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建辉
问题导学是数学课堂的经典模式,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是不少数学教师常用的课堂模式。然而,调查中我发现不少教师滥用问题,导致问题导学不能真正开发学生的潜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近,我在杂志上看到“理答”的相关文章,对问题导学有了新的思考。所谓理答就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应和处理,它关注的是学生在回答前、回答中、回答后的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只有真正深入问题导学的核心地带,问题导学才能释放出活力。
一、巧妙“引问”,智慧理答,在突破盲点中切入课堂
由于每个学生数学知识基础、认知水平、思维能力都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导学模式时,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盲点,巧妙借助问题让学生有效切入到课堂学习中。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坐标知识本身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连续呈现问题或者直接照本宣科,学生难以深入教材进行探究。为此,我从生活入手创设情境,引入地图,然后设置了一个学生容易理解的活动,“根据如下描述作示意图,并指出学校和小红家、小明家、小东家的位置。小红家:出校门向东走120米,再向北走300米;小明家:出校门向西走350米,再向北走200米,……”为了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切入到本课的探究,我巧妙设问: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以何参照点为原点?如何确定x轴、y轴?如何选比例尺来绘制区域内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由于这个活动将地图上复杂的知识分步化、简单化,而学生一步一步的操作,就能逐渐理解地图上所运用的知识,这样,学生的思维盲点就会被巧妙的突破了。可以说,理答策略就是要关注问题导学过程中,学生对新知、问题的反应程度,巧妙化解,从而让学生有效切入。
二、巧妙“追问”,智慧理答,在拓展思路中找到方法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理答策略就是及时关注问题导学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契机点,巧妙追问,从而借助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课堂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用量角器去量一量所研究图形的内角和,再顺势提问学生“现在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吗?”学生就容易引一条对角线,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推导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并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的内角和。但用这样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停留在相对直观阶段,教师及时追问:现在以五边形为例,你还有其他方法吗?然后教师借助投影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总结,从而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三、巧妙“反问”,智慧理答,在自我反省中获得新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在理解题意时思维会出现偏差,而学生自己并没有发现。这时候,如果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将正确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不一定能理解。如果教师能抓住错误点巧妙反问,会让学生的思维出现转机,从而开始自我反省。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命题、定理”,如何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概念,并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如何让学生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上学生对命题有了初步理解之后,我进行课堂反馈理解:1.“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它们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正确吗?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正确吗?可以说,教师及时抓住错误点反问学生,能促使学生认真剖析自己的探究过程,从而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终获得对新知的理解。
总之,理答是问题导学过程中对学生回答前、回答中、回答后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的因素,数学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导学过程中存在的课堂契机点进行理答,促使学生更好地思考和进行知识的建构。■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长春初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