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4-08-11 07:50邢华白彦夫
关键词:心律失常综合护理效果

邢华++白彦夫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和心率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多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可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降低患者心率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心律失常;综合护理;效果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异常。心律失常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前者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如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等);后者包括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或非心源性疾病,亦可由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吸烟饮酒、过劳或精神紧张等功能性因素诱发[1]。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2~78岁,平均年龄为54.8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3~80岁,平均年龄为55.2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和心率有无差别。

护理:⑴体位与休息:①对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②对症状明显的心律失常病人,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③频发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⑵饮食:应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高营养、少量多餐饮食;戒烟、戒酒、戒咖啡、浓茶,保持排便通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动过缓者应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如用力排便等,以免因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⑶病情观察:①有无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心律失常的症状,观察其程度、持续时间及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②定时测量脉率、心率、心律,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房颤病人应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一分钟,并记录观察脉搏短绌的变化。③发现频发、多源性、成联律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或R-on-T现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紧急处理。⑷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应用抗心律失常药。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时速度应缓慢,严密监测脉率、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发现因用药而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和药物的不良反应[2]。⑸心理护理:告知病人心律失常的可治性,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解除病人的焦虑情绪。多与病人沟通,教会病人自我控制,疏导紧张和压抑的心理,如读书、看报、听音乐等。⑹健康教育:告诉病人和家属,出现下述情况应来医院就诊:①脉搏过缓,少于60次/分,并有头晕、目眩或黑嚎;②脉搏过快,超过100次/分,休息及放松后仍不减慢;③脉搏节律不齐,出现漏搏、期前收缩超过5次/分;④原本整齐的脉搏出现忽强忽弱、忽快忽慢的现象;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出现上述情形应及时就诊,并能按时随诊复查。

结果

讨论

心律失常是指任何病因引起心脏冲动的形成和(或)传导异常,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按其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但临床常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3]。护士应熟知哪些心律失常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情况,重视患者主诉,备好抢救药物及器械,一旦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及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室扑等情况,配合医师及时处理。护士应熟练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前告知患者应用胺碘酮时,应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肺功能情况,如有不适,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4]。在静脉应用胺碘酮时,因其pH值呈酸性,无论渗漏与否都会出现穿刺部位及周围红、肿及疼痛等情况,所以应使用中心静脉或左右上肢大静脉交替使用,同时可使用抗静脉炎贴膜局部应用,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患者行心电监护期间,应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及时反馈,便于医师及时处理。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监测心律失常病情变化的最重要手段。护士应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在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及时描记心电图并标明日期和时间。

本组资料显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多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可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降低患者心率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王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4(3):650-651.

[2]常玉梅,董青,张萍.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32.

[3]杨光.7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4):197-198.

[4]赵翠萍,陶庆云.胆石症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03-204.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和心率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多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可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降低患者心率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心律失常;综合护理;效果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异常。心律失常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前者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如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等);后者包括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或非心源性疾病,亦可由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吸烟饮酒、过劳或精神紧张等功能性因素诱发[1]。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2~78岁,平均年龄为54.8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3~80岁,平均年龄为55.2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和心率有无差别。

护理:⑴体位与休息:①对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②对症状明显的心律失常病人,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③频发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⑵饮食:应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高营养、少量多餐饮食;戒烟、戒酒、戒咖啡、浓茶,保持排便通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动过缓者应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如用力排便等,以免因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⑶病情观察:①有无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心律失常的症状,观察其程度、持续时间及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②定时测量脉率、心率、心律,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房颤病人应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一分钟,并记录观察脉搏短绌的变化。③发现频发、多源性、成联律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或R-on-T现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紧急处理。⑷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应用抗心律失常药。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时速度应缓慢,严密监测脉率、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发现因用药而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和药物的不良反应[2]。⑸心理护理:告知病人心律失常的可治性,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解除病人的焦虑情绪。多与病人沟通,教会病人自我控制,疏导紧张和压抑的心理,如读书、看报、听音乐等。⑹健康教育:告诉病人和家属,出现下述情况应来医院就诊:①脉搏过缓,少于60次/分,并有头晕、目眩或黑嚎;②脉搏过快,超过100次/分,休息及放松后仍不减慢;③脉搏节律不齐,出现漏搏、期前收缩超过5次/分;④原本整齐的脉搏出现忽强忽弱、忽快忽慢的现象;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出现上述情形应及时就诊,并能按时随诊复查。

