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臣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 十堰 442000)
东西方自古以来都有一个重视智性的传统,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首开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先河,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把理性主义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一直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体现出了对于智力教育的重视。而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为人类带来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教育思想出现了严重的重科技实用轻人格与内在精神气质培养的倾向,有的人为了能够满足自己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另外一些人为了赚取到更多的财富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更有一些人为了掌握巨额物质财富以成为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或者是实权的掌控者,这些都需要他们掌握一定的科技工具和经济技能,而因为之间竞争的激烈,他们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放在工具理性等智性知识方面的学习中,为此,他们放弃了很多人格修养、艺术鉴赏等感性学习的课程与时间,甚至导致的最严重的结果就是为此放弃了体育活动的时间,从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及将来自己所能取得的社会成就。
现代物质社会的高度理性化造成了人们对于工具理性的疯狂追求,占有欲望的急剧膨胀与人们对工具理性的掌控欲望相互恶性刺激,从而导致了整个人类世界精神文化为物质文化奴役与霸占,个体不断的从物质文化中接受到的刺激,让他不断的产生无能感和无助感,面对物化世界与工具理性,现代人不是变得富于生机和活力,而是变得精神异化与麻木不仁。
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始终是理性与感性协调发展的历史,“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就是说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启蒙运动的重要成果是打碎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理性知识得到了广泛传播。“知识就是权力(力量)”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现象称之为“启蒙的现代性”,也就是科技进步、工业革命、经济与社会急速变化的产物;而人类还需要另外一种现代性,也即“审美的现代性”,即现代主义文化和艺术,它反对前一种现代性。这就是说,启蒙现代性在确立统一、绝对秩序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自身的不足和缺憾进行反省和批判,而这种对抗的文化角色恰恰是由审美现代性承担了。
启蒙的现代性主张以数学或几何学为原型的社会规划,审美现代性则是对这种逻辑和规则的反抗;启蒙的现代性视为对理性主义、合理化和官僚化的片面强调,审美的现代性正是对此倾向的反动,它更加关注感性和欲望,主张审美表现理性;启蒙的现代性是对普遍性的片面强调,审美的现代性则显然是对普遍性的反动,是对平均一律的日常生活的冲击,因为它更加关注的是差异和个性;启蒙的现代件对人确立统一规范,审美的现代性以其特有的片断和零散化的方式反抗着前有的“暴力”,它关注的是内在的自然和灵性抒发。
审美现代性重视感性、欲望、无意识、非理性等因素,这些都指向了“身体”这一中心要素,“身体”的感官知觉能力成为反抗“理性暴政”的一个强大支撑,因此,面对这个因为高度物化而精神瘫痪的社会,体育活动显得尤其重要,但是,现代大众对体育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是较低层次的,都仅仅是从体育活动的生理意义这个层面上来认识的,认为体育活动能够强身健体,从而有良好的体魄来学习科学技术等工具理性方面的知识,看不到体育活动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现代美学意义。
人们在体育活动中可以与“合理化”的刻板日常生活之间拉开一种距离,使倍受压抑的精神生活得到一种暂时的解脱与释放,从而为现代人类提供一种世俗的“救赎”和“解脱”;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现代美学意义在于以身体的感性活动与力量去对抗物质世界对于心灵世界的压抑与奴役;以身体的感官知性力量去感知世界的丰富多彩与千变万化,把世界从理性思维的规范性、概念性、普遍性的“暴力”中解脱出来,从而还回给人们一个诗情画意、歌唱灵魂、歌唱理想与自由的精神世界,一个全新的自由、独立与美的王国,从而使人类在多元的维度走向自由和光明、奔向理想和真理。
西方自古就有美学家认识到了身体所具有的美学意义,早在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把美的比例关系加以扩大,提出了两个宇宙的概念,即“小宇宙”和“大宇宙”的概念。他们把天体看作大宇宙,把人看成小宇宙,认为人的身体跟宇宙天体一样,都由数的和谐原则统辖,人的内在和谐可以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一旦人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相契合,就进入了艺术欣赏状态,这是西方最早把身体纳入到审美范畴的言说。而时隔几千年之后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斯对于音乐与情感的态度可以说是前种理论的另外一种演绎,他认为人类无法认识情感,而把情感归之于人体对于节奏的反应,与其说音乐是情感,不如说音乐是节奏,人们在听音乐的时候身体往往会随着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而产生一种有规律的律动,而节奏不单是音乐的专利,它不仅仅存在于人体当中,也存在于大自然宇宙当中,是宇宙万物在时间的进程中有规律运行的产物,情感与节奏或者说音乐,不是对于客观现实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客观现实与人之间联系的反映,他把身体与世界通过音乐(节奏)这个中介联系起来。
真正使得身体进入到审美领域并具有开创性的应该是康德了,这不仅仅表现在他强调了审美活动所具有的生理愉乐功能,更关键的是,他的先验唯心主义体系把审美活动由外在的时空引向了内在的时空,康德认为,时间是人的心灵或意识先天具有的一种形式,用来整理知觉所提供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感官材料,空间也是内在于人体的,人体依赖于生来就具有的“先验图型”来认识与理解外在客观物质世界,这就在审美活动中空前强调了心灵意识活动以及身体所具的感官知觉能力。
