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雯
“仙山灵草温行云,洗遍香肌粉末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初见李春,在去年的五六月份,朋友说要到一家店里去喝点茶,便一同前往,这首诗就是那时从李春的口中听来的,她笑意温婉,抬肘添茶,嘴里不急不慢地念着这首苏轼的《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李春说这是她给新客人念的一首诗,也是她最喜欢的,每次念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就像泡茶,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
和李春聊天,也是如此,无论你是第一次见她,还是多次往来;无论是懂茶的大家还是不懂茶的客人,她总是能和你聊上一些,最后再让你爱上一些。有时,茶喝的多了,你也许还会忍不住开始欣赏这个泡茶的女人,听着她从茶讲到古玩,从古玩讲到大师,由大师讲到艺术,再由艺术讲到紫砂壶。这时的你一定想象不到,坐在你面前谈笑得当,口若悬河的交谈者是一位仅有高中学历的女子。
赚钱为了生存
2008年夏,刚刚高考结束,李春带着自己的高考估分成绩单走在回家的路上,步伐有点沉重。她记得那是一个特别的夏季,北京奥运会在京举行,而她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可是她的心一点也激动不起来,因为她已经估算过成绩了,不过刚刚够上一些二级专科的分数线。“还要继续上吗?”这个问题在她的脑海中一直萦绕。
经过反复思考,李春认定自己绝对不是一个学习的材料,家里供了这么久,哥哥都已经出去赚钱了,而自己连一个本科都考不上。懊恼之心让李春更坚定了不上大专而出去打工的念头,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家里人,李春的父母也都是实诚本分的农民,想着孩子若没天赋,出去赚些钱也是好的,于是便同意了李春的要求。
2008年秋,这个名字土里土气的农村姑娘,就从她们的小县城来到大城市里谋生了,那时她还不到19岁。
早早出来打工的李春,脑子里想的只有赚钱,没有太高学历和工作经验,起初只能多做几份发传单、促销的零工来维持生计,但发现微薄的收入让生活难以为继,她找到了一家饭店做服务生的工作。可是慢慢的李春发现这并不是她想要的那种工作,尤其是当她开始负责包间,时不时的总是会遇到一些像口香糖一样“粘人”的客人让她喝酒时,李春开始厌恶,她心里清楚,这不是她要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这只是为了生存,就像去发传单,搞促销一样,不过是为了眼前的生存。于是没多久,她就辞掉了这份可以维持她生计的工作,然后在之后的日子里她开始辗转在各种销售之间,卖衣服、卖电器、卖首饰、兜兜转转的,竟耗费了她近两年的时间。李春回忆说,起初的两年她还不懂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唯一知道的就是这个月可以拿多少工资,多少是给家里的,多少是留给自己的,留给自己的这些又是多少是可以去买衣服的。
遇见“第一份工作”
2009年冬,对于李春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冬天,那天她不用上班,因为家里没有暖气,用被子裹着窝在家里,妈妈的来电突然响起,妈妈在那头说,“你最近在卖什么呢?”李春乍一听没有反应过来,“什么卖什么?”“卖东西啊,你不是老在卖东西吗?”妈妈的话让李春一下子就清醒过来,就像泼了一头冷水,“卖珠宝,今天休息。”“春啊,我昨儿个见你小舅了,不行你跟着你小舅卖茶叶吧,反正都是卖,跟着自己人卖好。”李春的母亲是个地地道道的村妇,没有什么文化,随意质朴的话语逗乐了这个远在他乡的姑娘,“妈。啥卖不卖的,别乱说。”李春把自己的嘴捂在被子里偷笑,“别人不知道的,听你这话还以为你姑娘在外面做什么事呢。”“哎呦,哎呦,你看妈真是老糊涂了,竟说些混账话。”电话那头的母亲一阵恼羞……
第二天,李春就找到了母亲口中所说的这个小舅,其实是李春的一个远房亲戚,近些年在外面卖茶叶做了点生意,眼看这店铺需要个自己人打理,正巧在回老家时遇上了李春的母亲。小舅看着面显生涩,穿着俗气的李春,二话没说,直接载她到茶叶市场。
这是李春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都是卖茶叶的地方,小舅带她来到自己的店里,是一个两层小楼的店铺,装修古朴典雅。小舅让她坐在茶桌旁,便开始给她泡茶,李春当时一看,心里就不舒服了,“瓶瓶罐罐的这么多,不就喝口茶嘛,这么多讲究,别说卖茶了,自己连泡茶都不会,这工作估计是干不成了”。也许是小舅知道李春的顾虑,连眼都没抬就说:“慢慢学就会了,这茶泡是技术活,容易学个形似,只是这识茶、品茶倒需要一些火候,不急。”
