馆”里,“波斯人对自己7-16岁的孩子,进行培养他们的诚实品德。在必须通过“击球游戏”的基础上,测试勇敢和培养战术思考能力。”这正好说明‘击球游戏’早在公元前1200年就是当代统治者作为培养后代的一种道德教育手段。也说明只有道德文化的发展才能推动“击球游戏”向周边与国度传播,使古代“高尔夫”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
高尔夫文化是一个内涵表现丰富,外延发展空间广阔的理论命题,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人文特征、行为表现、价值取向,以及社会个体的个性心理发展需求等,是各种社会文化基因和文化信息作用于高尔夫运动,并使之转化为文化能量,不断积聚和不断发展的结果[5]。高尔夫文化不仅反映出体育文化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在人类的文化世界里,有一种奇异的文化,它充满着各种矛盾:竞争与协作、高雅与庸俗、抗衡与友谊、礼貌与粗鲁……它给人间带来健康与快乐,也带来激情与振奋,它就是现代高尔夫文化。它如同一股洪流,把社会不少成员都裹夹进来,让他们尽情地宣泄、享受、和消遣,并从中得到教育,也促进了这一文化的发展,使大家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更充满生机和活力,充满人情味和使命感。
对每一个高尔夫选手来说,他永远都面临着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挑战自我,同时也表现在挑战球场,在同一个球场上,高尔夫选手每次击球时所选择的球杆、所击出的每一个球、所打的每一场球,都是对自我的挑战,每一次胜利都是一种超越和征服,技术、成绩的提高推动着选手,去挑战更高的目标,而存在的问题又成为面对下一次挑战的动力,这表明了高尔夫给人们带来竞技文化。英国的女选手沙拉汉德森则引用一部美国著名电影里的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程将吃到什么”来形容高尔夫竞技文化的魅力。
在国内外之所以把高尔夫运动叫做“贵族运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其本身所要求的高消费,二是高尔夫球礼仪里面蕴涵的对打球者的素质和修养方面的高要求。在中国起着更重要的原因是第一个,而国外是第二个。不得不承认,高尔夫运动带给人们更多的是高尔夫的礼仪方面的高修养和高素质。礼仪是这项运动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礼仪来看对高尔夫球的热爱与尊重,再进一步能看出打球者的个人修养和人品。
高尔夫球场具有以下几点礼仪:(1)尊重规则,讲究礼仪,以“诚信、自律、为他人考虑”的高尔夫精神指导和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2)尊重球友:在球场上以礼相待;(3)尊重球童;(4)尊重球会;(5)尊重赛事主办方;(6)尊重高尔夫,共同抵制球场上的不文明行为和低俗、恶劣行为。因此,具备良好的高尔夫球场礼仪,可塑造诚实守信、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德。
高尔夫活动举办方表示,举办高尔夫球会这样的一次活动可以让经销商们身处自然,身心得到放松。同时,高尔夫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助于让经销商们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此外,高尔夫球运动也是一种日益普及的商务沟通,让经销商们尝试下这样的方式,对于未来的商务社交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将教育、高尔夫、文化、人四者联系起来融为一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把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高尔夫专业教育看作一个人生完整、是中国文化变迁的永恒过程,注重高尔夫文化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提升。高尔夫专业教育的文化视野,要认识人的能动,潜力和局限,人类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创造物,人既要为了生存而创造和发展文化,又要把文化的规范和价值来实践人的生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现代高尔夫是由中国古代一种名叫“捶丸”的游戏,经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并在苏格兰得到发展和完善的集竞技、娱乐、休闲于一身的体育项目。没想到几百年后,当它再从西方重新返回祖国的怀抱时,受到的欢迎和遭受的抵制却是同样激烈。使得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高尔夫,体验高尔夫之美,并为我国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和管理提供有益的美学思维,以提高球场的品位。它表现为自然美、技巧美和精神美三大方面。高尔夫之美也将随着人的本质力量的不断加强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涵。因此,我们在发展高尔夫运动的过程中,既要不断地发现美、体验美,更重要的还要创造美,运用它的美育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综上所述,高尔夫运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和教育价值,以及不可预测的经济效益。高尔夫文化的发展,不仅对高尔夫事业发展带来前景,同时也能带来思想文化和教育价值的提升。
[1]程道品.高尔夫休闲文化探析[J].广西民族学院报,2005(6):23-24.
[2]吴克祥.文化认同与高尔夫发展历程[J].特区经济,2004(11):45.
[3]吴 茜. 论思想文化视角下的高尔夫教育·济州国立大学[M].韩国:济州岛科学出版社,2008(12):55-56.
[4]杨 凯.“高尔夫”与“捶丸”历史发展的文化比较[J].浙江体育科学,2008(6):32.
[5]吴亚初.试析高尔夫文化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发展特征[J].浙江体育科学,200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