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先后遭受了“4·20”雅安芦山地震与“7·9”特大暴雨洪灾,对四川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难过后,坚强的四川人民提振精气神,立即投入到重建幸福美好新家园的新征程!
★ “4·20”雅安芦山地震
只争朝夕抓重建 再造美丽新家园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截至24日14时30分,地震共计造成196人死亡,失踪21人,11470人受伤。
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规划涉及重建中有关居民住房和城乡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家园、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计划用860亿元、三年时间完成芦山地震重建工作。
7月20日,灾后恢复重建的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对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指示。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重建委主任王东明在会议中指出,重建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五条原则:坚持科学重建,合理确定重建标准,绝不盲目攀比,绝不贪大求洋,绝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坚持民生优先,把灾区群众满意作为最终标准,多办群众得实惠的事情;坚持安全第一,合理布局,科学选址,加强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增强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坚持保护生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打造富有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坚持创新机制,发挥财政重建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拓展市场化、社会化重建融资渠道。
截至10月10日,芦山地震灾区21个县(市、区)农房重建已开工69043户,城镇住房重建已开工14238套,城乡受损住房维修加固达85%以上。
10月18日,四川省政府在雅安市召开芦山地震灾后城乡住房恢复重建推进工作现场会暨农房“暖冬行动”动员会,部署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工作。会议提出,从10月20日至11月30日,在灾区开展农房“暖冬行动”,省级财政将安排280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解决当前21个县(市、区)受灾群众安全过冬问题,对过渡安置房进行保暖设施的完善提升,做到“四防”(防雨、防风、防潮、防冻)、“两保”(保温、保暖)和“一加强”(加强结构安全)。
12月3日,记者来到雅安市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村时,正好遇到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博主、互联网专家、中央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相关负责人共50多人组成的“全国名博四川采风行”团员在此参观考察受灾群众安置、恢复重建规划、灾区新村建设、产业恢复发展等情况。
黎明新村是灾后恢复重建第一个开工的建设项目,新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速推进。目前已有32户完成主体建设,40户完成二层建设,按照计划,年底将有一批村民可以搬进新居过春节。
芦山县委书记范继跃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说,在灾后重建中,芦山县要实行民生优先,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在生产经济上的难题,再立足长远,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结构,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科学重建,全域推进,突出“一核、一线、三点、两区”(“一核”即以县城为核心,“一线”即飞仙关-芦阳-龙门公路沿线,“三点”即飞仙关镇、龙门乡、大川镇,“两区”即产业集中区和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全力打造震后重建的样板,奋力建设山水芦山、文化芦山、美丽幸福新芦山。
范继跃特别说到了灾后新村建设的问题,芦山县按照美丽幸福新村的要求结合灾后重建的实际,向着家家有房住、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就业的目标建设,形成新村、新业、新机制,构建一个美丽乡村体系。全县40个新村点全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目前已开建),串珠成线,以此构建山水芦山的美丽画卷。
而芦山县灾后重建的具体目标也非常清楚:到2014年底完成农村住房建设,新村建设也要有基本雏形;到2015年底完成城镇建设,包括县城的基本建成;到2016年7月要全面完成灾后重建。此外,芦山要求到2018年有较大的提升,在经济上为老百姓的致富奔康奠定坚实基础,到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
紧邻芦山县的雨城区,在科学重建中秉承“依市兴区、借市发展”的理念,以产业重建、城乡重建、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开放雨城、实力雨城、绿色雨城、智慧雨城、和谐雨城”,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在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的集中安置小区,记者看到的不仅有新村建设的进展,还特别留意到庙圷村便民服务工作站外墙上的一系列公示,包括重建新村进度表、业主委员会名单、相关政策公示、群众放心墙、安置点规划方案等,体现出如今新农村的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村民可以对新村建设、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12月10日,四川省政府秘书长、雅安市委书记叶壮,雅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越良与雅安8个县(区)主要负责人签订了灾后重建目标责任书。责任书明确了“三个时间节点”即: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要在2013年年底前开工一批,2014年春节前开工一批完成一批,今年4月20日前全市所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要全面开工。叶壮表示,不仅要规定项目什么时候开工,还要规定项目什么时候完工。
目前,中央和省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政策、项目、资金、审批权限、要素保障、对口支援都已经明确和到位。要在前期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尽快全面开工建设,形成重建热潮,切实加快重建进程。
★“7·9”特大暴雨洪灾
暴雨袭击损失大 如火如荼重建中
2013年入汛以来,四川省共经历12次明显降雨过程,其中“6.18”“6.30”“7.3”“7.9”“7.18”5次为区域性暴雨过程,尤其是7月7日至12日,四川省遭受特大暴雨袭击,降雨区域连片集中强度大,与“5·12”“4·20”地震灾区极为重合,引发多处洪涝、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损失。
截至7月23日,暴雨洪灾主要造成254座水库、649公里堤防、391座水闸和41342处灌溉设施损毁,水利直接经济损失81亿元;全省21个市(州)160县(市),3455个乡镇1508.57万人受灾,因灾转移92.74万人,死亡93人,失踪185人,全省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360.3亿元,其中仅“7·9”暴雨洪灾过程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03.088亿元。
8月2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做好暴雨洪涝灾后恢复工作的意见》,要求做好受损房屋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尽快恢复受损基础设施。意见要求,帮助房屋损毁群众重建住房,重建选址要避开地震断裂带、泄洪通道以及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抓紧修复受损公路、农村道路等交通设施;尽快恢复损毁堤防、水库、渠道、水闸和农村饮水工程等。
据四川省水利厅、都江堰人民渠一处、都江堰管理局等多方消息,目前,关于 “7·9”特大暴雨洪灾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据都江堰市水务局副局长郭文斌介绍,“7·9”洪灾后,都江堰有164个应急项目实施了恢复工作,于8月底前按照应急程序全部完工。
12月10日,都江堰水利工程启动11年来首次大岁修,而“7·9”洪水导致都江堰渠首以及下游受损严重正是此次大岁修的原因之一。岁修截流前,都江堰水上部分一直在陆陆续续维修,而此次岁修大约利用20天时间将水下部分勘察、维修完毕,主要是针对渠首18公里区域,12月底将恢复都江堰内江通水,全部工程预计在2014年2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