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研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体育系,广东 佛山 528000)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之一,其内涵不仅包括环境美,更重要的是人美。
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即能美化城市环境,又是居民进行体育活动、运动休闲、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现代城市必须具备和完善的重要功能。其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将对进一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佛山市公共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按照大小和行政归属分成4级: 大型(市级);中型(区级);小型(街道、乡镇级);微型(社区、村级)公共体育设施。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
1.2.2 访谈法。访谈市、区体育局的有关负责人,了解4级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管理、经费来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3 问卷调查法。以佛山市5区的常住人口为参考,采用定额抽样的方法,调查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见表1)。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33%。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比例:男性占51.49%、女性占48.51%;职业类型(按照国家统计局职业类型的分类)比例: 政府机关人员占7.92%;事业单位人员占17.82%;工厂单位人员占19.80%;商业、服务业人员占9.90%;学生占14.85%;离退休人员占6.94%;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16.83%;无业人员占2.97%;其它占2.97%。年龄段比例:18岁以下占3.96%、18~25岁占18.56%、26~35岁占16.83%、36~45 岁占18.86%、46~55 岁占14.85%、56~65 岁占13.97%、65岁以上占11.98%。文化程度比例: 本科及以上占33.67%、大专占16.83% 、高中(中专)占29.70%、初中占14.85%、小学及以下占4.95%。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
表1 本次调查佛山市城镇居民抽样样本数与回收有效问卷数统计表
注: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佛山统计年鉴2012》[1]
1.2.4 空间分析法。从google earth获得佛山中心城区截图,下载所属5区的地图,在GIS软件ARCGIS中进行地理配准,建立编辑图层进行分析。
1.2.5 系统分析法。采用系统科学的知识,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
首次提出公共体育设施概念的章苗英认为:公共体育设施指由国家投资或筹集社会资金兴建的,用于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满足广大群众进行体育锻炼或观赏运动竞技以及运动员训练、竞赛需求的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灯光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2]。2003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中指出:“公共体育设施是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举办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的体育场(馆) 等的建筑物、场地和设备[3]”。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是以政府为主,其他组织提供的营利性体育设施是公共体育设施的必要补充;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体育需求也不断提高,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要求也在发生相应变化。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水平与合理布局,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体育权益的实现和体育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4]。本文界定的公共体育设施限于以政府为主、以其他组织为辅提供的,以满足市民基本体育需求,不包括高成本、高消费的公共体育需求。
2.2.1 佛山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规模结构分析。经调查,目前佛山市有市级公共体育设施4处。其中,世纪莲体育中心、岭南明珠体育馆和佛山体育馆曾先后多次举办过国际、国内重要赛事,并且是广大居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佛山新城露天泳场,可满足2 000市民同时游泳,成为居民健身休闲、消暑纳凉的好去处(表2)。
表2 本次调查大型公共体育设施(市级)统计表
佛山市下属的5区均有区级的体育中心、体育场馆。这些公共体育设施即时常举办国内外的体育比赛,又为居民的体育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场所(表3)。
表3 本次调查中型公共体育设施(区级)统计表
随着政府对全民健身的重视和经济的发展,佛山5区的各个镇、街道也投入大量的资金,并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加入到体育场馆的建设中来,民间投资小型体育场馆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几年,绝大部分的镇、街道都相继建成了公共体育设施,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有些场馆还是高标准、高水平的,如南海狮山体育馆、顺德新领域体育公园等。南海区提出超前建设公共体育基础设施,镇、街道体育推进以室内场地为主的全民健身中心建设[5];顺德现有全民健身示范镇1个,到2015年,全区各镇(街道)体育公园普及率达100%,公园内建设2个硬底化标准灯光篮球场、6个羽毛球场、2条健身路径、1个室内健身室和配备6 张乒乓球台[6];高明区提出打造西江新城文体中心区[7];三水区要求所属7个镇、街道在2013底都要建成1个游泳场[8](表4)。
