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竞技武术文化圈的互动研究

2014-08-15 00:50许艳玲赵鑫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圈技击亚文化

许艳玲 赵鑫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传统与竞技武术文化圈是一种文化元素上的相关联现象,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不断分化和整合而产生的文化状态。由于其同属于中国传统身体文化的呈现形式,若干武术武术文化元素随自身项目的发展交汇、融合,并形成了共性与特性相互统一和对立的两种文化圈。同时,由于文化的分化趋势,传统与竞技文化圈中的各个文化元素和文化群落,既形成了以各自核心文化为轴心的主文化圈,又具有各自鲜明个性的亚文化圈。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论传统文化圈还是竞技文化圈,两者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感知与感悟”具有相似性,可使其习练者“在理解自身与社会、价值功利与生活信仰之间”[1]得到一种文化体悟。基于此,从文化圈的视角研究传统武术文化与竞技武术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揭示两者间的融合和分化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传统武术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中国传统身体技击方式,而传统武术文化圈是由传统的技击观念为主的主文化,和辅助技击动作而形成的身体表现力所构成的。而竞技武术文化是在传统武术文化的基础之上,以竞赛为文化依托,以参与者的身体演绎为主体的全新武术文化圈。两者虽风格特点迥异,但却是建立在同根的文化元素和“互相理解的基础”[2]上,因此,两者的互动更为密切。

1 武术文化圈解析

1.1 武术大文化圈释义

武术作为一种人的身体技术选择,是一种肢体表象性文化。通过武术文化圈为基点来认识武术文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各武术文化圈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文化学界认为“文化圈是一个关于文化空间的概念,即具有一定数量的、具有相同文化元素的地域范围”[3]。它的概念来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古典传播学派。该学派学者以此理论来解释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似性。武术文化作为中国的身体技术文化,亦可看作为一个武术文化圈,其中的文化元素随着武术文化发展的不断分化,并由于文化的整合趋势,若干文化元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经过交汇、融合,形成以核心文化为轴心的具有共性的武术文化圈。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同一武术文化圈中的各个文化群落和群落集团,应有“各自独立的特点,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亚文化圈”[4]。从某种意义看,传统武术文化与竞技武术文化都具有武术文化圈的性质和特征,采用相同的身体技术载体;并各具文化魅力,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诉求,可看作是组成武术大文化圈中的两个亚文化圈。

1.2 传统与竞技武术文化圈阐释

基于上述观点,传统武术文化与竞技武术文化是同属于武术大文化圈中的亚文化圈,但两者间存在一定联系。它们共同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文化圈中的文化核心。其核心轴就是“和谐”,不论是传统武术还是竞技武术,其技术要求都是“内外合一,身形兼备”,追求的是人内在的心和外在的身的和谐境界。这两种亚文化圈中的互通性文化元素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相互认同提供了可能。两者以共同的技术理念作为发展身体技术的根本,不论其价值取向的异化差距如何,都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同时,核心轴又控制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间的异化程度。不论竞技武术如何发展,技术元素如何多元,都不能脱离“和谐”的核心技术理念。那么,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间就不可能出现分离现象。

2 传统与竞技武术文化圈的文化交融

事实上,传统武术文化圈与竞技武术文化圈的文化交融就是两者文化间的文化融合、分化与冲突现象。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文化都是寄生于武术大文化圈中的亚文化。武术文化可看作是两者的主导文化。基于此,两文化圈的主导文化存在一致性,也就给予了两者文化融合的基础。而在武术大文化圈下的传统与竞技武术文化圈作为亚文化群体,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也就是拥有文化分化、独立发展的空间。

2.1 传统武术主文化与竞技武术主文化的融合

武术技击性和实战性是传统武术文化与竞技武术文化的主导者和文化核心。在习练过程中,武术追求物与意的结合。“‘物’就是外在的招式套路,‘意’就是内在的精神气概”[5]。但随着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文化交融和双向发展,传统武术秉承了武术技击文化元素的特性,而竞技武术在技击实战的基础之上,更注重其自身的演绎。但是并未丢弃技击的文化追求,其身体动作的演绎意向始终围绕技击而展开。也就是说,两者间虽价值取向和身体动作的终极目标有所差异,但技击性与实战性仍然存在。具体说来,如竞技武术的动作编排以技击为目标,并不仅仅是身体姿态的变化和动作的累积,注重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技击价值。传统武术的技击与实战性更是根深蒂固,所演练动作不追求“意”的美学诉求,总以攻击或防守的目的。两文化圈中的主文化存在单一追求和辅助导向的同一性。

2.2 传统武术主文化与竞技武术亚文化的交汇

传统武术主文化与竞技武术亚文化之间的交汇与两者间的主文化融合形式不同,它是一种间接和潜在的方式。作为传统武术主文化的技击元素,通过与竞技武术主文化的互动,影响竞技武术文化,进而通过竞技武术文化主文化的影响着竞技武术亚文化。例如,在竞技武术中的“竞赛”亚文化,传统的技击元素必不可少,它是竞赛中评判竞技武术演绎标准的文化准则。传统武术通过一定的文化身体动作和习练方式,使竞技武术中的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动作编排、审判标准、习练方式和演绎目标等方面融入了既定的技击文化元素,从而使竞技武术亚文化与传统武术的主文化存在一致性。当然,传统武术主文化与竞技武术亚文化之间的交汇也存在冲突。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在竞技武术中演绎起来有局限性。竞技武术在赛场中注重以演绎感染习练者本身和观众,其目标与技击存在一定的差异。竞技文化亚文化中对传统武术主文化的技击性的评判,没有能够客观的、能被量化的统一标准。基于此,传统武术主文化与竞技武术亚文化的交汇即相互依存,又彼此独立。

