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斌
语文高考的现代文小阅读,浙江省一直选用实用类(包括论述类)的文本作为阅读材料,通过选择题与解答题两种形式进行考查。对这块内容,学生往往觉得很繁琐,容易失分;教师也经常觉得难以复习,或感觉复习成效不大,以致复习匆匆走过场。笔者试图探索出一些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原则和角度,或曰阅读技法,给备战高考的师生以些许启发。
一、命题思路与试题样式
浙江省高考语文卷的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考查,近五年来,一直延续了2009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对考生的要求,注重对语文素养全面测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把握和应用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阅读、写作方面的能力。选择了实用类的文章,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筛选与整合、探究的能力,同时引导考生对社会问题及语言的实际运用进行关注,并有所思考。
梳理自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以来,可知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所选用的文本材料,越来越倾向于“实用”,从前些年的“书卷气”(选择自然科学中的中医学与心理学方面的文本)向社会科学类转变,希望通过小阅读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以外的文本,关注与他们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工作有关的文本,时代感、社会感强。
试题对考生的考查层级集中在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等方面;考查内容集中在“文中重要概念含义、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语言特色的分析,文章结构的把握,中心意思的概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发掘”“对文本中某些问题的探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等方面。
近年来,试题由两道客观选择题与一道主观文字解答题构成,共9分。2013年的阅读文本是有关“传统建筑”的论述,探讨了传统建筑与文化选择之间的关系。第8题,选择正确答案D的比例为63.07%,难度系数为0.63,属于中等偏易题。第9题,选择正确答案C的比例为74.82%,难度系数0.75,属于容易题。第10题,文字解答题,难度系数0.49,属于中等偏难题。
二、阅读步骤与中心原则
阅读实用类(包括论述类)的文本,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做题习惯,按以下步骤展开:
首先,通读选文,了解大概意思,划出文中的重要的文字信息。如特殊指代含义的词,内涵丰富的词语,情感语,中心句,过渡句,感情句,指示句,概括句等。
其次,认真阅读题目,尤其是选项,然后到原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
最后,把选项和原文语句进行一一比较,并根据题干,划定答题区域,做出正确的选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命题者往往在极其细微处设置错误选项,切不可马虎随意。
可见,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做题,中心原则就是四个字:信息比对。
三、如何“比对信息”
命题者往往在信息的细微处设置陷阱,或故意在逻辑上混淆误导,使考生在时间、情绪紧张的应考氛围中迷失方向,不能快速有效地比对信息,排除干扰,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近年来,常见的问题陷阱类型有: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本末倒置、以偏概全、答非所问、夸大其辞、指代不明、强加因果、曲解文意、表述绝对化、主次信息颠倒等。
那么,如何比对信息呢?
首先,找准比对区域。
就是要求考生能准确找到选项与原文的对应信息区域,再将文本与各个选项的对应点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信息转述过程中语义是否发生改变,发现转述中的差异点。
如2013全国新课标甲卷,第1题关于凤的形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其中B选项“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就为不正确。本题就“凤的形象”设问,信息域在第一段,而B项信息域也在第一段,“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的表述,与原文“似凫而大”的表述不一致,这个选项表述的内容不是题目问的对“凤的形象”的理解,而是对“鸑鷟”的理解,属于答非所问。第2题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其中A选项对应第二段“真正的凤形直到殷商晚期才出现,而且此时是华冠短尾鸟和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同时出现”,说明“华丽而饰有眼翎的长尾鸟形状的凤纹”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所以选项说“还没出现”不准确。
其次,紧抓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范围类的,如:大多、一部分、全部、几乎、仅仅、普遍、绝大多数。时间类的,如:目前为止、截止、未来、日前。确定与不确定类的,如:也许、可能、未必、一定、不一定、必然。程度限制语类的,如:很、十分、非常、最、基本、根本。以及代词、否定词、关联词等。
如2013全国新课标乙卷,第1题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其中B选项是对钱穆先生的话的解释,其迷惑性在于选项中“《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这句话。找到信息比对区域第一段后,原文中钱穆先生的话是:“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这句话中的“其”是理解本题的关键,很明显,这里的“其”指代的是“先秦诸子”而非“《老子》和道家”,故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这句话中的代词“其”,就是考生做题时应紧抓的关键词。
再如2013江西卷,第7题A选项,原文有“当它呆在细胞外时”这么一个关键的时间类限定词,由此判断该选项表述错误。C选项,原文在“病毒”前有一个范围类的限制定语“通常的”,由此判断该表述错误。
再者,注意推理分析。
推理分析是能力层级要求相对高的层级,它不仅需要信息比对,还要求对所筛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进而推断和想象。而一个推断是否正确,应该从“推断是否符合原文信息”“结论是否符合逻辑规律”“推断是否与文章主旨和感情色彩相一致”三个角度加以判断。
如2013全国大纲卷,第5题要求选择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该选B。B选项“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包含了两种自相矛盾的观点,“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是大多数环境学论著的观点;而认为“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是克罗宁博格的观点,他认为全球变暖是自然的正常现象,人类的活动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作用微不足道。B项断章取义,将两种矛盾的观点揉在一起,造成自相矛盾,明显不符合原文意思。第6题A项不符合原文意思,A项前半句的推断与第一段的表述相符,而后半句明显与原文意思不符,是张冠李戴。第三段是作者在克罗宁博格观点的基础上,从地质史上火山爆发的角度作出的分析,而非克罗宁博格本人的论证。第7题B项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他在看待这一问题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事件尺度”,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克罗宁博格却改变了研究的视野:他不考虑明年,也不考虑一百年后的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万年后”。
再如2013浙江卷,第9题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应选C。C选项对应的信息区域是第四段的第一句,原文说“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选项表述为“传统建筑产生危机”,即使联系第二句“过去的、现代的危机”,也不能认定是传统建筑的“危机”。此项的错误类型是“无中生有”,其次是“强加因果”,原文句意表转折关系,强调的是传统建筑“有生命”,而选项却变成因果关系。另外,选项中“建筑师”的外延与原文中“许多建筑师”也并不相等。
综上所述,做好“信息比对”以准确、高效地完成实用类(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按照“找准信息比对区域—紧抓关键词句—注意推理分析”的思路步骤展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