康德的美学理念影响了后来的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叔本华与尼采以非理性的方式探讨和改造康德的“物自体”学说。叔本华认为艺术活动的意义就在于使人们能够在瞬间的审美静观中摆脱理性意志的束缚,丢掉生活的烦烦恼以进入一种无知、无欲,无我的超然境界……,作为重要发展者,尼采认为艺术不应是生命意志的清洗剂,而应是权力意志的兴奋剂,通过富有感性色彩和生命节奏的审美活动强化人们意志的追求、点燃人们生命的欲火,身体本身所具有的感官知觉能力在审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
现代生态美学也强调身体所具有的审美功能,生态美学所强调的就是人体更多的以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态度看待与参入大自然的运动过程,在与大自然相联系的各种身体机能中,他们更看重人体的非理性部分与无意识部分,“我们的呼吸、心脏的跳动,并不需要人类智能意识的参入,它是自律的并有着自己的生命,而种种狂欢悲痛的情感以及人体内无意识的部分,都是我们身体中的野性部分。”[1]人的身体是生物性的,其各个器官的功能并非完全能由人类意识控制,人的无意识与性欲望都是身体中野性较为突出的部分,人体野性架构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相通相连的桥梁。到了现代,随着反工具、反理性、反概念思潮的兴起,西方现代美学俨然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身体哲学”潮流,强调身体所具有的审美功能最典型的代表当推知觉现象学代表人物梅洛·庞蒂了,他认为,我们要“重新发现现象”、“唤醒知觉,为了知觉呈现给我们的物体,身体作为主体,包括感官、皮肤、神经、肌肉、运动习惯所构成的“我能”去深入世界的感性存在之中,去发现,去建构,将身体借给世界。[2]”梅洛·庞蒂说:“正是通过把他的身体借给世界,画家才把世界变成了绘画。[3]”世界的存在是感性具体的存在,它既不表现为客观的理念、理式、神秘的物自体,等等“永恒在场”的东西;也不表现为抽象的规律、规则、本质,如现代科学所追求的对象。
我们所生存的社会是一个由法律、规则、伦理、道德、信仰等种种“理念”所控制的社会,因而呈现出社会共性对于人体个性的抹杀,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人被社会“异化”的现实,这种异化表现在社会对人的异化、物对于人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社会对于人形成一种强大的控制力量,人往往被置身于的社会的旋涡之中,看不到自己的本真欲望,也没有自我选择的机会;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把财富的多少看成自己成功的标准,从而不知不觉作为人的个体成了物质财富的奴隶;人与人之间的利利益争夺与勾心斗角使得人时刻感受到来自旁人的威胁,有的人甚至患上了“广场恐怖症”与“人群恐怖症”。总而言之,现代人生活在财富、功利和重重社会标准的重压之下。
然而,作为人的个体总是有一种摆脱生活压抑、活出真我的勇气与冲动,有的人去追求时尚,在对时尚的追求中,现代个体通过新潮、怪异和极度夸张的方式偏离了克板的日常生活,从而暂摆脱了生活的压抑;有的人到荒郊野外去冒险,到大海上去冲浪,到悬崖上去攀登,到偏僻而有险滩的地方漂流,这种种冒险行为作为一种与日常平庸生活造成距离的途径,德国当代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它是对于生存的越界,它通过与日常生活保持距离,抗拒日常生活的自动化与平庸化,摆脱生活中各种俗气的、功利的万分,从而获得暂时的解脱与超越。
“冒险的激情性,使现代生活带有一种紧张的刻痕,并由此而使生活产生一种张力,这种张力在现代生活中构成一种独立于物质生活的不和谐之音”[4],“冒险“消除了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条件性与制约性,可使生命作为整体,并在其强度与广度上为人所感受”[5]。我们在齐美尔对于冒险之于日常生活所具有的美学意义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冒险所具有的美学意义其实恰恰就是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美学意义,种种冒险活动本身就是体育活动的一种,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感性运动是对于日常生活追求物质财富与社会功利的日常生活的一种“越境”体验。
在体育活动中,参加运动的人经常会有齐美尔所论述的“冒险”所具有的刺激感、协调感和快感,在运动的过程中,助威的呐喊、力量的释放、技巧的博弈、配合的默契、身体的腾空都会让我们一扫日常生活中的种思想上的阴云与心理上的负担,从而直奔肉体与精神愉悦的最高峰,马斯洛笔下的高峰体验就描述了这种运动巅峰时人的身心享受,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个体达到一种相对忘我的境界,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正在最佳地、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行动轻松自如,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更加不受控制、自由地奔涌出生命力,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已经不完全是受世界法则支配的尘世之物,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的状态,大概可以用倾泻一空、爽然若释、大功告成、完美极致等等这些词语来形容。
因此,体育活动中人所达到的高峰状态,可以形成一种类似于冒险所构成的激情,从而形成了独立于日常生活之外的自由、审美的一种激情体验,冒险以及体育活动中的高峰状态“拥有的神秘的力量,能在片刻之间让我们把生活的全部当成这种力量的完满体现来感受。[6]”从而构成对于日常生活追求物质财富与社会功利的日常生活的一种“越境”体验。
注释:
[1]Voros Gyorgyi.Notations of the wild:ecology in the poetry ofWallace Stevens [M] Iowa City :University of Iowa Press,1997(16).
[2][德]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4.
[3][德]梅洛·庞蒂著,姜志辉译.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5.
[4]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34.
[5]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34.
[6]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