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

2014-08-14 18:57谷忠倩苏丹毛靖怡高新尧
对外经贸 2014年6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中日韩

谷忠倩 苏丹 毛靖怡 高新尧

[摘 要] 针对中日韩三国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出运用RCA和TC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日韩相比,中国开放型经济需要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摒弃单纯追求出口数量而不注重出口质量的出口导向战略, 转变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比较优势的贸易结构,提高外商投资水平和产业链中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关键词]中日韩;货物贸易;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4)06-0018-03

[作者简介]谷忠倩(1993-),女,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苏丹(1992-),女, 汉族, 上海金山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毛靖怡(1993-),女,汉族,重庆万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高新尧(1993-),女,汉族,四川乐山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商务。

[基金项目]受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支持,项目编号:2013YCX107。

一、引言

作为东北亚地区最重要的三个国家,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是推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最重要力量。自2012年11月三国领导人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来,已进行了四轮谈判,三方已经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谈判内容和方式展开了深入磋商,并就货物贸易降税模式包括谈判步骤、产品分类、处理方式等基本框架达成共识。因此,尽管目前政治、历史等因素影响着中日韩自贸区的进展,但三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为其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三国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我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提供参考性建议。

二、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概念以及衡量方法

(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概念

1.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不同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差异,该差异的来源是各国生产产品时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它强调的是使各国按照其先天的要素禀赋参与国际分工,享有比较利益。日本、韩国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都曾利用其在各个时期和阶段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从而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2.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以较低的生产成本或者与众不同的产品特性来取得最佳价格。波特认为,一国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一个相互增强的“钻石”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四个核心因素影响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这四个因素是:(1)生产要素; (2)国内需求;(3)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此外,政府和机遇也可能影响一国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同比较优势相比,它不是一种天生的优势,而是强调后天努力创造出来的优势。因此,竞争优势不是一种静态的比较利益,而是动态的,故应注重各国在获得竞争优势方面的主观能动性。

(二)衡量方法

国际上通常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简称RCA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简称TC指数)来衡量一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在世界该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与该国所有产品的出口在世界所有产品出口中的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RCA=Xki/Xi/Xkw/Xw

其中,Xki 表示i 国K 类商品的总出口额,Xi为i国总出口额,Xkw为在世界范围内K类商品的出口总额,Xw表示所有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出口总额。

2.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该指数是衡量具体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它能够反映一国某一产业或者某一产品相对于世界市场上其他国家的同一产业或者产品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以及其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TCi=Xi-MiXi+Mi

其中,TCi表示一国i产业或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Xi表示一国i产业或产品的出口额;Mi表示一国i产业或产品的进口额。TC的取值范围为(-1,1)。

三、中日韩三国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分析

(一)中日韩三国初级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在初级产品方面,中国的显性贸易比较指数基本小于0.5,在国际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并且从2001年后该指数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基本处于0.2左右,可见近年来中国的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相比而言,韩国初级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比较稳定,基本在0.3~0.4左右。日本的初级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是三个国家中最小的,但与中国相反的是,日本从2006年开始上升,之后一直保持在0.15左右。可见,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呈现较弱竞争力,日本优势最弱,其次为中国,相对较好的是韩国(详见表1)。

(二)中日韩三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中国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有较大涨幅,从2001年的0.8118增至2011年的1.2144,说明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具有竞争力。当前,中国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与中国相比,韩国和日本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高于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比中国更有优势,韩国在这十年内一直保持在1.4左右,而日本稍高于韩国,保持在1.5左右(详见表2)。

(三)中日韩三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endprint

尽管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数值远大于1,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具备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这说明中国现阶段仍然以出口价值链中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韩国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0.9左右,日本虽有小幅上升,但升幅仅为0.8左右。中日韩三国对于该类产品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国最强,韩国次之,日本稍弱(详见表3)。

(四)中日韩三国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初级产品方面,从表4可以看出,2001—2011年中国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该指数值从-0.2692逐次减少到-0.7148,这说明中国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渐下降,相较于国际市场来说,越来越处于贸易竞争劣势。但相较于日本而言,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仍然相对较高。这说明在中日两国间,中国的初级产品还是相对具有优势的,特别是食品和动物等,TC指数大概维持在0.4017。对韩国来说,其TC指数总体呈现好转趋势,虽然该指数一直处于负值,但是其在慢慢变小,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其TC指数大于中国。这说明韩国在初级产品上不断追求生产和出口高质量高价格的商品,其贸易条件正在逐渐改善。而日本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其在初级产品上一直处于竞争劣势,并且该数值一直在-0.80~-0.90之间浮动。这说明在国际市场上,日本的此类产品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

