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不等于“应试、应试教育”探讨

2014-08-14 05:37任虹静
成才之路 2014年5期
关键词:应试教育应试考试

任虹静

摘 要:考试在世界范围广泛存在,并成为了各国教育领域青睐的工具,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欣喜它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也有人憎恶它拒自己于梦想之外。然而 “考试” 究竟是不是“应试、应试教育”,基于对考试、应试、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重新定位,否定“考试等于应试教育”的说法,提出考试作为一种工具,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需要人们好好地把握它。

关键词:考试;应试;应试教育

一、相关概念的重新定位

考试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纪律严明的对考查者知识、能力等水平进行鉴定的方法。应试,是为了应对各类考试而出现的行为,把应对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目的的思想与行为就是应试教育。笔者认为应试和应试教育都是“中性词”,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它具有自身的两面性:科学的、健康的、有利的一面和不科学的、不健康的、有害的一面。现代社会应试行为的畸形发展,导致过分注重成绩,用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学效果,“只见分不见人”,使得应试教育异化成了违背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呈现出有害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常常说的“应试教育”就是“落后教育”“有害教育”。事实上,在世界上许多实行应试教育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传统模式也同样培养了大批的精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发达教育的形成。所以,我们常常批判的应试教育,实质上是异化的应试教育,并非一概而论。

素质教育,也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因为素质本身也是多样化的,有好的素质,也有不好的素质。即使是同一种素质,有时也不能严格地区分其好坏、善恶、美丑。例如,同样是对事物的坚持,可以是坚定执着,也可以是顽固固执。所以,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与异化的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是符合教育教学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先进教育”。

将应试教育特指成“落后的”教育,而将素质教育作为其对立面,特指“好的”“先进的”教育。在这个大前提下,考试作为一种工具,常常被误认为是一切“有害的”教育的罪魁祸首,认为考试就是“应试教育”的根源。笔者认为,考试并不等于“应试、应试教育”,考试作为一种工具,“应试教育”可以有,“素质教育”也需要有。

二、“考试等于应试、应试教育”的错误说法

关于“考试等于应试”的说法,诸如“考试尤其是高考,是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考试培养的是高分低能的人,而非全面发展的人”“改革教育就是要取消考试、取消高考制度”等等,表述不同,但是都将矛头指向了考试,考试是万恶之源。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语义表达上的理解错误。“应试——应付考试、应对考试”,“应试、应试教育”固然是在过度“追求考试结果、以考试为目的”中产生的,但是“追求考试结果、以考试为目的”只是一种现象,背后仍有深层的社会原因。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会导致一些人表面地认为,“应试”生于考试,“考试”是“应试”之母,所以是万恶之源。

(2)对“应试教育”产生的真正原因认识不够。“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教育资源的有限。教育资源的稀缺,加之分配不均衡,导致了在资源多、资源好的地区,升学竞争十分激烈。②就业压力。为了解决升学压力,我国高校扩招,然而扩招又带来更重的就业压力,这就提高了学生、家长对学历的要求,加大了升学压力,考试的目的性更强更明显。③文化传统原因。人们认为读书、考试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正是如此,有着“一考定终身”的思想。④期望值过高。一方面,父母都希望给自己的子女最好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出人头地,难免会导致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人们对考试的期望过高,认为考上了好大学就可以前程无忧。这样一来,考试被异化成了追逐名利的工具。“应试教育”在应对考试中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而大多数人对此还处于表面认识阶段,难免产生误解。

(3)对考试功用的认识错误。考试关键论者认为考试是万能的,考试主宰教育,可以决定一切。考试固然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但是人们却认为只要考好了、考上了就“高枕无忧”“前程似锦”,就是“铁饭碗”,却没想到无论是升学考试还是就业考试,即使考上了,也只是为自己提供一个平台,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4)心理因素。当人们聚精会神于高考,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关心高考大大小小的一切事情时,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周围事物的关注自然就会降低。这就好比一个人边做倒立边做算术时,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可能不得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有人落榜跳楼,患了高考抑郁症,自然就归因于考试了。诚然,考试虽然并非尽善尽美,高考有时可能会带来强大的身心压力,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极端的好坏毕竟是个案,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考试是有害的。笔者认为,“应试教育”的根源不在于考试,而是一系列社会矛盾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所以说“考试等于应试”是错误的说法。考试不等于“应试、应试教育”,那么考试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三、正确认识考试的作用

考试是教育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教学测评的重要手段,对于检验考核、选拔人才有一定的工具性价值。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的考试,也应该是中性的,它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作用。

(1)正面作用。①检验考核。考试是教学测评的重要手段,通过考试,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由于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效果,所以不需要设及格线、按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更多的是教师和学生通过考试,自我评价,总结经验。而在“应试教育”下,有的学校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在毕业班形成了“月考”“周练”的形式,甚至“天天练”“周周測”“月月考”,这样过分地运用考试的检验功能,势必会加大学生的身心压力,产生厌学情绪。②选拔人才。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和分配不均,对于每一个家庭而言,都想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机会,这就加大了人们在教育资源之间的竞争。要解决这种竞争,就要淘汰一部分人,选择一部分精英来享受有限的教育资源。而通过考试的竞争无疑是一种较为公平公正的方式,有人说高考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因此,考试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不管你给考试罗列一千条或者一万条罪名,有一点是怎样也不能否定的:它打破了门第和血缘的界限,而代之以分数录取人才,这无疑是文明的表现和历史的进步”。③指导教学。考试就像指挥棒,尤其是高考,对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指引作用。学校可以根据考试所反映的教与学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管理方案,改善教学管理。④激励导向。学生为了在考试中体现自己的学习水平,会努力学习、认真备考,起到警示学生、鞭策学生的作用。同时,通过考试的检验,学生可以认真总结,优化学习方法、改善学习态度。此外,考试本身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概括能力、辨别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等。因此,考试不是简单地为了分数而考,它的这些正面作用启示我们:考试可以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试教育”中的考试也是有积极作用的,“素质教育”中也需要有考试。而“素质教育”中的考试,应运用多样化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心”多方面的考核,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

(2)负面作用。考试并非尽善尽美,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考试运用不当、过度就会产生负面作用。

综上所述,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下重新认识考试,考试是中性的,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负面作用的恶化会使人们把教育问题归因于考试,导致考试等于“应试、应试教育”这种错误的认识。考试不等于“应试、应试教育”,就其正面作用而言,可以为任何教育模式所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不在于有没有考试,而在于对待考试的态度、方法。

参考文献:

[1]牟成文.考试不等于应试教育[J].湖北教育,2000(1-2).

[2]张英奎,谢秀红.论考试的地位及面临的结构性矛盾[J].辽宁师

范大学学报,2004(7).

[3]张祖明.论素质教育与考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6).

(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猜你喜欢
应试教育应试考试
2021年高考《选修3—4》考点预测及应试策略
体育课“大翻身”须警惕陷入“应试”误区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应试写作的文化视角探讨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外语不再统一高考是打破应试体制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