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降斌 潘兴坤 魏来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与扩散过程正如一场多国参与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溢出效应、金融溢出效应、季风效应以及净传染效应等把金融危机传导到各国。我国要稳妥处理好对外依存度与扩大内需的关系、金融全球化与资本开放的关系、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以及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关系,使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传导效应;季风效应;溢出效应;净传染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6-0007-03
[作者简介]刘降斌(1968-),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潘兴坤(1990-),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魏来(1990-),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90115);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12057);哈尔滨商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13DW019);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13A001)。
一、引言
从20世纪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墨西哥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到新世纪的次贷危机、希腊债务危机等,国际金融危机传导的渠道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不断加深。对国际金融危机传导效应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有针对性地加以防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
金融危机传导与扩散的过程类似于一场博弈。在这场博弈中,有众多的利益相关方参与其中,例如:各国政府、各大金融机构、投资者和投机者等。虽然参与者参加同一场博弈,但是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等因素的存在,各参与主体所能获得的信息是不一样的。金融危机在这场信息不完全对称的博弈中得到进一步扩散。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贸易溢出效应
“贸易溢出效应”,顾名思义,就是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传导到与金融危机发生国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国家,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等产生不利的影响。目前,经济贸易的全球化使得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依靠独自的力量谋求发展,更无法置身于金融危机之外。贸易溢出效应的贸易传导渠道分为直接的双边型贸易渠道以及间接的多边型贸易渠道。如果两国的经济关系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那么它就成为直接型双边贸易传导金融危机的基础;如果两国的经济关系并未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多国有可能在同一市场为了自身利益而产生竞争,这就形成了间接型多边贸易渠道。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是贸易溢出效应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所谓价格效应是指一国商品的出口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具有低价格优势。这种低价格的优势来源于由本国货币危机直接导致的货币贬值。所谓收入效应是指一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为货币危机变得越来越少,居民的消费意愿下降,对进口商品的需求更是少之又少,从而该国的贸易进口额也大幅下降。
当然,一国政府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加就业机会,维持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可以采取政府干预的手段调节汇率不合理的成分。但是,由于这种调节是人为的主观意图,并非市场自发形成,所以调整后的汇率水平无法确定是否真的合理。一旦调节出现严重问题,不仅不利于缓解危机,还有可能使各国货币出现竞争性贬值从而加剧金融危机的影响。一旦一国陷入危机,居民收入就会下降,福利待遇不再优厚,进而削弱了居民对进口商品的消费,导致他国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受到打击,最后形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当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由于泰铢的大幅贬值引发的。当时中国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其他国家那么严重,这和政府采取的稳定人民币以及港币的一系列措施是分不开的。
(二)金融溢出效应
金融溢出效应往往在一国出现货币危机时发生。当一个国家因为投机冲击而导致货币危机时,市场上就会出现流动性缺乏的问题。该国金融中介机构为了提高流动性,不得不采取在国际市场上清算资产的办法。这一做法的弊端显而易见,当与该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国家发现该国这一举措时,就会意识到该国的货币危机已经很严重,必须考虑自己在该国的投资是否可以获得预期的利润。如果发现投资前景不好,其他国家就会把资金撤离该国以降低风险,导致资本的大量外逃。
1通过银行系统传导的金融危机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趋势加强,各国银行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复杂。在世界各国银行相互联系的这一金融体系之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家银行一旦出现严重问题,就会引发全国性的银行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到世界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2通过国际金融市场上流动性需求传导的金融危机
1997年,Goldfian和Valdes提出,金融中介提供的国外具有高流动性的资产是金融危机扩散的重要因素。金融中介会把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注重短期投资的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国外市场,大幅增加了资本的流动性。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抛售、挤兑的风险。本国金融机构为了提高流动性就会回收在外资金,进而导致他国资产流动性出现问题,最终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3机构投资者的运作
机构投资者越来越成为一国经济发展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因为机构投资者掌控着不断积累的资金,他们的一举一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国的金融动态,特别是货币危机的传导方面。一般而言,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典型代表,基金公司的组合投资会把地理区域纳入考虑范围。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生危机,基金公司会选择抛售该国的所有资产,进而影响到该国以及他国的金融稳定。
(三)季风效应
Masson(1998)最早提出了“季风效应”,他认为由于共同冲击而产生的传导效应就是“季风效应”。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经济逐渐掀起全球化的浪潮,这为金融危机的传导提供了新的途径。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当一国经济出现问题时,与之相关的其他各国多少都会受其影响。“美国打个喷嚏,地球都得颤一颤”就是超级大国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真实写照。“季风效应”这一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发展的。
1政策冲击
政策冲击是指某一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经济状况。诚然,这种影响机制是建立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之上。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十分复杂,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当一国的经济政策变动时,其他国家的经济同样会受到冲击。
毋庸置疑,居民的需求水平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并且通过三个方面得以表现。一是一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不仅会增加对本国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还会增加对进口商品与服务的需求,进而对他国的经济产生影响;二是一国的经济政策会影响该国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从而影响各国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三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国商品与劳务的价格,进而使外国商品以及劳务的价格相对于本国发生变化。
