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吴晓燕 尚红霞
(1.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875;2.凯里市第一中学,贵州 凯里 556000;3.锦屏县铜鼓中学,贵州 黔东南 556000)
“消费321元,打八八折,只少6毛,坑爹收银员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一则出现在正规主流媒体温州晚报的标题引得众多一线体育教师的愤怒,强烈要求该媒体向全国一线体育教师公开登报道歉,以平众怒,该媒体在面对小事上的“挺身而出”“故弄玄虚”,以显得“一身正气”,为博取眼球而不择手段尽失职业底线。然而我们体育人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也应该潜心自问,为何体育教师成为调侃的代名词?为何矛头直指体育教师?教师不是一份崇高的职业吗,为何在教师前缀体育就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事实上,体育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在社会上形成的逻辑错误视角并不是古已有之,“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是近年来所谓的高雅人士用来鄙视体育工作者的口头禅,李力研学者曾经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的功能及其哲学意义>>指出,体育人在面对这种最羞以听到的社会评价,不少自卑意识较强的人常从两个方面来对这种大谬予以反抗,一是改行,用逃避来回击毁谤,二是用理性思考来阐明体育其实并不简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体育进入学校教育体系为时间段,以体育教师的价值视角为逻辑视点,试图呈现体育教师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群体对此作出的回应,以探讨社会群体对体育教师逻辑判断错误的根源作出解析和辩解,消除隔阂,摆正位置。本文是以体育进入学校教育体系为逻辑起点至20世纪末来展开研究。
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进入学校教育体系是从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开始的,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末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社会环境动乱,清朝当政者为了维护期统治基础,实施”新政”,改革者采用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有关教育方面,为了培养洋务人才,创办学堂,进行尚武思想教育,当时规定各级各类学堂均要开设体操课,以培养学生的军国民主义思想。当时的改革者认为“环球各国,合上下之精神财力,由注重练兵,兵之所以精,则以通过皆兵,又无一不出以学”,在这样的理念下,其内容必然带着军国民主义倾向,体育在当时是“外来物”,在国内没有体育教学内容可循的情况下,不得不引进西方的德式兵操,虽然解决了要教的东西,但谁来教便成为了当时的一大难题,体育师资的严重缺乏影响教学进度,学校开始在社会公开招募教员,因军人特有的军国民主义倾向与体操课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大批的旧式军人走进了学堂,担任体育教师一职。当时大多数人认为学校体育课教学就是兵操训练,而对于兵操训练,大多数军人都具有这方面的素质,军人当体育老师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结果使得大批军人进入学校,一批无知识无道德的士兵,尽一跃成为体育教师,品类不齐,非驴非马,即不识教授为何物,又不知学校为何地,酗酒狂赌,好勇斗狠,无所不为,不一年,学校之名誉扫地,社会之信仰尽失,学生父母多仇视体操一科,在教学中安全按照军人的标准要求学生,组织形式机械、单调、刻板,师生关系以“命令”为基调,教学方法简单,生硬甚至粗暴,学校嫣然变成了“军营”,教学效果难尽人意,造成不良影响。一个本应以打战为天职的职业进入学校承担体育教学的角色,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焉能不引去社会对体育教员的“另眼相看”,但时势造就形势。当时的清朝需要以尚武教育去培养未来清朝政治基础的接班人,军人作为体育教员也许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尽管社会对此充满“打抱不平”,但不能否认军人作为体育教员在当时为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所做出的贡献。
清末,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变成其统治下的殖民地的时期,殖民地的维稳军队只是威势的一种形式,帝国主义只有通过文化的侵略,大脑的洗礼才能使辖区人民安分,帝国主义通过教育的奴化,使人失去反抗的意识,安心做好“上等良民”,教会学校开始走进中国沿海港湾,学校依据“根在国外,权在教会,西人为主,外国方式”的办学方针,打着传播福音的口号不断深入内地,据资料记载,仅美国教会在1890年就创办学校1032所初等教育学校,而教会学生多以中国人为主,在早期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一般是不开设体育课的,但有体育组织和运动代表队,同时还在课外开展体育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课才被列为必修课,那当时是由谁来担任教会中的体育教员呢?据资料记载,教会中的学校通过外聘有技能的西方人作为体育教员,其他学科具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以及由专门来华应聘西方人组成,这些教员来自于不同的职业,教会学校的体育教学,运动竞赛带着西方式的韵味,在教会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员引进西方体育活动,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各种比赛以及校际之间的比赛,在社会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中国人有了体育意识。在课外活动比赛中将体育观念和习惯寓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传播了体育文化,促使学生改变“文弱书生”的现象。思想观念的转变也促使学生产生从事体育事业的热情,像马约翰毕业于教会学校,毕业后执教清华52载,为祖国体育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堪称“体育界的一面旗帜”。可以说,在以教会学校为组织的的一种文化侵略也正是打开中国体育大门的预兆,以西方人为主的体育教员在这次文化侵略中也许真是传播体育文化的福音。
“兵操”在各级各类公办学堂横行近20年,这20年中国文化界深受资产阶级观念的影响,一大批留学归来的教育家带来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思想,大力讨伐兵操体育教育体制,认为它不算是真正的体育,而只是一种军事训练,对于青少年不仅锻炼身体的价值不大,而且内容枯燥无味,不符合身心特点,加之1918年德国的战败使许多人认识到军国民主义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军国主义的衰败成必然之势。一种教育思想的衰落必然会出现另一种文化思想取而代之。以英美为主的自然主义思想在中国教育界取得先机,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体操课更名为体育科,剔除教学中得的兵操内容,改革教育制度。在这一时期,面对这体育师资的不足,资产阶级通过兴办体育专科,探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推行”三段式“教授法。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员经过教学培训后使体育课更加具有科学性,深受学生喜爱,体育教员上课的现象也在社会中成为”眼球“。
