珺珺
要介绍赵丽的身份比较困难。说她是鞍山公益组织“爱心家园”的负责人吧,听起来像个NGO,但她的公益画廊只是一个以志愿服务为主的松散组织,而且赵丽本人连NGO这个概念都没有听说过;像别人一样说她是“清艺画廊”的经理吧,似乎也不合适,作为鞍山市内首家公益画廊,“清艺画廊”并不是一个经营美术作品的营利机构,而且她本人的工作关系还挂在市总工会。
在关爱和帮助下长大成人
赵丽1974年出生在辽宁海城农村,由于出生时的医疗事故,造成了双臂神经麻痹,从肩到手都不能动。她是个聪明能干的女孩子,平时和小朋友一起玩,踢键子、跳皮筋,照样玩得很开心。别人用手干的事,她用脚也能干,洗脸、梳头样样都行,包括用脚记笔记、写作业。赵丽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当班干部,年年都是三好学生,还被评为海城市的学雷锋学赖宁双学标兵。初中毕业前,赵丽因家境困难面临失学,幸亏当地民政部门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才得以优异成绩考进了同泽高中。这所学校是由张学良先生创办的,学校是海城市的重点高中。在高中里,赵丽依然是最优秀的学生,一直都是学校的文科第一名,以脚代手学习画画专业课名列前茅,还是“辽宁省十佳中学生”和“辽宁省学雷锋积极分子”。但是到了高三她才知道,自己连报考大学的资格都没有。
屡次碰壁后,鞍山师范大学向绝望中的赵丽敞开了大门,让她至今心存感激。1994年,赵丽考取了鞍山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装璜专业,文化课超出录取分数线100多分,专业课成绩优秀。
美术是一个开销很大的专业,让这个农村家庭无力承担,幸亏有了海城市西柳镇的捐款两万元和鞍山时风集团捐资一万元,师大还为赵丽的母亲提供了一份临时工的工作,赵丽在社会的帮助下再一次度过难关。
“和同龄人相比,同样是学习十几年,我所遭遇的生活的磨难、痛苦比别人多,但我感受到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感受到的幸福也比别人多。这样的经历成全了我,也在改变着我、塑造着我。感谢命运,它不只给了我苦难,更多的是给了我感动和启迪,我是被爱包围着成长起来的。在大学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这样的人生观:一定要尽我的努力,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一点有助于他人的事情。”
大学三年,赵丽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担任院广播站播音员,系学习部部长,毕业成绩全系第一,并获得了“美国旧金山东北贫寒子弟奖学金”,这是在美国的东北籍爱国华侨专为家乡那些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学子设立的基金,在毕业典礼上,她将刚刚得到的奖学金又捐给了学校的特困生基金会。
为鞍山建一个公益画廊
因为鞍山师大的慧眼和包容,赵丽得以告别家乡,进入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鞍山给了她太多的理解、支持和温暖,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毕业之后,又非常幸运地被鞍山市总工会接收,从事文化宣传工作。
提到鞍山,很多人会立即想到让鞍山引以为豪的钢铁,如果谈到文化,人们就会说这里是个文化沙漠,这个钢铁浇铸的城市最缺的就是文化。赵丽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曾经与三位同样爱好艺术的青年朋友一起举办过一次画展。这次展出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天,而且这三天都在下雨,几个年轻人以为,鞍山原无文化传统,自己又是无名小辈,短短的展出还遇上下雨,这下不会有人来看了。但是展出开始后,却有那么多人打着伞、冒着雨专程来看。赵丽忍不住问别人,更是在问自己:“以前总听人说,鞍山没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甚至有人说成是文化的沙漠,是因为鞍山的市民不想追求文化还是没有条件追求文化呢?”.