2产业联动性传导效应
产业联动性传导效应包括产业“结构性震荡”和“存货加速原理”两种渠道。所谓产业“结构性震荡”就是指多国的产业结构相似,其中一国发生金融危机,其他各国同样会卷入其中,造成经济的失衡。国际资本为了降低风险,会尽快把资金撤离出危机发生国以及受其影响严重的各个国家。金融危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散放大,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存货加速原理”是指当一国经济出现萧条时,人们因为可支配收入的降低会相应地减少消费,社会总需求下降,造成企业产品的大量积压;进而企业将通过裁员、减产等措施弥补损失,与之相关的企业就会受到影响,导致更得多的企业被拖入,造成金融危机快速扩散。
(四)净传染效应
在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今天,金融危机的传导与扩散也变得越来越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然而,“净传染效应”与之前的传导效应有所不同,它是以各国投资者心理预期的变化作为传导途径。如果某一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投资者们就会将该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相对照,试图找出与之相似的国家,然后把资金撤离出来或者拒绝去这些国家投资。但是,宏观经济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尽管能很好地说明“净传染效应”,而投资者依然认为一些国家政治环境、经济基本面以及文化背景的相似性才是“净传染效应”发生的关键所在。
1相似的经济基本面导致传染型
投资者认为经济基本面相似的国家之间的金融危机具有传染性,万一其中一国发生了金融危机,投资者就会对那些具有相似经济基本面的国家发起“狙击”。比如说,一国政府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防止投机性资金的涌入,可能会放弃固定汇率制度。投资者就理所当然的认为那些存在通货膨胀问题的国家迟早也会放弃固定汇率,于是发起投机冲击,引发多国金融危机。
2相似的政治环境导致传染型
一国发生货币危机之后,为了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会在采取政治方法的时候,同步揭示与之政治环境相似的国家的态度和成本。这一举动不仅仅导致了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成本的失衡,还使得投资者丧失了对这些国家货币能够保持稳定性的信心,最终导致多国金融危机的发生。
3相似的文化背景导致传染型
投资者认为,与相似的政治、经济环境一样,在文化背景方面具有相似部分的国家之间金融危机同样具有传染性。最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事件是1982年发生在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西班牙的殖民地之一——菲律宾也难逃厄运,仅仅因为投机者们认为他与拉美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
三、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对我国的启示
(一)处理好对外依存度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是很高的,2012年达47%,2013年也高达46%。因此,我国外贸出口也必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影响程度逐月加深,并且在2008年11月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
我国的内需市场具有巨大潜力,相比于城市,农村的家电、农用机车和农用产品的需求更大。尤其是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收入提高,农村需求也在增加,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农村需求。第一,建立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农民才能放心的消费自己手中的钱。比如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这样农民才不会担心得病了治不起而不敢治疗。第二,进一步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水通、电通、路通、这样才能让饮水机、电器、机车进到农民家中,让农民买的家电都能用得上。所以说,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内需绝对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首先,能解决因经济危机而影响的出口困难问题,扩大内需;其次,可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农民收入增加也会刺激内需,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二)处理好金融全球化与资本开放的关系
首先,我国已经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有效加强了经济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其次,对于进入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要进行严格的监管,对不合格的金融机构要及时整改问题,控制风险。并且,商业银行进行境外投资时要注意投资风险,科学调整投资组合,合理控制风险。再次,对于手持的外汇储备进行分散,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现有的外汇储备组合(种类以及比例),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处理好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有效方法,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第一,长期以来我国主要的生产方式都是粗放型的,这样的生产方式浪费了我国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并且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二,我国的人口优势正在消失,导致在廉价劳动力的竞争模式中我国已经不再占有优势。第三,低端产品出口往往遭受进口国的各种贸易壁垒的阻碍,比如,进口国对我国低端产品出口产品征收反补贴税、反倾销税,出口变得愈加困难,更谈不上扩大出口。
(四)处理好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关系
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及衍生工具出现,金融创新工具具有两面性,在为投资者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带了更多巨大的风险。一旦金融资产贬值或收不回来,创新的金融工具也失去其价值。这就是虚拟资本的危害。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刻不容缓。一方面要积极推进金融工具创新,为我国金融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也要妥善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双管齐下,共同推进银行业金融创新。要做到金融风险可控制、财务成本可计算、金融信息披露充分。目前,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都在推出理财工具,其风险很大,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其监管。
四、结论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局限在某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危机是世界各国无法回避的问题。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也在向多元化、多层次的趋势发展。我国在面对金融危机的传导效应时,应结合本国国情,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尽可能降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经济能够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Gordon, Gary B“The Subprime Panic”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J]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8(8)
[2]邓光奇浅析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北方经济,2009(2)
[3]余岭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影响和对策分析[J]财贸经济,2009(6)
[4]易宪容,王国刚美国次贷危机的流动性传导机制的金融分析[J]金融研究,2010(5)
[5]向敏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2(16)
[6]李禾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及对中国经济影响和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3(6)
(责任编辑:陈鸿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