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路径选择

2014-08-14 10:02张红宇
当代县域经济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微县域公共服务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县域经济日趋活跃,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必须着力提高县域经济吸纳就业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因此,应当对县域经济给予更多的重视,从新型城镇化战略出发,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探索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

【人物名片】

张红宇,经济学博士,现任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兼任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秘书长。

研究领域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农村产权制度和农业宏观管理等,多次参与中央和国务院重要文件起草工作,并先后承担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经合组织、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委托的课题研究。

农业农村经济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农村经济不繁荣,城乡二元结构就难以破除,农村巨大的消费潜力就难以激发,县域经济就缺乏坚实基础和长远发展空间。目前,地方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主要挑战是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低,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占比不高,生产环节在产业链中所占利润比例太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农村土地的财产属性不充分,农村金融资源大量外流,制约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农村经济,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增强农村发展内在活力。一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引导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和优化重组,加快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二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完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的土地承包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发展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开展专业合作、土地合作、股份合作,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工商资本租种耕地的风险防控机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三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围绕集体经济股份化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量化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农村产权流转,充分释放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潜力。大力发展小微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有效抵押物范围,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和互助保险,推动金融资源回流农村。

发展壮大县域二三产业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省内转移就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反映出县域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这既是由于在成本攀升压力下,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步伐加快,也是由于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多年,无论是外出务工农民还是内地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资本原始积累都在从量变转向质变,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数量明显增加,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加上近年来内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区域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县域二三产业蓬勃发展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大趋势,为壮大县域经济提供强大动力。

在这种大背景下,必须乘势而上,进一步改善县域二三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好地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培育县域支柱产业。一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农村二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县域小微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创业辅导培训,落实好中央关于小微企业的税费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项基金、担保贴息等方式对小微企业给予扶持,安排一定比例的用地指标专门用于小微企业,鼓励小微企业技术更新升级。二是促进产业集聚。结合各地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当地独特优势,选择和培育县域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的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完整产业链和规模化专业市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引导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区的技术、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等服务平台,强化能源供应、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产业集聚区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交通、信息、电力、物流基础设施,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立足城市群建设,统筹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快完善城市间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结合,加快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将带来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将有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缓解农村劳动力供求矛盾,从而形成区域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要建立健全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布局,推进公共服务制度改革。一要加大城乡公共服务投入。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目标,完善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统筹考虑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农民工的培训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卫生、随迁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和正常支出项目范围。二要完善规划、合理布局。注意乡村过疏化对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长期趋势,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规划,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选择人口密集、发展潜力大的重点城镇,集中强化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既有效辐射周边农村居民,又尽量避免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闲置。三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提高非本地户籍人员和本地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其在就业、教育方面的平等权利,不断改善其医疗、住房条件。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制度衔接,逐步解决制度碎片化,实行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在此基础上,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放开落户条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猜你喜欢
小微县域公共服务
小微课大应用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公共服务
小微企业借款人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