除了感动,那次举办画展的经历留给赵丽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办展难”。他们在鞍山市博物馆租了展位,自己联系与布展、展出有关的一系列事务,虽然朋友们帮赵丽分担了大部分工作,她还是觉得办一次展出真的太难了。工作后接触到了许多老艺术家,甚至连一些颇具影响的书画家也有同感。赵丽在工会正好是负责文化宣传工作,应该是有机会、有条件来改变这种现状了。上班的第二个月,赵丽就向领导递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要在市内开办一家公益性的画廊。
这个提议在当时绝对是天方夜谭,结果可想而知。但赵丽不是个说说就算的人,她卖掉了自己求学几年积攒的作品,自费到山东、江苏、浙江这些有优秀文化传统,经济与文化发展都比较好的省份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调查,回来之后给上级主管领导交了一份13万字的考察报告。
赵丽在报告中分析,文化事业代表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作为一个外来人口汇集的重工业城市,鞍山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才能改善钢城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氛围,推动本地繁荣。有人说文化艺术是高雅的东西,是阳春白雪,文化场所应该设在一个幽静的环境当中。赵丽的看法是:鞍山缺的是面向大众普及文化的场所,不能一味强调高雅、远离市民,而应该设在城市的繁华地带,闹中取静。文化需要高雅,也需要普及。
结合外地的成功经验,赵丽提出要在鞍山市内开办公益画廊,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免费展示的平台,也为向往高雅艺术的平民百姓提供一个免费欣赏的场所,在艺术与大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个画廊还应是一个融免费展览、交流、经营、办学、宣传本地文化于一体的综合实体,可以用办学、经销文化用品等方式来以艺养艺、自负盈亏。
一开始赵丽遇到的全都是不解和拒绝,好心的朋友也劝她不要再做这样的无用功:“鞍山这地方根本就是一片文化沙漠,什么也种不活的。”但她并不灰心,继续向市委市府打报告,到各有关部门去游说。
刚刚离开家乡来到鞍山的时候,赵丽一直特别害怕出门,觉得鞍山太大了,担心自己会在这个大城市里走丢。但是在申请公益画廊的那段日子里,她却把整个鞍山市都跑遍了,所有的部门都走到了。最后,她的想法终于得到了市总工会和残联的赞同,由两家单位联合打报告提交市委、市政府,但具体问题还都是由赵丽一个人在跑,在催。
长期奔走于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寻求支持,赵丽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谈捷径的话,就是要直接找到一把手,而且如果需要某个部门给予支持,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计划,给对方一个考察、讨论的依据。endprint
经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终于,鞍山市委市政府特批了一百五十平方的场地。后来,又由市总工会向社会募集资金,加上拨款一共筹集近二十万元用于建设公益画廊。赵丽又开始了新一轮奔波,跑建材市场、找施工队,从建房到装修一直盯在工地上,画廊建成后再到处征集展品,1999年10月,“清艺画廊”开办了首期公益展出。
小草的生存之道
“清艺画廊”从1999年开办,画廊始终坚持免费展出、免费参观,已经举办绘画、书法、根雕、奇石、摄影和卡通画展等六十余起,观众十几万人次。
在他们收藏的几十本留言簿上,一位观众这样写道:“这里是一片文化的绿洲,她给鞍山注入了清新的文化气息,犹如一条清流的小溪流入钢城,令人心旷神怡。”还有人写:“一直认为鞍山是一个文化的荒漠,但是偶然走到这里才发现,原来鞍山蕴藏着这么多人才,这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看了展览后,感觉到作为一名鞍山人也可以为本地的文化而骄傲!”赵丽说画廊的力量到底还很微弱,不敢说已经是“文化的绿洲”,但是,她笑着说:“至少我们可以说是沙漠里的小草。不管她的力量多么微小,但这到底是绿色、是生机、是文化。”
“清艺画廊”开办第二年,听说有人要出高价租这个地方用于经营,有关领导与赵丽协商,要她交出画廊,或者回单位上班,或者选址另建。那时候“清艺画廊”刚刚走上正轨,赵丽怎么可能放弃呢?她拒绝了,从那时起,单位停发了她的工资,赵丽成了一个身份不明的“灰色人物”。
画廊举办的都是公益展出,没有收入来源,她自己失去了稳定的收入,还要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和画廊日常水电及维修费用,曾经有一段时间靠赵丽卖画维持,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只有以艺养艺才能有生命力。画廊的第一项收入是教画画,赵丽的第一个学生是个五岁的小男孩,来学简笔画,渐渐地学员越来越多,就办了一个绘画班。
不久画廊又开办了第二个班,围棋班。有一位鞍钢的工人爱好围棋,他常来画廊看画,了解到赵丽的情况,就主动提出义务开办围棋班,甚至所需教具都是由他来买的。后来“清艺画廊”的辅导班规模逐渐扩大,许多老书画家、老教师加入到教学中来,开设了其他艺术班,有素描色彩、国画、书法、卡通画、简笔画班。学员一多,就不再占用画廊空间,在外另租了房子,现在已经能够用办班的收入维持画廊的运转。