日本占领华北以后,迅速在统治区成为伪政府政权,实行以华制华的战略思想,推行“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推行教育奴化,麻醉民众,培养顺民,在体育教育上,复古”军国民主义思想“。体育教员主要由日本军人担任。对青少年强迫实施体育与军事相结合的奴化教育,教学方式大都照搬日本模式。一边是日伪统治者所希望实现的奴化教育,一边是日伪统治区民众的体育反抗斗争。日伪统治区借助体育作为政治,军事统治的实用工具和军事工具来实现奴化的目的,受到广大民众的不满和谴责。
而在革命根据地,根据毛主席“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指示,在根据地展开了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新民族主义体育,其目的仍然带有非常强烈的军事主义色彩,例如在列宁小学的体育课中,教学内容注重兵式,结合军事训练的游戏达90%,虽然改变了单调、刻板的教学方式,但其教学活动具有为革命服务的性质,学生嫣然成为革命的后备军,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当时的形式需要体育为革命服务,体育教员具有较好的社会口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经过了七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所获得经验和成就是可喜的,获得的经验也是令人深思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学校体育承担体育教师的角色也是各有千秋,在社会中形成的影响也是各具特色,伴随着社会历史形态不一,每个时期的体育教师都烙印着历史的痕迹。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国内一穷二白的处境,只有向苏联借鉴社会改革的经验,考察团前往苏联考察,把“苏联教育模式”搬到了国内,走上了一条“以俄为师”的发展道路。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受到国家主席毛泽东的关注,曾在1951年两次写信给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强调“身体第一,学习第二”。同时《劳卫制》的引进使广大体育教师有了前进的动力。在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指引下,确立了“增强体质”的思想,形成了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学校体育制度——举国体制。体育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过达到劳卫制中的等级制度。在教学中加入生活活动的教学内容,为准备劳动和保卫祖国做出贡献。当时的中国急需体质强壮的人民来劳作,同时经历过日本侵华战争和国内八年内战的人民也需要安定的生活来抚平战争带来的伤害,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人民大众也大力支持。但在教学中因为深受凯洛夫和凯里舍夫主智主义的影响,教学内容卡的过死和教学的程序化。但当时体育教师的工作深受大家尊敬,一份为国家建设服务的工作使体育教师的地位在社会中不可撼动。
文革时期是我国学校体育处于非理性无秩序的发展阶段,我国建国以来的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成果在这个阶段破坏殆尽,体育课在文革背景下处于被革的状态,政治课代替体育课,军事课代替体育课,劳动课代替体育课,文革分子代替体育教师,一切的教学活动围绕阶级斗争为纲,学生深受其害,社会大众也唯恐牵连其中。正确来说这一时期的“体育课”非“体育课”。体育课成为红卫兵实施阶级斗争的工具。
随着邓小平上台组织政府工作,国内经过拨乱反正,恢复知识分子在社会中的地位。1979年的扬州会议重新确立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国内体育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中小学体育进入全面改革和深化发展的历史阶段,但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师一直是在原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机制下培养的,不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发展,节奏脱节;而当时社会上认为体育课就是身体锻炼课,要到阳光下,大自然中,到操场中实践的课程。大部分体育教师属于实践派,理论基础薄弱,科研能力低,文化素养薄弱,缺乏研究型体育教师,当时体育课在其他学科中处于一种“站起来比其他学科低,躺下了也比其他学科短”状态。
回顾体育教师在历史各个不同的阶段作为体育课的主导者,发现体育教师有功也有过,“功”具有社会性,作为社会中的人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逃避不了社会施加个体育教师的烙印,“过”具有偶然性,不同的社会形态给体育教师贴上负标签,社会上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不能绕过社会这个大背景,体育教师这个蹩脚的职业从并不是从一味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根据以上逻辑辨析,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近年来才给体育教师打上标签,而且是在中国进入了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网络发达信息泛滥,社会人群对国家公布的体质测试公布结果产生了对体育教师价值认同缺乏的危机,社会人群对体育教师价值认同度低和平时体育教师在社会行为中的种种表现,举止,让社会人群形成了对体育教师形成一种不可磨灭的影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成为体育教师的职业缩影。体育人现在所需要做的也许并不是简单的身体技能训练,更多的是让自己来社会人群的评价中不像个体育人。
[1]魏国旗.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发展阶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3).
[2]冯 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回顾——曲宗湖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7(9).
[3]李 静.清代末期我国近代体育学校的发展状况[J].浙江体育科学,2004(4).
[4]李力研.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体育的功能及其哲学意义[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3(8).
[5]谭 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