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产业,出版业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传播的强烈冲击。基于编辑把关、纸本印刷、书店贩售和出版社主体的传统出版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商业环境与知识需求,这一落差使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全球性挑战。
面对颠覆性的互联网传播,出版业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应对思路。一种是坚持传统出版思维,强调“出版为体,互联网技术为用”,试图以各种不同方式来“数字化”成型于19世纪的传统出版模式;另一种思路则质疑传统出版模式和核心价值在互联网环境中的适用性。
任翔《移动互联时代出版核心价值的颠覆与重构》一文围绕时下对“互联网思维”的讨论,结合国内外数字出版实践,对出版转型的思路加以梳理,试图探寻一种可行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出版思维方式;并延续这一思路,在商业模式变迁的背后,分析互联网与出版实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如何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中发现和重构传统出版的核心价值。
互联网为全世界带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传播革命,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底层架构和标配,也给传媒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郭全中《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转型》从互联网思维及其要求、互联网是融合的主体、基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的“信息智能匹配”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转型的思考和观点。
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孙献涛认为:移动互联时代,快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出版产业的管理格局未变,则产业规模、内部秩序、发展路径就不会改变。对付挑战和危机的办法,除了主动进攻,还可以持续观望(《互联网思维指导出版 专治各种不服和扯淡》)。
作为传统出版人,胡丁玲在《互联网思维下出版人该如何出招》中则指出,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对传统行业发展方式的重新审视。未来的出版界将属于能够将互联网思维和出版理念紧密结合的人。在这个前提下,早日试水数字出版、早日尝试多渠道盈利一定是好事。
在颠覆与传承、革命与改良之间,出版业需要对转型方向进行深入思考,尤其是在互联网视野下对传统出版核心价值的思辨。正如魏玉山所言: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不是如何思维,而是如何行动。互联网之所以有今天的影响力,靠的是永不止步的行动,不断试错中前行的勇气。所以,学习互联网思维的要义,要以行为代替思维,要且行且思,先行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