表4 本次调查小型公共体育设施(镇、街道级)统计表
为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大力创建全民健身示范村(社区)。目前,南海区各村居均建成1个篮球场、1个兵乓球室、1条健身路径[9];顺德已建成10个全民健身示范村(社区),到“十二五”末,各个村(社区)都建成2个硬底化标准灯光篮球场、6个羽毛球场、1条健身路径和配备6张乒乓球台[10];同时,社会资本投资兴建或利用旧厂房改造的各种球馆、健身馆、游泳池等遍及全市,例如:祖庙街道有33处,桂城街道有32处,陈村镇有5处[11],还有许多新建小区的体育设施。而且,部分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也向市民开放,如南海机关游泳场、华庆体育馆(佛山市石油公司)、佛科院体育中心等,为居民的健身需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总体看来,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的规模结构呈金字塔结构。体育设施的建设布局日渐合理,形成了以市级体育设施为核心,以区级体育设施为主体,以镇(街道)体育场馆、健身公园为基础,以村(社区)和民间投资以及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为辅助,遍布全市的体育健身设施网络。有效地缓解了广大居民对健身场地的需求。
2.2.2 佛山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结构分析。
2.2.2.1 中心城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结构分析。中心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结构呈局部集中整体分散状分布。共有市级、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各4处,镇(街道)级13处,村(社区)级和开放的单位、学校体育设施以及社会资本投资的上百处。依据“点—轴系统”理论模式的基本思想,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公共体育设施会在空间上形成体育设施中心,而公共体育设施中心与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协调结合,是体育设施中心发挥集聚效果的基础。从图1可以看到,有3处市级的大型综合体育场所都集中在岭南大道,已形成了中心城区的体育中心轴。依托《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提出“一环、两轴、四心、三节点”的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布局。“四心”中的绿岛湖产业中心的市、区级体育设施还是空白,“三节点”上的体育设施也寥寥无几。表明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不均衡,公共体育设施(点)与基础设施束(轴)吻合程度有限,还没有体现出集聚后扩散生成的空间结构演变特征。
2.2.2.2 各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结构分析。禅城区是佛山市政府所在地,为佛山政治、金融、文化中心。就公共体育设施来讲,辖区内市级、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各2处、镇(街道)级8处,分布于人口相对集中、交通相对发达的区域,再加上村(社区)级和开放的学校、单位的体育设施以及社会力量兴办的体育设施,有力地保障了居民的健身需求。但其分布还不均衡,禅西新城的公共体育设施几乎为零;祖庙街道还没有街道级的公共体育设施,与其中心地位不相匹配。
南海区有区级公共体育设施2处,镇(街道)级14处,分布于镇(街道)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并且各村居均建成1个篮球场、1个兵乓球室、1条健身路径,还有开放的学校、单位的体育设施以及社会力量兴办的体育设施,初步形成了体育设施的网络。但辖区内的众多产业园、开发区中配套的的体育设施还显薄弱。
图1 中心城区公共体育设施空间结构示意图
顺德区有市级、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各2处,镇(街道)级20处。全区共有各类体育场所2 000个,健身路径接近300条。主要集中于城区、镇(街道)政府所在地,但勒流、龙江镇均没有镇级的公共体育设施,个别地区,特别是开发区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三水区有区级公共体育设施3处,镇(街道)级7处,分别分布于西南街道(城区)、白泥镇、乐平镇和芦苞镇,而其他镇均没有公共体育设施。并且,开放的学校、单位的体育设施以及社会力量兴办的体育设施,也集中在城区。
高明区有区级公共体育设施2处,镇(街道)级1处,加上开放的学校、单位的体育设施以及社会力量兴办的体育设施,集中在城区。由于高明区是五区中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人口居住分散,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再加上明城镇、更合镇、杨和镇地处佛山的最西南,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因而均没有镇级的公共体育设施,村(社区)级的也很少。
从总体上看,佛山市公共体育设施(点)的空间布局与赖以产生与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束(发展轴)匹配度有限,还没有形成贯穿全市的一级发展轴。而各区中禅城、南海、顺德的二级发展轴已初步显露,但高明、三水还处于散点状态。在镇(街道)层面,交通方便、人口聚集多,经济相对发达的镇(街道),体育设施就较多,反之,就较少或没有。开放的学校、单位的体育设施以及社会力量兴办的体育设施,主要集中在各区的城区以及经济发达的镇(街道),呈现出发展不均衡。
