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华
(河南警察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我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了高校体育课程的功能的不断丧失,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当务之急就是要对体育课程进行一个重新的设计,全面的反思体育课现有的问题,基于学生锻炼需要进行的体育课程调整优化,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从目前我国体育课程的设置模式来看,模式僵化是很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导致学生的锻炼需要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学生锻炼兴趣无法得到激发,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面对高校体育课程的痼疾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推进体育课程的创新,成为了每一个高校体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是纳入思考的课题。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前存在很多的突显出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使得大学生的锻炼需要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发现,这些问题既有高校体育模式本身存在缺陷,也有外部条件的限制,本文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如下。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非常单一,这与高校学生锻炼需要呈现出来的个性化要求存在巨大矛盾,在教学模式方面,高校体育课程基本上就是三段式的体育教学模式,课前活动、理论讲解、自由练习,这种教学模式与大学生个性化的凸显格格不入。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教师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尊重,缺少兴趣性、科学性。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的诱因主要在于教学目的、教学理念等方面存在偏差,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依然停留在运动成绩以及运动知识的提升普及方面,忽视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要求,结果导致教学模式枯燥无味,极大的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高校体育课程狭窄的评价内容、落后的评价方法以及单一的评价主体导致评价说对于体育课程的改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评价内容方面,基本上局限于对学生运动成绩的评价,忽视对体育其它功能方面的评价,在评价方法方面就是简单的成绩横向排名,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评价为主导,学生没有成为评价主体。既有的体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容易就会造成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产生厌恶心理,并最终影响到学生终身锻炼兴趣的培育,同时对于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是一个打击,影响到体育课程的功能的充分发挥。
很多高校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视不足,对于高校体育课程在学生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高校体育课程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这种理念下,高校在体育设施的投入方面就显的比较悭吝,不愿因对体育设备进行更新以及补充。其结果就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体育设施非常陈旧,大部分的体育课程都是跑步、体操等对于体育设施要求不高的项目,此类项目单调乏味,对于大学生个性化的锻炼需要来说明显的难以满足。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创新的基础之一就是体育设施,没有体育设施的跟进,体育课程模式创新自然会大打折扣。高校体育教师很多时候也想对于体育课程模式进行创新,举例而言,引入各种健身器械,提升学社锻炼兴趣,但是因为设备的限制,这种想法难以转变为现实。
高校体育学科教师相对其它学科来说,在学历层次、知识素养等方面具有一个明显不足,加上体育学科在高校不受待见,各种资源的分配方面,体育学科教师都明显处于一个弱势地位,这也导致体育课程老师没有动力去进行自我的提升,久而久之体育课程老师的教学素养与学生要求之间会有一个更大的落差。教师素养的欠缺反映到体育课程教学方面,那就是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创新不足、教学评价不当等等,教师作为体育课程的组织者,其素养的高低可以说直接决定了体育课程的效果。而体育教师素养偏低的原因在于高校对于体育学科重视不足,在人才引进中标准要求不高,加上的对于体育教师的培训不够,双方面的因素导致高校体育教师素养偏低。
针对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作者自身的体育课程教学经验,本文对高校体育课程设计具体路径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针对性建议,希望能够给高校体育课程创新带来有益的思考。
为了更好的满足大学生锻炼需要,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要不断努力,高校体育教师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深入到大学生中去调查大学生的锻炼需要,并据此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举例而言,在教学模式方面,高校可以引入诸如游戏教学法、竞争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在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中,高校管理者以及体育教学者应在明确的高校体育教学目的的基础之上,树立符合大学生锻炼需要的体育教学理念,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实现教学模式的更加新颖,更加有趣,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双向沟通,就教学模式不断调整,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激发出来。
在教学评价方面,高校体育课程设计可以将大学生这一群体纳入到评价体系之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这样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克服教师单独评价存在的不足。在评价方法方面,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注重评价方法的创新,可以将体育成绩排名这种评价方法转变为优良中差这种定性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方面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避免评价的内容的单一以及固化,利用评价内容的引导功能,让学生的锻炼目的更加全面。教学评价中大学生的锻炼需要教师要利用调查访谈等方法进行分析,将锻炼需要作为评价每一个学生的主要指标,实现评价的针对性,并指导体育课程设计。
体育设施是体育课程创新的基础,脱离了的体育设施,满足大学社锻炼需要的体育课程创新也就成为无源之水。针对高校体育设施陈旧以及匮乏这一现实,高校在体育设施投入方面要给与一定的重视,通过对大学生锻炼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据此投入资金补充体育设施,举例而言,一些学生对网球、桌球等比较感兴趣,高校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相应的体育设施,为开设相关体育课程创造条件。同时在这些设备的充分利用方面,高校管理者也应该根据终身体育的要求,对大学生的使用进行放开,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体育器械使用规章,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设施的作用。高校在体育设施更新补充方面,为了弥补资金不足,可以与社会上的体育健身中心进行合作,学校可以提供一定的场合,吸引社会投资,利用这些健身中心的设施,双方互取所需。
高校体育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高校管理者要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重视提升体育教师的素养。对于体育课程教师的引进,要制定一个相对严格的标准,摒弃以往的用体育运动成绩作为体育课程教师选拔主要标准的作法,毕竟运动成绩好并不代表其能够扮演好教师这一个角色,体育课程教师的胜任特征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成绩。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师岗位的胜任特征进行分析,严格按照胜任特征来进行体育课程教师的选拔,打造一支高素养的体育教师队伍。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强对于体育教师的考核培训,通过培养让体育课程教师了解体育教学领域内更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效果,满足大学生的锻炼需要。
高校体育课程优化设计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同时还涉及到体育教师、高校管理者、学生等诸多主体,需要构建一个畅通的渠道进行深入的沟通,这样才能够立足于大学生锻炼需要,探索出来一个切实可行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路径,从而推动高校体育课程的不断优化,满足大学生锻炼需要,充分发挥高校体育课程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吴佳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之我见[J].运动,2013(17).
[2]张晖基.于全人教育需求的高校定向运动课程设计[J].考试周刊,2012(51).
[3]张路萍.高校体育课程教改走向研究[J].体育师友,2013,36(1).
[4]林迁.浅析体育教学中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5).
[5]杨华灵.论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