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如何在当代进行表达和传播

2014-08-15 00:54:08肖艳
文艺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门类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

○肖艳

“当代”属于一个历史时空下的动态概念,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在“当代”下进行的。19世纪末的“当代”,西方艺术是我们现在命名的“现代主义”艺术开端;以实验的精神和理性的态度,去探索“艺术是什么”这一艺术的本质。那时的“当代”注重艺术风格、艺术原创性,是追求理性精神的精英时代。而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西方“当代”,则处于后现代主义时期。这个“当代”,是对于过去“当代”的反叛,即对于“现代主义”这套模式的反叛——艺术由推崇理性到反叛理性,由解释艺术到解构艺术,由艺术创造化直接演变为艺术的彻底生活化。

然而这些“当代”并没有及时有效发生在中国土壤上,而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交互的快捷,才逐渐和世界有所同步;这其中就包括现行的艺术,即当代的艺术。因而艺术在当代的表达,毫无疑问是在后现代主义范畴下向前推进的。

一、艺术在当代的状态

当代的艺术,可以说是样式繁多,无所不包,艺术已经扩大到没有边界的地步。任何事物,都可以假艺术家之手,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件带有光环的艺术品;或者任何人,都能够假艺术的名义来进行相应的“艺术行为”。这好似达到了后现代主义的主张,即艺术不再是高空楼阁,人人似乎可以轻易触及或摘到艺术果实的状态。

如果当代的艺术状态已经达到人人可以创作艺术,单纯把这种状态归纳为当代的艺术状态,显然有失公允。因为众多观者并不理解当代的艺术品、艺术行为以及其中的艺术思想和观念,而仅仅是将众多的艺术品、艺术行为、艺术事件等,当成了满足他们内在好奇心的一块猎奇地。于是乎,在他们心中,艺术似乎与新、奇、大、怪、多、呆等相联系,有了这些特点的事物似乎总能够跟艺术挂钩。正因为这样的状态,操弄艺术的人,知道游戏规则和略知道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群体,最终在当代上演着一幕幕新奇的艺术现象、艺术事件。然这些艺术现象和艺术事件在短期时间内,如昙花一现,而后并未留下多少痕迹。

如果说在20世纪末,中国当代的艺术还有可以作为划时代性的艺术事件和艺术作品,那么21世纪后,这样的艺术作品和艺术事件则很少出现。当代的艺术经典性、永恒性和范式性,都逐渐被消解,成为娱乐化时代的一个调味剂。

在这样碎片化的娱乐时代,试图用艺术去塑造一个中心或权威,似乎变得可笑,但这也并不影响当代许多艺术门类以自身的方式存在和发展。在当下,有新媒体艺术、学院派艺术、行为艺术、架上绘画、当代水墨画、现代舞、传统京剧、流行音乐、电影等,这其中有最前卫的艺术,也有坚守传统的艺术,艺术类型和门类颇为丰富。这个当代,艺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共同存在的状态。

艺术多样性存在是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艺术的反叛和否定的结果。现代主义中的艺术是在旧艺术形式上,进行了新的创造,是一个否定旧形式,却呈现出逻辑向上的过程,旧的形式和语言在艺术历史主流中会最终消失。当这种逻辑不断向前推进,势必会对本身逻辑形成否定和反叛,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显然会对现代主义艺术本身的解释进行消解。那么艺术则成为可以拿来的一切风格、形式、语言、物品等的综合代名词。艺术不再是单一的几种风格,而是多元化的存在。

二、艺术于当代的表达

相比任何一个时代,当代艺术的界限未曾有过这么模糊。艺术可以同时呈现出不同时期和不同门类的风格、形式、语言。而支撑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在于其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行为等,能带来相应的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艺术作品产生一定的文化价值或者社会效应。

显然,当代的艺术表达是对思想、观念、态度的表达,所使用的材料、形式、语言并不占主导作用,只是借助相关的形式、语言、风格,表达相应的思想、观念和态度本身。不论所从事的艺术是何种门类,有效地表达其中的思想、观念以及艺术家自身的态度,皆可能成为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行为,而创作本身的这一过程,也可以称之为艺术的或艺术事件。