“清艺画廊”立足闹市,专向大众做艺术普及工作,经过多年努力,这株沙漠里的小草不仅自己存活了下来,还逐渐在当地形成了一种文化气氛。很多人隔一阵就要来一次,看看有没有新的展出,也开始有人花钱买字画装饰家庭,很多人在画廊里多次见面成了朋友,当有外来的朋友提到鞍山的文化生活,他们会向人介绍这个画廊。
最近几年,也有人直接找到赵丽要租用这个地方,开出了几万甚至十几万的价码,但赵丽一直坚持不出租一寸场地,只是通过实践增设了字画装裱和文化用品经营,有一定的收入,来维持画廊的日常支出。她坚守这样的信念:把清艺画廊做得更纯粹一些,不从事与艺术无关的任何经营活动。
“爱心家园”,帮残疾人更好融入社会
小小的画廊成了鞍山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鞍山,想找赵丽、找“清艺画廊”是很方便的,亚光大厦西侧就是,在火车站下了火车随便找当地人问问,十有八九都能告诉你具体的位置。赵丽的故事先后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华人日报、中国妇女报、辽宁电视台等百余家新闻媒体报道,她本人也成了当地名人,“十大女杰”一类的荣誉有一大堆。但生活中的赵丽就是一个普通的画廊负责人,画廊开办两年多了,周围的人还不知道她就是那个报纸上的残疾人赵丽。“从我的本意来说,清艺画廊是文化事业,我不想把它弄成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典型。包括有些新闻媒体的报道,总是说残疾人自强不息,我一直都尽量避免这种导向,我希望他们能把目光投向我们为鞍山文化事业所做的贡献上。”
从小到大,赵丽一直在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奔忙,为了考大学、为了建画廊全力以赴,对身边的许多事情都无暇顾及,当画廊渐入正轨,稍一留意,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与残疾有关的问题。鞍山有一个规定,残疾人持残疾证可以免费乘座公交车,但在落实执行的时候却会遇到许多问题。因为残疾人没有收入,有些公交司机拒载残疾人,有时,看到前方站牌处有残疾人候车甚至连车都不停,或者不许残疾人上车。赵丽曾经看到残疾人上车之后司机不顾他们身体不便,猛一启动把拄着拐杖的人晃一个跟头。有的孩子顽皮以欺负人为乐,吐吐沫、扔石子,即使是很多心地善良的人,对残疾人也很隔膜,在知道赵丽也是一个残疾人之后,许多人大为惊异,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残疾人就是桥洞下佝偻的乞丐,是垃圾箱边捡垃圾的拾荒人。
随着在工作中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现状,赵丽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就像当初开办“清艺画廊”一样,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就这样,“爱心家园”成立了。2002年,画廊举办了一次残疾人题材摄影展览,作者金东哲多年来拍摄了大量反映残疾人生活的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残疾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何以残疾之躯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这次展出同时也是“爱心家园”和“爱心工程”的启动仪式,赵丽通过自己在当地的社会影响,与电信部门协商,以电信收费咨询的方式,开办了一条爱心热线,由电信部门负责工资,解决了两位残疾人的就业。残疾人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热线给“爱心家园”打电话。“爱心家园”和赵丽又联系一些其他的地方,提供免费的培训或者帮助,通过社会上有爱心有能力的人,让很多残疾朋友和健全人走到一起。有位双下肢残疾的青年人,通过“爱心家园”,找到了一位开维修部的大哥,免费教他维修家电;两位来自贫困家庭的残疾青年要结婚了,“爱心家园”联系志愿者为他们提供了免费的婚礼场所和司仪,还免费拍摄了婚礼录像;一位盲女孩想开一个按摩诊所,一位健全的朋友帮她找了房子,并帮她装修、开店,她现在收入、生活都很好。
目前赵丽又设想在鞍山建立一个公益展览馆:同样建在闹市,面向大众,上千平方,三层楼,“一楼展示我们本地艺术家画的描绘本地风光的作品,千山山水、千山图片、本地速写,还可以有一些与本地文化有关的诗词;二层经营与艺术相关的商品,文具、工艺品,有茶吧、书吧,还可以举办各类艺术培训;三楼可以有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的装修部、广告部一类内容。由企业投资兴办,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美术创作、教学、经营维持运作,同时能给企业很好的社会效益的回报。”
这样的展览馆不同于小小的画廊,更加“不现实”,但对这样一个能够从沙漠里种出了小草的人,也许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哪一片绿洲不是由小草组成的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