2.3.1 加强全市4级公共体育设施的内涵建设。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2年佛山市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 580元和15 68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13.1%[12]。随着佛山经济实力和居民的收入持续增加,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佛山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①到2012年底,在成熟完善4条珠三角地区域绿道的基础上,建设完成城市绿道主框架,全面完善社区绿道示范区的各项配套设施。②力争在城区建成“10分钟文化体育圈”、村(居)建成“10里文化体育圈”。③禅城区加大区、镇(街道)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力争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化和日常化。其余4区所属镇(街道)拥有“1个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池、1个全民健身中心”。镇(街道)要配备一定数量可供使用的体育活动器材。全市行政村均要有一套农民健身工程(1个灯光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1条10件器材以上的健身路径)[13]。
2.3.2 在人口激增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设计。截止2012年底,佛山市常住总人口为726.1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7.65万人;在1995-2012的17年间,常住人口总数增加了1.81 倍,户籍人口总数仅增加1.21倍[14]。大量人口的流入,从而使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调查显示,63.33%的居民认为目前佛山市的公共体育设施还不能满足需要。造成的主要原因是:51.56%的居民认为乡镇(街道)级的体育场馆数量不足,48.44%的居民认为公共体育设施的种类不全,42.21%的居民认为体育场馆的消费价格较高,42.19%的居民认为村(社区)级的体育场所数量不够,39.06%的居民认为公共体育设施与居住地距离较远,39.02%的居民认为学校、单位体育设施开放数量、程度不足。以上因素影响了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就目前来看,中心城区的季华路—魁奇路发展轴线上,大中型公共体育设施较少,“四心”中绿岛湖都市产业中心的市、区、镇级体育场馆还是空白,“三节点”上的体育设施也寥寥无几;南海、顺德区的城市发展轴上公共体育设施较多,但个别镇(街道)设施建设滞后,特别是开发区、产业园区;高明的公共体育设施均集中在城区;三水的公共体育设施也较少,以城区为主。当前,佛山有佛山新城(市级)、禅西新城、顺德新城、西江新城、三水新城(区级)以及狮山新城(镇级)等十几个新城,这些新城是佛山城市发展的未来,必将聚集大量的人口,而且这些新城起点高,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发达便利,应把公共体育设施科学有效地融入其中,合理布局,消除公共体育设施的“盲点”。
2.3.3 改善市、区级体育场馆后期的经营现状。自进入新世纪,佛山以承办广东省第12届运动会为契机,相继建成一批较先进完善、多功能的大型公共体育设施。但大型体育比赛后其体育场馆的经营不容忽视,例如2006年造价9.59亿元的世纪莲体育场,其经营就面临严重困难,每年需8 000万元的财政补贴,还需300万元的维修基金,昔日佛山的骄傲,如今却成为严重的负担[15]。如何重新对其定位,如何引入民间资金,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甚至如何改建增加商业配套设施,如何保证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要,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而且将对佛山“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仅镇、街道层面为辖区居民修建3 000~5 000座体育场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3.4 加大投入力度,消除区级、镇(街道)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发展不均衡。在区级层面,自20世纪90年代始,顺德、南海区的投入多、力度大,成效显著,而高明区的起步较晚,差距明显。在镇(街道)层面,近几年,镇(街道)级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和体育场馆的建设较多,初步形成了以镇(街道)公共体育设施为基础的格局。既包括传统的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游泳、武术等,也包括新兴时尚休闲的运动项目,如攀岩、卡丁车、体育舞蹈等。调查显示:58.42%的居民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是散步、跑步,其次是羽毛球占37.62%、足篮排占24.75%、乒乓球占22.72%、游泳占20.79%,然后是体育舞蹈(街舞、广场舞)占14.85%、健身健美占7.92%,台球(保龄球)占4.95%,武术占3.96%、网球占2.97%。占较少比例的运动项目还有攀岩、卡丁车、保龄球、跆拳道、龙舟。这些体育设施的兴建基本上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人群的健身需求。然而体育设施的发展呈现严重的不平衡,经济发达的镇(街道)体育设施较多,开展的运动项目也较丰富;反之较少,甚至个别乡镇(街道)的公共体育设施还几乎是空白。
2.3.5 进一步加强对村(社区)级健身苑点的管理。仅“十一五”期间,佛山市政府就投入建设资金280万元,带动了全市全民健身工程投入资金约1.7亿元[13]。目前,全市366个行政村已经实现1个灯光篮球场、2张乒乓球台的规划标准[13];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城区地价昂贵,新建、改建居民小区没有建设或建设不足公共体育设施的问题;由于三旧改造,体育设施被占用后,没有按规定先行择地新建偿还的问题等还时有发生。从整体上看,村(社区)级健身苑点基本形成网络体系,但还存在体育设施种类单一、数量不足、管理维护不及时、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调查显示:39.60%的居民经常健身的场所选择在体育公园、广场,27.77%的居民选择在村(社区)体育场所,23.76%的居民选择在家附近空地,10.89%的居民选择在居住的江河湖畔、树林,7.92%的居民选择在街头巷尾,说明广大居民更乐于到免费的体育场所健身,同时也表明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2.4.1 加强对体育需求偏好的研究,使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设计科学实用。加强对居民体育需求偏好方面研究,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划,区域传统,合理布局公共体育设施,提高供给效率。例如可重点发展九江龙舟、西樵龙狮、云东海铁人三项、明城生态体育休闲等,形成体育特色镇(街道)。大中型体育设施的规划,既要充分考虑建筑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方面,更要重视其多元化的经营,要融竞赛、娱乐、购物、办公、商务、旅游等功能于一体,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小微型公共体育设施则主要以居民喜欢、方便、安全、消费低为主,同时还应兼顾幼儿、残疾人以及少数民族的体育需求。