这样艺术不再止于某一些特定的门类或形式,艺术可以与此毫不相干的学科发生联系。艺术家也不再是某一特定身份的艺术家,而是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媒介,恰当地将媒介服务于自身艺术观念和思想的人。其中所从事的事物能够扩大和改变观者的思想和观念,这在当代便可以用“艺术”这一名词来称谓。

而这些对于艺术的观念和思想,并非外来强制拼贴和赋予的。如果仅是对于某一事物进行拼贴和粘连,强加相应的观点、理念,整个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行为仅仅是机械式的概念转化,就无法展现作品本身所散发的艺术魅力。

思想、观念的表达是建立于艺术家个人在自身的关注点中不停寻找和发现所产生的。当代的艺术表达实质是,当代的艺术家去寻找他所认为的什么是艺术这一发现过程,即对于自身关注点所产生的问题、观念、思想和价值、文化取向的表达。当代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当下的艺术家所关注的事物转化过程,艺术的表达存在于艺术家们的关注点中;他们在找寻问题时所产生的思想和观念,便有可能成为当代的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艺术行为或艺术事件。

当下艺术处于多元化、碎片化和综合性的时代,艺术本身的界定模糊。艺术不再是以门类、风格、形式、语言论艺术的高低,所有的艺术的门类、风格、形式、语言所产生的艺术意义皆是同等有效,皆可以成为作品中的元素或符号,而这些元素和符号成为艺术家经营艺术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而形成艺术家独立的面貌。

艺术于当代的表达,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推动者和精神寄托的地方。而民族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则是区别与西方当代的艺术根基,寻找和发现民族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作为艺术创作的符号或元素,形成相应的思想、观念,将成为当代的艺术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有效的表达。

三、艺术于当代的有效传播

当艺术处于这样一个快速消解下碎片化娱乐时代环境中,艺术于当代的传播看似容易但传播有效并不容易。当下的新媒体传播虽具备快捷、高效、范围广等特点,然而新媒体的传播所能带来的时间效应却是短暂的,且新媒体的快捷同时也带来信息量的庞大和信息的快速覆盖,使得艺术信息、艺术作品和艺术批评等能够被阅读的机率缩小,艺术并不能够像商业投资广告一般,大量的长时间的重复轰炸,而迫使观众有效了解和接受。

且新媒体的出现,艺术的信息量仅仅是人们视线中的一部分信息内容,而这一部份信息内容如果是精英式的艺术,人们无法有效地从中获取理解和认知,对于艺术的乐趣消失,自然地艺术会逐渐在他们的视野中淡化。因而艺术教育和博物馆、美术馆教育,则是对于提升群众审艺能力和水平关键的着力点,也促使传播的信息载体,艺术品、艺术批评、艺术评论、艺术行为和艺术事件,获得最大范围的有效受众者。

艺术于当代有效的传播,除了传统的有效传播形式,应形成以艺术为中心品牌效应和艺术区效应。以借助艺术自身的效应和新媒体媒介的方式,长时间对于相应的艺术品、艺术事件、艺术表演等进行宣传,从而产生综合效应,最终提升其中艺术在当代的影响力。

在后现代语境下,艺术依旧以多样性、多元化、碎片化和综合性的状态存在,艺术表达门槛似乎在降低,然而当代艺术的有效表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艺术家在这长期的寻找和发现自身关注点的过程中,对于当代艺术状态需有自身的艺术态度和独特解释角度,从而建立与他者相区别的艺术思想和观念,最终实现艺术作品的独立面貌。这样高品质的艺术,借助新媒体的高效宣传和持久影响,艺术自然在当代的表达中更具影响力;艺术家如果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时代变迁中人类情感的发展,融合本民族文化,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势必将促进中国当代艺术在世界有着更持久的表达和传播。

猜你喜欢
门类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26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现代装饰(2018年2期)2018-05-22 02:50:47
千奇百怪的动物
王莫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工业设计(2016年1期)2016-05-04 03: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