2.3 传统武术亚文化与竞技武术主文化的融汇

竞技武术主文化的演绎通过对传统武术表义亚文化的继承和转化方式,实现了两者之间的融汇。事实上,竞技武术的演绎情节来源于传统武术对身体技术的“意像”表达。如传统武术中的象形拳以技击为终极目标,而以意像式的身体动作方式表达了自身对于技术的演绎。它以“形似与神似”独特演绎方式,造就了其亚文化特性。然而,竞技武术的主文化正是以演绎为主导,是对传统武术亚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它在分化和改造这一文化特性的同时,积极吸收其中的文化精华和元素,使之成为自身主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

当然,某些传统武术亚文化的因素也深刻影响着竞技武术主文化的发展,并与之产生文化冲突与制约。传统武术的意像是表达被竞技武术吸收之后,成为其自身身体技术的重要判定指标,但存在着演绎执着的极端倾向。如某些竞技武术动作的创编,完全脱离了武术技击追求,沉浸在演绎表现的技术虚无之中。一些丧失武术文化元素的动作出现,如体操、舞蹈动作类似或形似的动作呈现在竞技武术赛场中。它以一种强势文化涵化弱势文化的姿态,感染和诱导着竞技武术主文化的形成。在传播方式上,更是选择了“以拳击、体操的竞赛模式发展竞技武术,并成为社会传播的主流”[6]

3 传统文化元素到竞技武术文化元素的寻绎

3.1 传统到竞技的直观技术表现

在武术文化圈中,传统武术文化与竞技武术文化的亚文化圈,在直观的技术表现形式上出现了文化元素转化现象。它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7]。例如传统武术中的传统套路。传统套路中吸收了大量攻防格斗的技术内容,将一定的传统战术理念融入具体动作招势中,并形成固定的招式,以套路的形式作为载体实现身体技战术文化的代际传承。现代竞技武术是在西方体育传人中国后,受竞技体育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现代竞技武术套路集中体现了武术气势恢弘、热烈奔腾、舒展大方、潇洒自如的外在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体育竞技性,它更利于裁判评定,更易为现代大众所接受,是传统武术竞技化的一个新项目”[8]。在表现形式上,将攻防格斗的技术内容转化为“意想技击”技术内容,实现了“重技击”到“重演绎”的转变。

3.2 传统到竞技的客观评价准则

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因其表现形式的元素转化,带来了客观评价准则、衡量方式变革。传统武术大多流传于民间,多采用家传、族传或宗传的代际习得方式,所谓的高下之分,大多是同门或同宗亲友之间的比较,不同帮派的比较也讲究“点到即止”。在这样环境下的评价标准是以“感性为主导”,而竞技武术则不同。它要求极为严格,评分规则也极为明确、详细,可操作性强,有一定的客观条件限制,讲究以“理性分析为主导”的衡量准则。这种评价与衡量标准的差异,揭示了“感性”到”“理性”文化元素的革新过程。

3.3 传统到竞技的主观价值取向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武术领域的首要问题”[9]传统武术技术到竞技武术技术的革新,是武术发展在人的文化价值取向变革中寻求的全新定位。在国门开打后,同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武术不再是一种隔绝状态。面对与西方体育文化巨大差距的现实,武术借鉴、吸收西方体育文化,步入全新的文化选择。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文化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传统武术通过习练者的身体活动,以追求完成一种“体悟式的自我教化”。通过身体技术的习练过程,达到自我外在身体机能的提升和内在心境平和的目标。而竞技武术在这种“体悟式自我教化”的价值取向之上,引申出新的方向。竞技武术作为现代的竞技体育项目之一,以取得竞赛的胜利为目标,为武术文化的价值开辟了新的土壤。

4 结语

传统武术文化圈与竞技武术文化圈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竞技武术既要积极与传统武术文化元素相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武术传承性,同时又需发挥自身优势分化和整合传统武术元素,以丰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传统武术文化圈与竞技武术文化圈是隶属于武术大文化圈的亚文化圈。武术的发展依靠亚文化圈中各文化元素的转化,来实现武术多元态势的发展需求。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互动既是社会变迁的结果,也是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必然。在武术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武术的文化内涵。围绕武术文化圈的核心轴来实现文化元素的转化,是武术多元发展的根本原则。

[1]陈振勇.中国武术传统在现代发展的文化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4):17-21.

[2]孟林盛,李建英.论东亚体育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6-50.

[3]陈华文.文化学概论新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82.

[4]程 璇.和谐社会构建中的网络文化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7(11):12-15.

[5]杨丽娜.试析武术文化与书法文化的互孕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4(3):95-97.

[6]冉学东.对中国武术体育化进程的文化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43-48.

[7]孟 涛,蔡仲林.传播历程与文化线索: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历史探骊[J].体育科学,2013(10):78-88.

[8]骆红斌,杨建营.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4):8-11.

[9]文善恬.竞技武术,歧路之羊?——武术发展要警惕一种“去竞技化”倾向的回潮[J].体育科学,2008(11):87-92.

猜你喜欢
文化圈技击亚文化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圈里事儿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