(五)中日韩三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该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不断改善,该数值由负到正,经历了一个由不具备竞争优势到具备竞争优势的转换过程。具体表现为从2001年的-0.1248处于竞争劣势状态,升至2005年的0.0206,再到2008年的0.1464后稍微下降到2012年的0.1292(见表5)。这说明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在大量出口加工贸易产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加速技术型产品的研发,不断推进出口商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型,同时说明了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在明显加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总体上在不断增强,但相较于日本和韩国仍存在差距。

(六)中日韩三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贸易竞争优势,自从加入WTO之后,由于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大量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进驻中国,极大促进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虽然受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该指数有过短暂的微降,但是总体而言仍展示出极大的竞争力。相较于日本、韩国来说更是如此,也因此凸显了三个国家在该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韩国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的0.1546开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降到了0.0169,2009年又猛然回升,到达0.1222,此后一直处于这个水平。日本的贸易竞争优势呈中性状态,该数值一直在0左右徘徊,相对于韩国和中国不具备竞争优势(详见表6)。

四、结论

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资源,但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上有着特有的比较优势。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与韩国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上存在劣势。所以,目前中国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贸易额,并大量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日本和韩国以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呈阶梯状结构,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三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这样的贸易结构会对敏感产业、贸易赤字等产生冲击,阻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和长远发展,对于中国也将是一大挑战。虽然中国在国际上有着“世界加工厂”的称号,但这主要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福利的提升,低劳动力成本和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小,甚至渐渐趋于饱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潜力。而发达国家为了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也纷纷采取各种贸易壁垒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再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发达国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长期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结构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不能单纯地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作为决定贸易结构的理论依据,而是要不断加强竞争优势,否则就会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处于被动状态,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大幅削弱福利效应。

[参考文献]

[1]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5.

[2]郑秀香.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3]李玉芬.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1).

[4]江瑞平.中日韩经济合作: 动因, 态势与影响[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5):5.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

尽管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数值远大于1,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具备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这说明中国现阶段仍然以出口价值链中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韩国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0.9左右,日本虽有小幅上升,但升幅仅为0.8左右。中日韩三国对于该类产品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国最强,韩国次之,日本稍弱(详见表3)。

(四)中日韩三国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初级产品方面,从表4可以看出,2001—2011年中国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该指数值从-0.2692逐次减少到-0.7148,这说明中国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渐下降,相较于国际市场来说,越来越处于贸易竞争劣势。但相较于日本而言,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仍然相对较高。这说明在中日两国间,中国的初级产品还是相对具有优势的,特别是食品和动物等,TC指数大概维持在0.4017。对韩国来说,其TC指数总体呈现好转趋势,虽然该指数一直处于负值,但是其在慢慢变小,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其TC指数大于中国。这说明韩国在初级产品上不断追求生产和出口高质量高价格的商品,其贸易条件正在逐渐改善。而日本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其在初级产品上一直处于竞争劣势,并且该数值一直在-0.80~-0.90之间浮动。这说明在国际市场上,日本的此类产品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

(五)中日韩三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该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不断改善,该数值由负到正,经历了一个由不具备竞争优势到具备竞争优势的转换过程。具体表现为从2001年的-0.1248处于竞争劣势状态,升至2005年的0.0206,再到2008年的0.1464后稍微下降到2012年的0.1292(见表5)。这说明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在大量出口加工贸易产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加速技术型产品的研发,不断推进出口商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型,同时说明了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在明显加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总体上在不断增强,但相较于日本和韩国仍存在差距。

(六)中日韩三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贸易竞争优势,自从加入WTO之后,由于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大量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进驻中国,极大促进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虽然受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该指数有过短暂的微降,但是总体而言仍展示出极大的竞争力。相较于日本、韩国来说更是如此,也因此凸显了三个国家在该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韩国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的0.1546开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降到了0.0169,2009年又猛然回升,到达0.1222,此后一直处于这个水平。日本的贸易竞争优势呈中性状态,该数值一直在0左右徘徊,相对于韩国和中国不具备竞争优势(详见表6)。

