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侗乡腌鱼、烧鱼

2014-08-15 00:47晨/文
烹调知识 2014年9期
关键词:冷食黎平县鲜鱼

福 建 赖 晨/文

在黔东南的侗族地区旅行,特别是在侗族文化厚重的黎平、从江、榕江等地,侗族的传统名吃腌鱼、烧鱼是不可错过的美食。在黔东南各地,无论是苗家、侗家还是哥摩人,鱼都是待客的上品。侗族人的腌鱼、烧鱼更是别具风味。

侗族腌鱼,原名糍鱼,以民族风味特色著称,源远流长。它是侗族传统食品的珍品,用作隆重的祭祀,民族节日,婚礼和招待贵宾,又有丧事必用腌鱼的民族习俗。每年农历九、十月份,黔东南的侗族人民家家都要制作腌鱼、腌肉。

据《苗族简史》记载:“明代时,贵州大部地区以养灰和高梁粥,酿成糟汁,掺以鱼、肉及佐料贮于坛内,称为腌鱼、腌肉,视为佳肴”。古代交通闭塞的贵州山区,向有“两山对面喊得应,走路却要大半天”的说法,形容山高、路陡、难行。由此推断普及腌鱼必然要经历漫长的历史时期。既然到明代贵州大部地区已有腌鱼,可见腌鱼的创制历史相当古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溪河密布,清水江、都柳江、清阳河等流域的鲜鱼肥美。各兄弟民族普遍利用稻田养鱼。每年秋收放水捉鱼、鱼儿肥壮,几乎家家户户均把丰收的鲜鱼加工为腌鱼,有的还加工为腊鱼、风鱼。黎平县有些地方,人刚出生就为他制作腌鱼,到他死时取出来招待乡邻,说明腌鱼能储存几十年、上百年之久。

各地侗族腌鱼的加工方法大同小异。黎平县的腌制方法,首先将鲤鱼尊鱼剖腹;取出内脏,放入盆内,置于阴凉处用盐腌渍3~5 d。用盐量视其时间长短而定,如存放 1~2年,鱼盐比例为 10∶1.25,存放二三十年,为10∶2~2.5。用糯米(浸泡后蒸熟为糯米饭,鱼与糯米饭的比例为 10∶3)、辣椒面(鱼与辣椒面的比例为 10∶1),和适量的米酒、生姜、大蒜、胡椒粉及微量土硝,同盐渍鲜鱼分解出来的盐水拌匀成腌糟。

黔东南盛产木材,一般均用木材加工成大小腌桶。大的可腌几十公斤,小的可腌几公斤。腌桶先用稻草灰洗涮,消毒灭菌,再用韭菜叶擦搓,除去木料异昧。晾干后先铺一层腌糟于桶底,深约3 cm。再用腌糟逐个填满鱼肚,擦遍鱼体全身,依次排放桶中。每放一层鱼,用腌糟薄薄覆盖一次,扒平压紧,再放第二层,至距离桶口约20 cm为止。将巴蕉叶、水芋叶、棕片、竹壳用盐水浸泡消毒后,层层覆盖在上面,再把稻草用开水烫15 min灭菌,编织成厚薄与桶口一致的草垫盖上,压上石头,密封桶顶。

封桶贮存两个月后,就可开桶食用。每次开桶取食后必须密封,防止污染。腌鱼可冷食、烤食、煎食。冷食是把腌鱼切成块装盘;烤食是用杠炭火烤透食用;煎食是把鱼切块后用油煎为金黄色食用。冷食鲜嫩,皮微绵韧;热食皮酥肉嫩,鲜香四溢。腌制期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腌鱼具有酸、甜、辣、咸、鲜、香、嫩的特殊风味,越嚼越香,回味醇长。

鱼肉含人体容易吸收的高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还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冷作加工,营养物质没有受到损伤。酸、辣和所含酵母,有健胃和帮助消化的作用。10年以上的老腌鱼,还是治疗肠炎和下泻的良药。《本草纲目》载鲤鱼:“煮食,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生者,治水肿脚满,下气。”

还有一种起源于田间地头的烧鱼在当地也非常有名——侗族人吃了早饭就下田耕作,中饭自然就在田边解决,除了携带平常的糯米饭之外,他们有时还会燃起一堆篝火,从稻田里捉几条鱼,剖洗去鳞后,用树枝条穿着在火上烤,烤至色泽发黄就可以蘸着盐面、辣椒吃了。

腌鱼、烧鱼展示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堪称民族食品的一绝。

猜你喜欢
冷食黎平县鲜鱼
关于某餐饮单位拍黄瓜被罚5 000元引发的思考
酸的思念
1991—2020年黎平县降水变化特征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
小猫咪
第一次炒鲜鱼的收获
冬季适当吃冷食
黎平:“十条规范”匡正党员干部行为规范
黎平侗族大歌的艺术风格特征研究
解暑食品 爱你冰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