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抗生素联合应用研究

2014-08-13 08:32:46李公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0期
关键词:内酰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李公英

在当今医疗中, 随着抗生素的大范围普遍使用, 从而致使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现象逐渐的日益繁多。但目前为止, 在临床医疗当中大多采取将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成为了当今现代医疗学中的主要研究热点[1,2]。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44株铜绿假单胞菌, 创面分泌物共计24株;痰液共计10株。

1.2 方法 制定符合条件的细菌悬液以及抗生素储备液, 采取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其进行稀释, 并且抗生素的体外联合效应要切实符合相关标准, 最后要明确PK/PD的参数计算方法。

2 结果

2.1 环丙沙星与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时的抑菌效果, 见表1。

2.2 几种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时的MIC 在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之后, MIC会有明显的降低[3], 抗菌的作用又会有明显的增加, 见表2。

2.3 PK/PD的相关参数 抗生素的时间依赖性与抗生素的浓度依赖性, 见表3, 表4。

表1 环丙沙星与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时其的抑菌效果(n, %)

表2 几种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时的MIC(mg/L)

表3 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剂量、消除相半衰期、血药浓度峰值、给药时间间隔、MIC及维持最佳疗效所需的T>MIC

表4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剂量、Cmax、MIC及获取最佳治疗效果所需的Cmax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能引起烧伤转化为感染的主要菌种之一[4],而阿米卡星则能对很多氨基糖苷钝化酶保持稳定, 而且细菌极不易产生相关耐药性, 此种药物可作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而引起的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不过如将其过度频繁的使用将会造成其敏感性逐步降低。头孢他啶也作为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具代表性的药物之一, 不过近几年铜绿假单胞菌对此种药物的耐药性越发的上升, 而且铜绿假单胞菌对西司他丁的耐药性也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对重度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 协同相关抗生素能有效的降低其毒性, 并且提高相应的疗效[5]。因此, 对于各种烧伤的患者, 应当在使用抗生素时不仅要根据相关体外药物的相关实验成果之外, 还要考虑PK/PD, 并且加以临床方面的相关经验, 在其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耐药性三方面进行相互权衡, 以便寻找到最佳的药方剂量。

[1]杜娟,牛文彬,王世婷,等.抗生素联合应用对D-检验阳性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中国保健营养, 2012(12):2325-2326.

[2]吴毅,梁秀兰.三金片与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协同作用评价.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1):14.

[3]刘青青,左国营.常用抗生素/天然产物体外联合抗菌活性研究进展.中国药房, 2011(37):3530-3533.

[4]鲁琼,原海燕.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合理性探讨.中南药学, 2012(9):716-718.

[5]欧阳山丹,朱诗塔,潘浩.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0(5):312-315.

猜你喜欢
内酰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这些内容要清楚
科学导报(2023年77期)2023-11-08 00:27:03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中国食品(2020年18期)2020-10-15 20:47:15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兽医导刊(2016年4期)2016-04-05 12:35:0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FeCl3 Catalyzed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 by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of Hydroxy Groups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