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联知名专家?端享现代医疗

2014-08-15 23:32隽武
科学生活 2014年7期
关键词:联网医学病人

隽武

专家介绍

白春学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委,亚太呼吸学会科研委员会主席和多家国内外杂志主编或副主编,发表SCI论文120多篇,影响因子560多分,获专利28项。

特需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和周三上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教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手机云加端物联网医学后,又带领团队基于IT、无线传感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研发并提出了“移动云加端物联网医学”,并创设“云计算家庭病人管理系统”,为广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白春学教授。

《科学生活》:我们知道,您和您的同事们创设的“云计算家庭病人管理系统”为国际首创,能否为我们的读者介绍你们这方面的工作,以及这一系统能为广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做些什么工作。

白春学教授:我把关于建设基于物联网医疗的“云计算家庭病人管理系统”这一工作分成三个阶段,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来说,可以概括成:云梦,追梦和圆梦。

云梦

先说说“云梦”。大家知道,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的迅猛发展,从2008年起在世界上远程医疗服务开始风行,即通过电话、电脑和网络,以可视、可听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互动,为患者诊治并提供咨询服务。远程医疗与传统的医疗相比,应当说有六方面优势:可以为预防疾病和早期诊断疾病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普及;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所谓依从性,是指患者执行医疗保健措施的客观行为的依从程度,即执行医嘱的程度,完全执行医嘱的称为依从性好,反之为不好);可以远距离获得患者的有关资料;可替代面对面的医生或护士的随访;可以为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时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门诊随访、急诊随访以及住院次数。

然而,当时我就觉得,远程医疗服务固然是一种突破,但它也有缺点。其一,由于不是同步服务,不能随时随地与病人交流,往往需要护士通过邮件或电话的形式回复患者的问题;其二,这种远程医疗服务无法做到按时、直接监测等,无法每分每秒陪伴患者;其三,不能全时空地对患者进行指导,比如催促他按时服药等。

于是,我就萌发了改善这种远程医疗服务模式的想法。在百度上你可以查到关于“物联网医疗”的定义,那还是我拟的,但现在看来太繁琐了,我可以用12个字来概括:云联知名专家,端享现代医疗。

当然,如果回溯“物联网”的概念,那是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早期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各种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而医学物联网,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护等。

我们提出的物联网医学中的“物”,就是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如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检查设备、各种传感器,等等。物联网医学中的“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上述“事物”产生的相关信息交互、传输和共享。物联网医学中的“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一张“网”,就可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这也可以满足我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提出的“端口前移,重心下沉”的医疗服务的总体要求,也就是医疗服务前移到预防疾病的环节,下沉到社区。

就拿呼吸系统病人来说,前几年有几位名人,如邓丽君在泰国演出时因哮喘病突然发作而逝世;侯耀文也孤身一人亡于别墅内,据说,当时他已不能打电话求救了。像这样的情况,如果当时有物联网医学监控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邓丽君的病情可以早就得到监控,没发作就可以监测到迹象;我们如果发现侯耀文的心跳不正常,就会依据GPS找到他所在的别墅位置,派救护车前去。

这就是我的云梦,即创造全时空的医疗服务体系,涵盖预防、保健、诊断、医疗、看护和康复等全方位的服务。特别对那些罹患慢性病的人群,比如患慢性阻塞型肺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的病人,就终身需要接受医疗服务,不然他们就活不长、活不好,有了物联网医疗,他们就不必频繁住院,可能在家里就能得到很好的照护。

追梦

《科学生活》:这真是一个非常值得憧憬的云梦!那么,您是怎样追梦的呢?

白春学教授:从2008年开始,我开发远程医疗传感器系统,这是物联网医疗的最基础的工作。于是,2009年美国胸科学会医疗名人录中就把我的工作列为重要的进展,说明这项工作在世界上也是开拓性的工作。

我们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为对象开始进行实验性监控。大家知道,有些人睡眠时爱打呼噜,如果呼噜声响亮而不规律,时断时续,声音忽高忽低,就标志着气道狭窄加重,有气道阻塞发生,便会引起呼吸暂停。如果呼吸暂停一夜发生30次以上,或平均每小时发生5次以上,患者就会反复从睡眠中憋醒,并有血氧饱和度降低和心脏等并发症,医学上将之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在中国估计有3000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但90%以上不能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原因在于,患者必须住院在监测仪监控下住一夜,而像我们中山医院总共才有6台这样的检测仪,总院只有4台,青浦分院有2台。仅以100多万人口的青浦区而言,据估计至少有4万左右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我们的分院每年全负荷运作,才能做700多例,大多数病人无法得到诊断和治疗。所以,我们研发了可以用于家庭的睡眠呼吸暂停检测和治疗设备,这样患者的情况就可以及时传到医院,我们加以诊断,制定治疗计划。可以说,比用于心脏监测的“hot”还要先进,因为“hot”必须拿到医院来进行数据分析,而我们在医院实时就了解了病人在家的情况。

同时,物联网医学还可以用于肺功能、睡眠状态、心电图、血糖等的连续实时监测,实现对患者突发状况的及时抢救和个性化医疗服务。目前,我们开发的物联网医学“云加端”技术有三个部分组成,包括穿戴式呼吸音、肺功能、心电信号和血氧饱和度物联网医学用户(健康人或病人)监护终端。基于手机的物联网医学医师终端,以及可以接收和处理以上两种终端信息的、基于无线通讯技术和云计算框架的海量信息处理与挖掘系统,可以联通用户和主治医师来开展实时、形式多样的交互式移动医学服务。

圆梦

《科学生活》:那么,到目前为止,您和您的团队已经在物联网医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白春学教授:这一物联网医疗服务已经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实施了近一年,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当然我们还在开发和准备实施其他的物联网医疗系统,暂时不便公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开发过程中,我们已经有许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在手,同时还在申请更多的专利。并且建立了物联网医学实验室,有一个团队专门从事这方面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上海和其他省市已经有一些医院与我们签订协议,推广我们的物联网医疗系统,将派人前来培训,然后在这些医院实施。

我们还在世界上首次达成了上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物联网医学诊治共识。因为住院接受监测仪监控的诊断标准,并不一定适合于在家用物联网医疗服务系统监测。

世界上许多医学会议和媒体等都报道了我们这一物联网医疗服务系统所取得的成果。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可我们这一项目,还希望我们将这一经验推广到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家去。5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希腊雅典举行会议,就邀请我去做有关物联网医学的报告。有人问物联网医学的未来,我说:“可用我刚写的几个字代表:‘三个连接全时空,融合三众在其中。教育防保与诊疗,全新模式惠众生。”

《科学生活》:祝愿您的团队在开发和实施物联网医疗体系中取得更多的成绩,造福于人民。

猜你喜欢
联网医学病人
“身联网”等五则
谁是病人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抢占物联网
病人膏育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