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梅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以健全人格感染学生,以科学方法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丰富的心理知识及科学的教育方法。
1.以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状态感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学科知识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和内容,要求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感染学生,善于抓住一闪即逝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不管面对任何学生、遇到何种情况,都能不骄不躁,始终以平常的心态从容面对学生。
2.提高心理知识水平,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涉及许多心理知识,如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课堂教学的心理规律、学生的个性特点等,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日常学习,积累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以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学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
二、善于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在知识传授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内容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托,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找准渗透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例如初中一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整合,教材侧重心理学知识,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开端。教师利用好这一教材,就是把握了开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门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培养健康心理的愿望和兴趣;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培养和调节方法的教育,引导学生对自身心理进行对照和反省,发现自身问题,学会自我调节,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的。
各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包含丰富的心理方面知识点,只要教师认真找准渗透点,就能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针对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发展,对父母的管教产生逆反情绪,使亲子关系出现不和谐的这一状况,可以结合“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受教育者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抚助父母的义务”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和谐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子女双方共同对等协调才能维系,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父母的管束、管教,学会正确与父母交往。在初中三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担心不能继续升学而产生的惶恐心理,可结合“在不同岗位上担当改革发展的重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升学和择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等。
善于挖掘心理素材,找准切入点、渗透点,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如果脱离教材内容,牵强附会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会使心理健康教育空洞乏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在组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明确学习意义,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直接制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在教学中,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要设法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或者是开门见山,或者是由具体例证引出,或者是组织社会调查了解意义等,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2.优化教学方法,培养自主能力。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途径。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能力是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这些任务。首先,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熟能生巧”,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灵活运用教材开展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心理健康的教育。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这是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和体现,教师必须学会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对象开展教学和教育。最后,勇于探索、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这是优化教学方法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3.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习是一项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要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教育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学困生其实智力并不差,只是缺乏良好的个性品质,而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智力并不是最好的,但他们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品质非常重要。对学生严格要求是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严格要求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点学习内容、每一个问题;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完成每一次作业等。通过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等。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即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健康心理。实践证明,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发展,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