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屹嵩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爱好,运动兴趣和技能特长,2014年教育部体卫艺司面向全国中小学发了一封名为《关于报送“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情况的函》的文件(体教艺司函[2014]1号)。文件要求各校因地制宜,依托本地教学资源,突出专项体育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学习两项体育技能,形成“一校一品”。虽然函中的“一校一品”中的专项体育教育是指足球、篮球、武术等竞技项目,本文认为,在实施时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也未尝不可。如此一来,既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体育爱好和运动兴趣的目的,又能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文就盘鼓运动进入河南省中小学课堂体育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望能做引玉之砖。
盘鼓又叫大鼓,最早起源于祭祀或驱傩仪式。在唐宋时期被称为“迓鼓”或“讶鼓”,作为军阵之乐得到发展而传承至今。盘鼓运动是河南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河南开封市和焦作市的武陟县两个地区仍有流传。因其宏大的气势,粗犷、豪放的表演和在音乐上、动作上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2007年开封盘鼓和武陟盘鼓都被省文化厅确定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盘鼓运动的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军事格斗。其运动形式主要由基本动作方法和基本套路组成。其中基本动作方法就有跨步、箭步、一跨边、二跨边、三跨边、七跨边、鼓棰漫头一周出鼓甩手、鼓棰漫头一周大翻花、跨边小翻花、原地跳、吸腿跳等。随着队形的变化,又有横队跨边跳、半蹲跟步跳、大圆圈小跨步、小圆圈一百八十度大调向、跨边箭步双手蝶式大跨邦、半蹲起跳等更加复杂的动作[1]。基本套路是由不同的基本动作方法组合而成。可以看出,盘鼓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比较多的身体动作,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同时,盘鼓运动对人体也有很高的锻炼价值,能够增加练习者的腿部力量、腰背力量,对练习者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也起到很好的锻炼价值。
盘鼓运动由于可以有不同的参与人数和动作套路组合,在活动过程中比单一的体育运动要有趣的多。它打起来气势宏大、震撼人心,表演粗犷、豪放,通过体能的释放使参与者获得身心的满足、宣泄与享受,使人产生一种非常美妙的情感体验,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有利于调节精神状态,保持良好心态。至于盘鼓在娱人方面的功能更加显而易见,在武陟,盘鼓是当地农民生产之余的一个娱乐活动,地方定期举办盘鼓培训班和组织盘鼓比赛,参与人数极多;在开封,任何一个节日演出、任何一处旅游景点都少不了盘鼓表演,而且近年来盘鼓运动也成为许多人婚礼上的一道重要程序。香港、澳门回归的庆典、建国50周年大庆,上海世博会上都能见到开封盘古表演队的身影。2012年河南大学30名在校生组成的男子盘鼓队,被邀参加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
每一项体育运动传承至今有着其独自的历史背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与民族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它的活动过程中不仅具有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且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也通过它的活动而逐渐传承下来。盘鼓运动深受黄河民俗文化的影响,风格印象粗犷、雄壮,气势十分宏大,鼓手的激情得到了尽情宣泄,颇有排山倒海之势,惊天动地之威,这种文化风格深深的融入到盘鼓运动参与者的心态中。盘鼓的鼓身厚重,高度高的在30厘米以上,但是鼓手偏偏要在这闷罐似的鼓身上打出响亮的声音来。这正是河洛文化厚重与激扬的结合,反映出黄河文明融入自然和对抗自然的倔强与不屈。
对于盘鼓运动来讲,它的人文社交价值主要体现为盘鼓与精神文化和大众文化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盘鼓运动的练习没有人员限制,人们利用空闲时间聚集在广场或空地中就可以进行盘鼓的学习、娱乐,在这期间人们不但是在相互交流盘鼓运动的技术,同时也是在不断地沟通,这样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可以消除工作或生活上的压力,克服心理障碍,丰富情感。同时,盘鼓运动在进行活动时也有不同人数的组队和套路形式,在运动过程中参与运动的人相互配合的过程正是一种增加信任和凝聚的心理成长过程。作为人们相互之间传递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盘鼓运动具有明显的社交功能。盘鼓爱好者们往往通过有组织或自发的互访表演来加强团结,和谐气氛,增进友谊。