没想到小舅当初的一句“不急”,就让李春在这个小铺子里坐到至今——近五年的时间。
刚到茶叶店的时候,李春的小舅还是会陪在身边教导她的,可是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之后,小舅便因其他生意离开,留下一个偌大的王国,“国王”和“国民”只有她一个,不时还经常有外来“访客”,刚开始别说主动跟客户去卖茶了,就连张口说话都要先咽下去三分,怕说错了话,拉低了店面的品位。
李春说,那时她一心害怕失了小舅的面子,害了店铺的生意才下决心做到今天这一地步的,这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后来的日子中她很庆幸能够面对一个这么大的挑战。
正是这么大的挑战,让她这五年来,不厌其烦地反复着泡茶的工作,熟能生巧,如今只是泡上一壶茶都带着优雅。正是这么大的挑战,让一个不懂茶的她,苦于钻研茶经,学习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今才可以胸有成竹地跟客人聊茶,讲茶。
为了应对各种喜好的客户,李春还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阅读关于佛学、古玩的书,李春说这是她的客人们喜欢和她聊天的原因——每次总能听到不同的道理。李春还会自己报名参加一些关于茶的讲课,在网上下载《百家讲坛》;还时不时到其他的茶叶市场里去“交朋友”,其实就是随便去哪个店里喝喝茶,聊聊天,顺便了解一下这个市场的销售情况。有些市场甚至是需要她坐两个小时公交车才可以到达的……
五年的重复和坚持,让李春由起初一个连喝茶都不会喝的土姑娘变成如今优雅淡然,举手投足,衣着配饰都散发着无限韵味的女人;从一个胆小到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的姑娘,到现在面对一台茶桌可以叱咤风云,拿捏得当的专家,李春说,“我越深入这份工作,就越被它的浩瀚和神秘所吸引,我想这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工作”。
让“第一份工作”成就“第一份事业”
在别人的眼里李春实在是个实诚的不能再实诚的姑娘了,卖东西的时候,选着适合客户的卖,不合适但昂贵的,客户自己要选她都不给。哪些是实用的,哪些是适合收藏升值的,李春的心里像有把尺子;就连客户在别家看中的,也会偷偷跑过来让她去帮忙买,客户不图便宜,就图真,可李春却从来不在这上面赚一分钱,反而是能搞价就搞价,省下来的还都是客户的。李春总说:“我这不是自己的生意,没办法帮你们省太多,让我代买我可得帮你们看清楚喽。”
李春不但把客户当朋友来做生意,更把小舅的生意当自己的处处上心。在过节的时候,她总是会主动跟老板申请资金给老顾客买些小礼物,有时老板会同意,有时不会,这时候李春就会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两千块,买一些不贵但是看上去都很精致的小礼品,然后转赠给顾客。渐渐的顾客都知道了这是个“实诚心”的傻丫头了,然后都相继成了李春真诚的朋友。
有客户讨趣时经常说李春“老傻”喽,李春却总是笑笑不语。李春说:“我的顾客都不是缺钱的人,他们缺的是真诚的关注和关怀。”
现在小舅的店要在郑州撤了,改回到商丘发展,因此跑到门面上挖李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一方面是眼馋她的手艺,另一方面是眼馋她手头的客源,可是再好的条件李春都不去。李春的心里有主意,她准备创业。这可是李春暗自给自己的规划,几年的工作生涯,李春除了在自己工作上的微薄收入外,还会靠手艺和人脉接一些私活赚点外快,零零散散积累下来到如今已经算是一笔可观的资金。有些老客户知道了她的想法,便想着法儿地说要投资,说让李春来管理,算是合作,可是李春也都委婉拒绝了。这几年对行业的了解,让她深知两个老板之间不便,她宁可自己借一些拼凑起来,也要做出自己的味道,宁可慢慢从小做大,也不能随便做,只跟着利益做,这应该算是李春的“创业精神”。
一切其实才刚刚开始
今年8月份,李春就要离开她工作的老铺子,去云南福建那边开始寻找第一手货源了,如果顺利,明年秋天的时候,属于她的店铺就会开业了,回忆走入社会这一路上的辛苦,李春永远都是呵呵一笑。她说:“哎呀,早晚是自个的事业,辛苦个啥,一切其实才刚刚开始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