四、结论

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资源,但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上有着特有的比较优势。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与韩国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上存在劣势。所以,目前中国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贸易额,并大量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日本和韩国以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呈阶梯状结构,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三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这样的贸易结构会对敏感产业、贸易赤字等产生冲击,阻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和长远发展,对于中国也将是一大挑战。虽然中国在国际上有着“世界加工厂”的称号,但这主要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福利的提升,低劳动力成本和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小,甚至渐渐趋于饱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潜力。而发达国家为了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也纷纷采取各种贸易壁垒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再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发达国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长期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结构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不能单纯地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作为决定贸易结构的理论依据,而是要不断加强竞争优势,否则就会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处于被动状态,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大幅削弱福利效应。

[参考文献]

[1]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5.

[2]郑秀香.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3]李玉芬.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1).

[4]江瑞平.中日韩经济合作: 动因, 态势与影响[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5):5.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

尽管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但数值远大于1,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具备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这说明中国现阶段仍然以出口价值链中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韩国一直比较稳定,保持在0.9左右,日本虽有小幅上升,但升幅仅为0.8左右。中日韩三国对于该类产品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中中国最强,韩国次之,日本稍弱(详见表3)。

(四)中日韩三国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初级产品方面,从表4可以看出,2001—2011年中国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总体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该指数值从-0.2692逐次减少到-0.7148,这说明中国初级产品的竞争优势在逐渐下降,相较于国际市场来说,越来越处于贸易竞争劣势。但相较于日本而言,中国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仍然相对较高。这说明在中日两国间,中国的初级产品还是相对具有优势的,特别是食品和动物等,TC指数大概维持在0.4017。对韩国来说,其TC指数总体呈现好转趋势,虽然该指数一直处于负值,但是其在慢慢变小,特别是在2008年之后,其TC指数大于中国。这说明韩国在初级产品上不断追求生产和出口高质量高价格的商品,其贸易条件正在逐渐改善。而日本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其在初级产品上一直处于竞争劣势,并且该数值一直在-0.80~-0.90之间浮动。这说明在国际市场上,日本的此类产品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

(五)中日韩三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该类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不断改善,该数值由负到正,经历了一个由不具备竞争优势到具备竞争优势的转换过程。具体表现为从2001年的-0.1248处于竞争劣势状态,升至2005年的0.0206,再到2008年的0.1464后稍微下降到2012年的0.1292(见表5)。这说明自从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在大量出口加工贸易产品、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加速技术型产品的研发,不断推进出口商品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型,同时说明了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在明显加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总体上在不断增强,但相较于日本和韩国仍存在差距。

(六)中日韩三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一直处于贸易竞争优势,自从加入WTO之后,由于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大量的加工贸易型企业进驻中国,极大促进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虽然受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该指数有过短暂的微降,但是总体而言仍展示出极大的竞争力。相较于日本、韩国来说更是如此,也因此凸显了三个国家在该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韩国具有微弱的竞争优势,指数从2001年的0.1546开始一直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降到了0.0169,2009年又猛然回升,到达0.1222,此后一直处于这个水平。日本的贸易竞争优势呈中性状态,该数值一直在0左右徘徊,相对于韩国和中国不具备竞争优势(详见表6)。

四、结论

从中日韩三国的比较优势来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缺乏资本和技术资源,但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上有着特有的比较优势。而作为发达国家的日本与韩国具有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上存在劣势。所以,目前中国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扩大贸易额,并大量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日本和韩国以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发展呈阶梯状结构,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三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这样的贸易结构会对敏感产业、贸易赤字等产生冲击,阻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和长远发展,对于中国也将是一大挑战。虽然中国在国际上有着“世界加工厂”的称号,但这主要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福利的提升,低劳动力成本和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越来越小,甚至渐渐趋于饱和,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潜力。而发达国家为了缓解国内就业压力,也纷纷采取各种贸易壁垒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再加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促使发达国家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中国长期以来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贸易结构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不能单纯地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作为决定贸易结构的理论依据,而是要不断加强竞争优势,否则就会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处于被动状态,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大幅削弱福利效应。

[参考文献]

[1]胡俊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贸易效果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5.

[2]郑秀香.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研究[D].吉林大学, 2006.

[3]李玉芬.中日韩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1).

[4]江瑞平.中日韩经济合作: 动因, 态势与影响[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5):5.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中日韩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浅谈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我国针对焦化企业经营管理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