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教学和进行身体锻炼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小学,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导致许多体育教学内容无法开展,达不到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盘鼓运动的鼓队无固定编制,规模可大可小,小的鼓队有几人组成,大的鼓队有几十人或上百人组成。表演时,盘鼓有“原地演奏”与“行进演奏”两种表演方式。原地演奏时,鼓队常围成一个圆圈,一人手持一面写有“令”字的三角形小旗担任指挥,称作“令旗”位于圆心,鼓手们面向令旗而背对观众表演。“行进演奏”时,鼓队常走成横排,令旗位于中间。在令旗的指挥下鼓队一边行进一边进行表演。由此可以看出盘鼓运动的活动场地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有一片空旷平坦的场地即可开展。盘鼓运动进入河南省中小学体育课堂,不仅能丰富充实体育教学内容,更能缓解场地设施的短缺问题。
体育课教学中,许多教学内容的进行必须辅助于体育器材才能完成教学任务,缺少器材教学无法顺利进行,但有许多器械价格不菲,开展教学资金投入较大,资金需求方面很多,无疑增加了学校的财政负担。盘鼓所用乐器以鼓为主,配以镲等铜器。鼓队所用的木框扁鼓均为同一种形制:鼓面约45cm,木框高约30cm,呈棋子形。铜器多用大镲(民间称之为“帽儿镲”),亦有配用手镲、水镲的。盘鼓运动所需要的器材简单廉价,经久耐用,容易配备是项目开展的优势所在;但是,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盘鼓、大镲、马锣等器材的体积和重量相对较大。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保持器材原有风格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材质或者缩小体积等方式来适当调整器材的重量。让初学者使用相对较小的器材来掌握运动的基本内容和风格,为终身体育打下结实的基础。
中小学体育课怎么上才更合理一直是业界的一个难题。自1990年以来,我国进行了数次大规模国民体质监测。监测显示,最近20年我国青少年的肺活量、握力等身体机能综合指数比,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综合指数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据最新公布的体质检测报告,中国肥胖率比10年前增长近50%,城市里有1/4男学生被列为“超重”,近视率则从10年前的20%增加到当前的31%[2]。然而,与国民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相对应的却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不足。学校老师怕出事,学生家长图省事的陈旧观念让体育课沦为杂科,成为应付中考考试的练习课。盘鼓运动演奏时,鼓手在令旗的指挥下,将鼓的背带斜挎在左肩,鼓置于腰前,鼓面向上,用双鼓槌击奏。在运动过程中不但具备一定的活动量,而且其运动过程多属于强度不大的无对抗的有氧运动。所以通过练习,不但能够使参与者在练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不会因为大的运动强度或者对抗造成运动伤害,更加有利于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开展。
(1)盘鼓运动盘鼓运动是河南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宏大的气势,粗犷、豪放的表演和在音乐上、动作上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受到了河南人民的喜爱。盘鼓运动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人文社交价值。
(2)盘鼓运动在演奏和活动的过程中对活动场地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有一片空旷平坦的场地即可开展;盘鼓鼓队无固定编制,规模可大可小,参与人数没有限制等特点有利于盘鼓运动进入河南省中小学体育课堂。
(3)盘鼓运动所器材器以鼓为,配以镲等铜器,器材简单廉价,经久耐用,容易配备的特点有利于项目在学校的开展。但是盘鼓的鼓面和重量相对较大,镲等铜器较称重,中小学生使用起来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建议根据中小学生身体条件特点,按比例缩小器材或改变器材材质。
(4)盘鼓的运动过程多属于有一定运动量的强度不大的无对抗有氧运动。通过练习,不但能够使参与者在练习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不会因为大的运动强度或者对抗造成运动伤害,更加有利于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开展。
(5)盘鼓运动在河南省内拥有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群众认知度有利于它进入河南省中小学体育课堂。
[1]周屹嵩.开封盘鼓运动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8(11).
[2]金牌赚了一大堆 体质输了一大截[EB/OL].http://news.163.com/10/1129/02/6MKGTLFM00014 AED.html,2010-11-29.
[3]庞世思,李勤策.开封盘鼓与中原文化[J].东方艺术,1995(4).
[4]左丽慧.盘鼓“敲”出好生活[J].郑州日报,2006(6).
[5]张晶.少数民族体育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9).
[6]桂祝,陈翔宇.民族民间体育发展之路向研究——以贵州省民族民间体育进课堂现状调查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