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雪
(成都体育学院经济管理系 四川成都 610041)
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主张人应该全面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就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奥林匹克文化是运动、文化和教育多元交流融合的产物,是具有丰富的内涵性、鲜明的象征性和浓郁的观赏性等特征的文化体系。奥林匹克文化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实施奥林匹克教育,同时,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国体育文化将产生一系列深远的影响。研究奥林匹克文化对推动中国体育文化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1 西方
在第一本关于“文化”的圣书《文化与无政府状态》中,马修·阿诺德提出了“文化”的早期定义:“通过逐步了解来追求我们心中的完善,世上那些已经被深思熟虑并经常谈论的最好想法。”E.B.泰勒在1871年出版他的开创性作品《原始文化》(Primitive Culture),进一步完善了“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种文明中的道德教育,而人们以这种文明的方式生活在一个安宁的、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中。”[1]从中可以看出,西方语言中,“文化”被认为是一个好想法或一种道德教育,这一想法和道德教育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1.1.2 中国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指纵横交错的花纹或纹理;“化”指变化、化生和造化。[2]在现代,关于“文化”的概念,学者众说纷纭,比较赞同北京大学陈少锋教授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们在某个组织当中习得的东西”。他认为文化是人们周围环境赋予的,是一种惯性。
东西方语言对“文化”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文化是周围赋予的。这对帮助我们理解“体育文化”大有裨益。
卢元镇等专家从文化的视角指出“体育文化”是围绕体育运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具体包括体育情感、体育伦理、体育制度、体育设施、体育意识等内容。谢亚龙等专家从实践的视角提出“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运动中体现出教育智慧和练习实践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3]虽然表达语言不一样,但二者对“体育文化”有一个共识:“体育文化”是关于体育运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总和。“奥林匹克文化”是体育文化的最高境界,了解“体育文化”的概念对我们剖析“奥林匹克文化”有启迪意义。
根据上述“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概念,在查阅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奥林匹克文化的定义,“奥林匹克文化”是指奥林匹克运动在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奥林匹克文化是体育运动、文化和教育三者积淀融合的产物,这也正是奥林匹克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区别所在。奥林匹克物质文化指奥林匹克运动对器材、场馆和人体运动技能的改善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奥林匹克精神文化则是奥林匹克运动对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
1910年,顾拜旦提出将优雅和美感融入奥林匹克运动中,欲将奥运会转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盛宴。紧随其后的是《奥林匹克宪章》规定,奥组委必须制定文化活动政策,目的是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与会者之间相互了解,建立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文化活动与奥林匹克运动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而且促进奥林匹克文化的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现象,它是以体育运动为载体的文化。从本质上来看,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奥林匹克运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举办,自然就染上不同的文化色彩,从奥运会开幕式到闭幕式,从体育比赛到文艺活动等,缤纷多彩、形形色色。奥运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巴西的足球等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交流包容,取精去粗,融合发展成为内涵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正如何振梁在雅典《重新探讨文化》的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从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历程看,它之所以成功,原因之一是它对多种文化的尊重和包容。这个明智的政策不仅确定了奥林匹克文化的丰富性,也使它更具凝聚力和吸引力。”[5]
“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伟大的象征。”顾拜旦最早提出奥林匹克文化具有象征性的特征,他主张将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物化成一系列鲜明又独特的象征性标志。奥林匹克的这些标志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国际通用语言”,它们将奥林匹克精神带到世界的每个地区。
奥林匹克标志由红、黄、蓝、黑、绿五个不同颜色的奥林匹克环组成,代表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运动员齐聚奥林匹克运动会场。今天,奥林匹克五环成为世界和平团结的象征。
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蕴含深刻的涵义。这六个字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勇于向世界强手发起挑战,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不屈精神,更反映了人类对高尚品质、崇高理想和高水平能力的不懈追求。
奥林匹克圣火在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遗址点燃,表达了发源于古希腊的文明之光仍然在指引着人们追求崇高理想、追求真理。圣火的传递,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被传递到世界每个角落。
奥林匹克运动集优雅与美感于一体,是追求人体形态美的活动。运动员展示精湛的技术、奋力拼搏的精神,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强手,打破世界最高纪录。在赛场上,竞争的艰辛和白热化,一切的表现形式和精神面貌都凝聚在一起,如同缤纷多彩的艺术花园,吸引着全世界的观众欣赏。奥林匹克运动所创造和展示出的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观赏性,这些文化艺术形式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美感修养,而且美化了我们的社会生活。
“奥林匹克运动最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顾拜旦早在1908年就道出了奥运会的真谛。参与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只有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才能实现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理想,进而争取胜利,这才是奥林匹克文化的真正内涵。受“重在参与”精神的影响,在中国,大量民众参加体育运动,不分男女老少地进行体育锻炼,其意义远远超过竞技体育的争金夺银。
“和平、友谊、进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奥林匹克运动不单纯是一项体育活动,其最高目标,是通过举办体育运动,把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人凝聚在一起,使大家相互交往,增进对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进而为世界的和平和美好作贡献。[5]“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友谊是长久的,胜负是暂时的”等口号经常被用在中国的体育比赛中。决定胜负只是体育比赛的一小部分,比赛更重要的是筑架各省人民沟通联系的桥梁,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国家和平团结。
公平竞争是指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必须遵守公正的原则,服从奥运会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竞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途径之一,参与者在竞争中抒发雄心壮志,辨识水平的高低。“体育就是荣誉,但荣誉公正无私”,奥林匹克运动倡导人们勇于竞争,敢于挑战和超越。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必须树立争高低的竞争意识,但奥林匹克的竞争是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竞争。任何暗箱操作、见不得人的鬼把戏,都是不符合奥林匹克文化要求。中国的各类体育比赛,将赛前的筹办、赛中比赛和赛后总结尽可能的透明化,防止黑哨、收买裁判和兴奋剂等问题的发生。公平竞争原则是体育比赛吸引人们参与的基础,也是奥运会深入人心和令人神往的重要部分。
奋力拼搏是指参与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具有不断进取、百折不挠、永不满足、不畏艰险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是奥运会的格言,奥林匹克运动提倡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向身体的极限挑战。奋力拼搏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人类积极向上不可或缺的高贵品质。赛场拼搏是人类拼搏的缩影,勇于竞争、奋力拼搏、锲而不舍,不仅对场上的运动员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赛场下的观众,尤其是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着更深刻的影响,其教育意义也可能更长远一些。
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国体育的影响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东西方文化的包容和尊重,为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了充足的文化源泉。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的多元融合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加强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国体育文化的交流,将为中国体育文化增添新的内涵、注入新的元素。
[1]弗雷德·英格利斯.文化[M].韩启群,张鲁宁,樊淑英,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23,30.
[2]刘忆湘.体育与文化[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孙兵,于海娟.奥林匹克文化对中国体育未来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
[4]孔繁敏.奥林匹克文化论[J].体育与科学,2003(1).
[5]何振梁.奥林匹克运动的普遍价值与多文化世界[J].体育文化导刊,2002(2):4.
[6]谢亚龙.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91-95.
[7]卢雪娇.奥林匹克精神文化对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影响与作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