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学活用让古诗文教学更有效

2014-08-14 03:07徐海燕
成才之路 2014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古诗意境

徐海燕

诗词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的最好媒介,阅读和欣赏古诗词,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滋养性情,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创造诗意的人生。但我们知道古诗词语句简洁洗炼,内容有一定的跳跃性,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难学,对于教师来讲,古诗难教。如何让小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是教学中需要深究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欣赏品味、多元解读

古诗文的欣赏品味就是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以审美为主导,感知、理解、体验、想象等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多种心理活动共同参与的过程。

(1)尊重多元解读,聆听不同声音。古诗创作年代久远,语言又绝对凝练,因此,学生要欣赏品味古诗文,应该是同诗文之间的自然融合,同社会历史环境之间的平等对话,同诗人之间的个性交流。例如,教学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对于“醉”字的理解,有学生理解为苏轼生性豪放,好饮酒作诗,这首诗是诗人在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也有学生认为苏轼在望湖楼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陶醉于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便写下了这首诗。我觉得学生说得都有理,两种理解未尝不可。

(2)巧妙点拨引导,还原诗文意境。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拥有和古诗文“对话交流”的主动权,拥有对古诗文多元理解的权利,并不意味着教师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因为自由放任对话、盲目任意理解是不可取的,那样会丢失古诗文的艺术内涵和情感魅力。所以教师的巧妙点拨、智慧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可通过在“诵读体味”中点拨,在“咬文嚼字”中领悟。

二、拓展延伸、积淀底蕴

(1)拓展同一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写作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如同样表达“思乡之情”的,王维在异乡生活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安石则因思乡之切,睹春风问明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远在他乡,不能与故乡的亲人团聚,也只能吟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宽慰自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 教师在教学时,不必拘泥于传统的逐首教學,可以资源整合,主题凝聚,这样学生不仅积累得多,对同主题的诗文理解得也更通透。

(2)延伸同一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纽带,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如在教柳宗元《江雪》后,出示的张志和《渔歌子》对比起来学习,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一个是寒江垂钓图,一个是春雨垂钓图,通过诵读比较出同是垂钓图,意境却截然不同,更好地体会出《江雪》中诗人万分孤独的心情。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多了一种比较阅读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而且还让学生更深入地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真是一举多得。

(3)挖掘同一诗人的作品。在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意境、情感及语言特色的基础上,学习这位诗人的其他诗篇,有机地融合在学诗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诗人写作风格的把握。如教学古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后,还可以学习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愤》等。细细品读这一组爱国诗,学生就会知道陆游为什么临死前还要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也就不难体会陆游心中雪耻御侮,收复失地的迫切。

三、调动感官、激活课堂

(1)挥笔作画,再现意境。绝大多数的古诗都有很好的意境,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叙事喻理。学生通过读中悟情,读中明理,头脑中或深或浅地形成了一幅或多幅图画。如果教师能激励学生把头脑中的画用笔画出来,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原诗内容的理解,而且得到了美的熏陶。如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让学生想想如果概括诗意作画,要画些什么?学生仔细揣摩后,知道要画稀疏的篱笆,一条狭长的小路,树上只能画些小叶,树下要画一些落花,蝴蝶高处可以画,菜花丛中就不要画了,诗上说 “飞入菜花无处寻”……浓浓的诗情画意把课堂衬托得古韵十足,学生的想象展翅飞翔,学习兴趣尽情释放,绘画给予课堂的魅力正是教师求之不得的。

(2)即兴表演,演绎诗情。在古诗的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完成,学生新奇感减弱,注意力分散,教师应在此时抓住学生的表现欲,设立一个兴奋点,在表演中把教学再次推向高潮。在《游园不值》这首古诗即将讲解完的时候,我让学生扮演诗人叶绍翁,刚开始一个调皮的孩子表演得不是很到位,学生们就议论开了:“古代的人走路不是这样的,应该很慢。”“地上有青苔,应该走得很小心。”“文中说是‘小扣,应该轻轻敲门,不应该敲那么重。”这时,我插了一句,“仅仅是因为柴门我们才不能很重的敲门吗?那我们教室的门那么牢固,就可以敲得很重了吗?”学生马上领悟出叶绍翁很有礼貌,还有一个细心的学生提醒注意脸上的表情,诗人一开始是很失望的,然后看到了一枝红杏很惊喜……此时,叶绍翁已在学生的胸中化为鲜活的形象了,学生们个个都处于跃跃欲试,呼之欲出的状态之中,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诗意。

四、学以致用、收获喜悦

新课标指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我认为如果学生在积淀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能学以致用,那么他们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会更持久。为了帮助学生走出古诗词名言佳句的机械记忆,我动脑编写一些便于意义识记的练习,诸如“月亮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色,请列举诗句。”“《游园不值》和《题西林壁》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什么?”让学生做一些古诗填空题,不仅能使学生识记诗句,还兼顾理解和欣赏,也激发了学生学古诗,运用古诗的兴趣。

语言需训练,能力靠培养。只要我们教师能智慧地引导学生,凭借教材适当拓展和延伸,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那么我们的古诗文教学一定会更加有效。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古诗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