2.4.2 进一步有偿开放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借鉴成功经验,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和保障措施,推进开放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所。至于涉及到管理成本、管理难度等问题,有关部门可制定指导意见,委托专业体育公司管理,有偿开放,适当收费。
2.4.3 体育管理部门参与新建住宅区配套健身设施的验收。住建部门要加强监督,杜绝在旧城改造、新建、改建居民小区过程中,侵占、不偿还、不预留、不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的现象发生。所在地的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参与验收。对于配套建设的体育健身设施,应由业主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其维修保养经费应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
2.4.4 扩宽融资渠道,加强小、微型体育场地规划建设。坚持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同时,扩宽融资渠道,采取捐助、赞助、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按照“社会体育社会办”、“谁投资、谁受益”的思路,引导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企业资本参与兴建和管理社会体育设施,特别是要加强小、微型体育场地规划建设力度,增加体育设施的数量,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
2.4.5 建设特色健身苑点,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机制。健身苑点千点一色没有特点,更不具佛山特色,均安镇的咏春拳公园就是有益的尝试;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机制。探索居民在锻炼中,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的锻炼保险统一购买的可行性;加强对露天设施防雨、防风、防晒、防寒以及设施老化等问题的监管;明确保养、维修、看护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器材的使用说明、负责人和紧急电话的公示牌等。
2.4.6 制定专项的政策与措施,保障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并参照借鉴成功经验,对新建、改建、扩建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资金保障、侵占体育场地的处罚等做出规定,建立公共体育设施有偿服务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和保护中的责任,为全市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
[1] 佛山市统计局.佛山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 章苗英.关于我国公共体育设施若干问题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23(4):14-1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EB/OL]: http: / /www. gov. cn /zwgk /2005-05/23/content_157.htm.
[4]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97-101.
[5] 佛山市南海区文体旅游局.南海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tiyu.nanhai.gov.cn/article.asp?id=573.
[6] 黄心豪.顺德群体发展彰显大气魄[N].中国体育报,2012-04-19.
[7] 佛山市高明区文体旅游局.高明区区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gaoming.gov.cn/zwgk/zfwj/201105/t20110526_2447685.html.
[8] 李在磊.推进镇街体育设施建设 年内每镇街都有游泳池[N].佛山日报,2013-03-12.
[9] 佛山市南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南海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珠江时报,2013-05-09.
[10] 佛山市顺德区文体旅游局.顺德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xcb.shunde.gov.cn/data/main.php?id=4515-120177.
[11] 佛山商户.运动健身[EB/OL]:http://www.aibang.com/foshanl/jianshen/.
[12] 佛山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佛山调查队.佛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佛山日报,2013-04-09.
[13] 佛山市体育局.佛山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http://www.qianzhan.com/regieconomy/detail/198/201203.
[14] 佛山市统计局.佛山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5] 贾抒,赵越,蔡捷,等.佛山大型场馆:是“中心”还是“揪心”?[N].南方日报,2012-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