结果

讨论

心律失常是指任何病因引起心脏冲动的形成和(或)传导异常,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按其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但临床常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3]。护士应熟知哪些心律失常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情况,重视患者主诉,备好抢救药物及器械,一旦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及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室扑等情况,配合医师及时处理。护士应熟练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前告知患者应用胺碘酮时,应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肺功能情况,如有不适,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4]。在静脉应用胺碘酮时,因其pH值呈酸性,无论渗漏与否都会出现穿刺部位及周围红、肿及疼痛等情况,所以应使用中心静脉或左右上肢大静脉交替使用,同时可使用抗静脉炎贴膜局部应用,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患者行心电监护期间,应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及时反馈,便于医师及时处理。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监测心律失常病情变化的最重要手段。护士应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在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及时描记心电图并标明日期和时间。

本组资料显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多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可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降低患者心率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王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4(3):650-651.

[2]常玉梅,董青,张萍.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32.

[3]杨光.7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4):197-198.

[4]赵翠萍,陶庆云.胆石症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03-204.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和心率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多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可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降低患者心率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心律失常;综合护理;效果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序等异常。心律失常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前者包括窦性心律失常和异位心律(如期前收缩、心动过速、扑动与颤动等);后者包括房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心脏病或非心源性疾病,亦可由电解质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吸烟饮酒、过劳或精神紧张等功能性因素诱发[1]。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2~78岁,平均年龄为54.8岁,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3~80岁,平均年龄为55.2岁,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血压和心率有无差别。

护理:⑴体位与休息:①对无症状或症状较轻的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②对症状明显的心律失常病人,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③频发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⑵饮食:应选择低脂、易消化、清淡、高营养、少量多餐饮食;戒烟、戒酒、戒咖啡、浓茶,保持排便通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动过缓者应避免屏气用力的动作,如用力排便等,以免因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⑶病情观察:①有无心悸、乏力、胸闷、头晕等心律失常的症状,观察其程度、持续时间及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②定时测量脉率、心率、心律,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于房颤病人应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一分钟,并记录观察脉搏短绌的变化。③发现频发、多源性、成联律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或R-on-T现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紧急处理。⑷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应用抗心律失常药。静脉注射抗心律失常药时速度应缓慢,严密监测脉率、心率、心律及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发现因用药而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和药物的不良反应[2]。⑸心理护理:告知病人心律失常的可治性,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解除病人的焦虑情绪。多与病人沟通,教会病人自我控制,疏导紧张和压抑的心理,如读书、看报、听音乐等。⑹健康教育:告诉病人和家属,出现下述情况应来医院就诊:①脉搏过缓,少于60次/分,并有头晕、目眩或黑嚎;②脉搏过快,超过100次/分,休息及放松后仍不减慢;③脉搏节律不齐,出现漏搏、期前收缩超过5次/分;④原本整齐的脉搏出现忽强忽弱、忽快忽慢的现象;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出现上述情形应及时就诊,并能按时随诊复查。

结果

讨论

心律失常是指任何病因引起心脏冲动的形成和(或)传导异常,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按其发生机制,心律失常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但临床常按其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大类[3]。护士应熟知哪些心律失常需要进行紧急处理,严密观察心电监护情况,重视患者主诉,备好抢救药物及器械,一旦出现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及房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及室扑等情况,配合医师及时处理。护士应熟练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提前告知患者应用胺碘酮时,应严密监测甲状腺功能及肺功能情况,如有不适,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4]。在静脉应用胺碘酮时,因其pH值呈酸性,无论渗漏与否都会出现穿刺部位及周围红、肿及疼痛等情况,所以应使用中心静脉或左右上肢大静脉交替使用,同时可使用抗静脉炎贴膜局部应用,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患者行心电监护期间,应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及时反馈,便于医师及时处理。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监测心律失常病情变化的最重要手段。护士应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在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及时描记心电图并标明日期和时间。

本组资料显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多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可以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降低患者心率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王玉.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4(3):650-651.

[2]常玉梅,董青,张萍.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31-32.

[3]杨光.78例心律失常患者的观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4(4):197-198.

[4]赵翠萍,陶庆云.胆石症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4(1):203-204.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综合护理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